天天看點

以前誰家生了兒子歡呼雀躍,都以多生兒子為榮,如今村裡光棍紮堆

#秋日生活打卡季#

故事自述人:梁文斌,34歲

村口傍晚,一群大媽大叔們又聚集在一起乘涼閑聊。他們的神情都有些落寞,很多人不禁歎氣。因為在這個由我們引以為傲的人口村,竟然有如此多的光棍男子,隻有三四個人娶了媳婦,其他人都還是單身。我媽媽常常對我說:“早知道咱們現在娶媳婦這麼難,當初我倒甯願你是個女孩子,那樣就不會讓我們擔心了。”

我是在計劃生育政策最嚴厲的年代出生的。那時候,誰家超生了,家裡貴重的東西都會被沒收,有的甚至連屋頂上的瓦片都會被掀走。

媽媽說她生了姐姐後,村裡同期生男孩的家庭對她就特别自豪。她和我爸爸也特别想要個男孩,可是第一胎生的是女孩。

村裡隻要有人家放鞭炮,大家就會互相打聽,看看是生了男孩還是女孩。

媽媽說後來通過聽别人家放鞭炮的長短,大家就能判斷出是男孩還是女孩。

如果是女孩,很多人就不會放鞭炮,家裡會悄悄地不願出聲,就算放了,也隻是短暫的一聲。

而如果誰家生了個男孩,那個鞭炮就會持續放很長時間,家裡的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們家生了個孫子,吹噓自己的兒媳婦多能幹,生了個兒子。

我曾經問媽媽為什麼一定要兒子。她罵我是“榆木疙瘩”,然後說:“在農村,上一輩人傳承下來的觀念就是,男孩子是家裡香火的傳承,沒有男孩子就意味着家族将斷絕。如果沒有生兒子的家庭與别人發生争執,人家會直接嘲笑你絕後,公開說你家不會傳宗接代。”

是以他們那一輩的女人,不想擔負這個罵名,也想在婆家擡頭做人,是以一定要生個兒子。

媽媽說當初懷我的時候,她四處躲避,因為那個時候生兒子,家庭之間會互相攀比,誰先生了兒子誰家就會得到羨慕。而如果有人知道你懷孕了,會告訴計劃生育負責人,他們會強行帶你去做引産手術。

我媽說那個時候,我們家沒錢,計劃生育的人曾經把她買的棺材都給拿走了,我們家儲藏室的大米都被裝走了。可是爺爺奶奶并不擔心,他們一直說有人就有希望。

在我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誰家生了男孩,大家都特别高興。哪怕是原本想要女孩後來又生了男孩的家庭,他們依舊歡呼雀躍。

媽媽說那會,年齡相仿的小孩有好幾十個,大家一直認為有兒子就有靠山。

和我同一年出生的男孩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

媽媽說,在那個年代,比誰先生兒子成了人們攀比的焦點。當我們稍大些時,家長們開始比誰的兒子讀書好、誰的兒子懂事。

到我們長大後,大家又互相比着誰家房子建得好、誰家房子大、誰家裝修漂亮。

媽媽說她以為像我們家這樣,農村房子修好了,兒子有學曆,外面有穩定的工作,應該很容易找到婚姻對象。

可沒想到,在我們這個年齡段,竟然還有這麼多光棍男子。特别是像我這樣三十多歲的,村裡還有好多人。

媽媽曾經問過我:“你說當年你爸爸剛追我的時候,他沒有錢、沒有房,可我們還是結婚了。那現在你們這一代一個個都不結婚了?你看看,我們村裡現在和你們差不多年紀的男人,還沒有結婚的。怎麼就一個個找不到對象呢?

我們做父母的一直很着急,當初你還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就催你找對象。現在都快十年了,你還是光棍一個!我們也老了,你越大越沒機會,你在外面上班沒有和異性接觸的機會嗎?為什麼别人都能輕松找到對象,你們讀了點書的反而這麼難呢?

這麼大年紀了,我們父母的話題九次有九次都是你們這些未婚光棍,我們覺得你們不懂事,我們根本不懂你們年輕人在想什麼。一說到你們的婚姻,我們都心情郁悶。”

我能了解父母的心情,他們辛辛苦苦地養育我們,也希望我們能成家立業。但現在我們不是不想結婚,而是負擔不起結婚的費用。

我們這些未婚的人也曾在春節期間聚在一起聊天,發現大家似乎有着相似的想法:結婚要花光父母一輩子的積蓄,而且如果父母有什麼突發狀況,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将一無所有,是以并不是我們不想結婚,而是我們工資不高不低,回老家發展沒有好的前景,外地生活的壓力太大。

如果未來還有孩子,生活上上下下的壓力就更大了。是以,與其現在勉強結婚,不如過好自己的生活,好好孝敬父母,其餘的就順其自然吧!

如今父母坐在一起閑談時,九成的話題都是讨論我們這些未婚光棍,他們說我們不懂事,不了解我們這些年輕人的想法。每當提到我們的婚姻大事,父母們的表情都顯得特别凝重。

他們甚至都後悔生個兒子這麼“麻煩”,還不如當初生個女兒。至少現在我們走到外面也不會被人诟病說三十多歲了還沒結婚,可能真的要過上單身漢的一輩子了吧。

媽媽說當初生兒子時多風光,而如今卻多凄涼。

以前誰家生了兒子歡呼雀躍,都以多生兒子為榮,如今村裡光棍紮堆
以前誰家生了兒子歡呼雀躍,都以多生兒子為榮,如今村裡光棍紮堆
以前誰家生了兒子歡呼雀躍,都以多生兒子為榮,如今村裡光棍紮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