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多前,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釋出了首張白色大熊貓的照片,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科研人員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進行了長達四年的跟蹤監測,揭示了這隻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貓的一些神秘資訊。
DNA結論确認為雄性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實時傳輸的紅外相機影像資料,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發現這隻白色大熊貓的尾部具有雄性大熊貓的生殖器特征。然而,要确認其性别,科研人員需要進行基因檢測,這需要采集白色大熊貓的糞便或其他生物學樣本。這并非易事,因為白色大熊貓活動在高山峽谷地帶,地勢險峻,從業人員需要經過漫長的跋山涉水才能到達。而白色大熊貓的活動區域也相當廣闊,難以準确采集到糞便樣本。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研人員采用了實時傳輸的紅外相機技術,對白色大熊貓活動頻繁的區域進行了監測。一旦相機捕捉到了它的影像,從業人員會迅速前往采集新鮮糞便樣本,然後送往相關檢測機構進行基因測序分析,最終确認了其性别為雄性。
此外,白色大熊貓與其他大熊貓的互動也引起了研究人員的興趣。它常常出現在卧龍保護區高山密林中,這個區域的氣候溫和濕潤,植被茂密,适合大熊貓生存。有照片顯示,白色大熊貓曾在一顆樹洞旁與一對母子大熊貓一同出現,而這種互動通常不會發生在獨居動物和成年大熊貓之間。這也印證了其雄性性别的結論,因為大熊貓中雄性更容易與其他個體互動。
這項調查還在繼續深入進行,将為我們提供更多關于這隻白色大熊貓的神秘生活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