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結夥爬山越嶺三個月,終于到達美國,一天僅賺$20卻稱不後悔!華人家庭旅館爆滿,大批人沒工卡,華人雇主也着急了……
1走線三個月來美,一天賺20刀不後悔
由于疫情後國内申請護照的政策放寬,護照發放量井噴,但由于獲得美國簽證很難,是以走線來美的華人越來越多。想要“潤”來美國生活的華人,他們在各個社交平台上尋找志同道合的“潤友”,互相打氣,提供建議;一路上,他們要經過危險的雨林,擺脫黑幫的糾纏,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然而親曆者表示,這是一趟值得的旅程,甚至無論是否到達。7月底,已經來美五個月的張煦(化名)在紐約落腳,他每天早睡早起,買菜做飯,鍛煉身體,住在320美元一個月的家庭旅館,有空就去中央公園賣唱,卻總是頭痛昂貴的地鐵車票,而且收入非常少,有時候僅僅每天隻有二、三十美元。
不過他很滿足,雖然走線三個月曆經千辛萬苦,“一點都不後悔”。他說,進雨林之前,特地和家裡人通了個電話,“就是告訴他們,做好準備”,“我抱着有可能一去不回的想法”。張煦說,他一直很向往國外的生活,“當時想的是好好工作掙錢,然後拿到簽證”,但這種期望後來變得愈來愈覺得不可能,“慢慢就消磨了希望,可能從來也沒有希望”。和張煦住在同一處家庭旅館裡的,還有今年4月到達紐約的黃志(化名)。之後黃志抱着“躺平”的心态對待人生,雖然入讀國内一所一本大學學習實體,但他卻用整個四年看美劇和美國電影,“一部國産劇都沒看過”。畢業後,他做過銷售,也進過廠,但在他口中,“都是混日子”。
“有沒有疫情,我都會出國,因為我已經失望透頂”,黃志說,是以當他今年在抖音看到走線計劃,便立刻出發;他一路中最恐懼的時候,是從内科克利(Necoclí)到Capurgana的一段海上之路,一路扒着船舷蹲在甲闆上的他,不時被彈起,腥鹹的海水不時進入他的喉嚨,直到一個高大健壯的阿富汗男人讓黃志扶着他,“我就緊緊抱住他的腰,他還一直拍拍我,安慰我,那一時刻我覺得,他好像耶稣”。黃志慶幸自己活着到了美國,“至少在美國掙的每一分錢,都是我自己的,而且我可以自由地說話,是以再辛苦也值得”。
張煦抱着一樣的想法,但是更為悲壯,“我今年40歲,一無所有,就算真死了,還省了墓地錢”。對于未來的身份問題,他顯得很灑脫,“勉強做一件事情是很難的,想留在這裡很難,如果真的被遣返,我就當做是經曆了”。他說,如果可以留下,願望是買一輛車,到處去野營。黃志似乎更加迷茫,他說自己想結婚生子,但感覺那是個奢望,“我們這種,也沒錢也沒背景,我看得上的看不上我,看得上我的我看不上”,他笑,“好像是從一個牢籠到另一個牢籠”。
2華人家庭旅館爆滿
五六年前來美的張先生是微信中一個走線互助群的群主,幫助日常走線來的華人同胞解決問題。據他觀察,“走線熱潮”從今年年初開始,“大陸放松了以後,出來的人就暴增”。據幾位走線來美的華人介紹,走線費用從5萬到8萬元人民币不等,有少數會達到數十萬元人民币。
張先生補充,許多人都通過網貸湊夠路費,“最後能不能還錢很難說,畢竟下定決心出來的人,很多都不想再回去了。”他透露,許多人出國前還能貸款幾十萬元人民币,可辦了護照以後,就不能貸款了,“國内大資料厲害,各種資訊嚴管太可怕。”來美後,最緊要的事情就是找一個落腳地。張先生稱,“大多落腳點就是法拉盛的家庭旅館,現在每天幾乎爆滿”。據他所知,法拉盛有家按摩店,“床上床下都可以租,一晚上10美元,能住二、三十人”。
3人一多,體力活也難找
“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生存,但來法拉盛後的工作并不好找”,張先生說,“一下子進來那麼多人,沒有身份隻能打黑工,比如裝修、按摩、餐館、在外州農場幹活,這些體力活和沒有嚴格要求的地方,競争激烈。”張先生介紹,找工作的途徑,一般是去華裔廣告平台等本地資訊網站,或去職業介紹所。他提到,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位于法拉盛的紅蘋果介紹所,幾乎每一天去,都可看見人滿為患的情形,多為中青年男性。
紅蘋果介紹所老闆耿行表示,這樣的情形從今年2月開始。她笑稱,以前常常是雇主來找她,但因為這一大批“走線人員”的出現,工作市場供大于求,“現在變成我要去找雇主,兩個月沒找到工作的都很多”。
據觀察,介紹所裡大部分待業男性的年齡集中于四、五十歲,一名從福建來的45歲左右男子,在等了近一個月後聽到一個裝修小工的活,便十分積極地争取,耿行卻猶豫了,“不知道你年紀大雇主要不要,而且雇主是東北人,怕和你吃不到一塊去”。耿行由此介紹,“最重要的就是年齡和哪兒地方人,30多歲到40歲比較容易找工作,然後最好是和雇主來自一個地方的,吃飯口味差不多”。
4有人吃不了苦又回國
她表示,除了硬性條件,華人移民求職普遍面臨困難。“餐廳企台相對工資高,但大多都要求懂英文,100個人最多隻有兩三個懂”;而即使是餐館裡後廚的活,也需要熟手,“很多人刀都不會用”。
她說,是以很多人隻能做些打雜的活,例如搬運和貨運等,一個月的工資在2500到3000元左右,“時間長,工作累”,或者遠走外州。耿行稱甚至有很多人辭職不幹,跑路回國了,“因為現在很多走線來的條件并不差”。但她說,也有一些人,即使發現這樣的落差,也不能回去,“要養家,還要把本錢掙出來”。
5華人老闆:希望給走線客發工卡
一名已經在紐約市擁有多家連鎖店的華人餐飲業者,不僅支援聯邦盡速給無證客發工卡,他還表示:“太好了!”“我歡迎任何族裔的勞工,隻要是‘正常人就好’。”該業者匿名表示,“任何地方的勞工都比美國本地勞工好。”業者指出,美國自從疫情爆發後,當地人的敬業精神就明顯下滑,“動不動就想請假、不幹了”,導緻招工荒與高昂租金成了餐飲業目前最棘手的兩個問題。
“我相信這些新移民會為了有穩定的生活而認真工作,我們也會按照規定給這些移民勞工應有的福利與待遇。”他說。從紐約市曼哈頓華埠起家的華策會(CPC)擁有約五千名家庭護理員,華策會首席執行官與總裁何永康(Wayne Ho)從人道角度,促請聯邦給無證客發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