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保部門回應“天府廣場附近施工挖到古墓”:确認為明代排水溝,将回填保護

作者:紅星新聞

9月5日,成都天府廣場附近在挖路燈基座時疑似挖到古墓的消息,經紅星新聞首發報道後,引發市民關注。(《天府廣場附近施工挖到古墓?疑為老皇城排水溝,文物部門已介入》)經建設機關上封包保部門後,9月6日,成都市文廣旅局文保處相關負責人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經考古專家現場評估,這是一段完整的明代排水溝,“比較重要”,将進行回填保護。

文保部門回應“天府廣場附近施工挖到古墓”:确認為明代排水溝,将回填保護

施工現場

進展:

文物部門現場檢視

确認為一段完整的明代排水溝

9月4日上午,有市民向紅星新聞爆料,稱成都天府廣場西禦街附近的公交站台在挖路燈基座時挖出古磚,懷疑下方有古墓或是古建築存在。記者探訪現場時,據現場施勞工員介紹,磚是當日施工時挖到的,可能為成都老皇城遺留下的排水溝,之後就停止施工并進行了彙報。

9月5日一早,青羊區文物管理所的從業人員便到現場檢視,随後向相關部門進行了彙報。

6日上午,成都市文廣旅局文保處相關負責人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在接到文管所的上報後,考古專家到施工現場進行了評估,經專家分析辨認,确認此處為一段完整的明代排水溝,“還是比較重要的”。但其作為排水溝的功能性已完全沒有了,專家猜測,可能在以前戰亂時,排水溝其他地方已經毀掉或就隻剩這一節。

文保部門回應“天府廣場附近施工挖到古墓”:确認為明代排水溝,将回填保護

施工現場的方坑

後續:

回填保護,暫不發掘

施工機關将不在原址進行施工

“對文物最好的保護就是讓它埋在地下。”前述負責人表示,因為一旦挖出來以後,二氧化碳、陽光、濕度等環境的改變對文物的破壞非常大,是以他們便不再進一步發掘,而是進行回填保護。

考慮到文物保護優先,他們已協調建設機關,在考古院的指導下對已發掘出的排水溝進行原址回填,“大約1-2天就可全部回填完畢。”若以後此地要進行大規模建設,需進行全部挖掘時,下一步再考慮是否挖出來進行原址展示,或做成微型考古遺址景觀等。

對于施工建設項目應該如何處理,該負責人表示,此處是多功能燈杆建設以及配電櫃的改造項目,用地面積較小,也比較容易調整,是以建議建設機關重新選址建設。

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從建設機關負責人處了解到,在聽從文保機關的建議後,該點位便不再進行建設。

文保部門回應“天府廣場附近施工挖到古墓”:确認為明代排水溝,将回填保護

西禦街公交站

保護:

大型項目須進行“考古前置”

該市政項目面積小,未先行勘探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國家文物局通過“考古前置”等多種途徑進行文物保護。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考古前置”又稱“先考古,後出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建設機關進行基本建設工程時,将原來由建設機關獲得土地後進行的考古勘探、發掘事項提前到建設機關拿地前進行,以便實行“淨地出讓”或“标準地”出讓。

上述文保處負責人表示,成都嚴格落實國家文物局的要求,大型基本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前置考古,是以許多地下文物都得到了絕對嚴格的特殊保護。而此次為何會在該項目下挖出明代排水溝?負責人表示,由于該項目屬于市政建設項目,建設面積小,僅有幾平方米,勘探意義不大,且“小的建設項目走的是友善快捷的綠色通道”,規劃部門也不需要先行勘探。

新聞多一點>>

一、天府廣場附近都有哪些重大考古發現?

公開資料顯示,“老皇城”曾是成都的市中心,位于天府廣場一帶,以前是明代蜀王府所在,至少從明代開始,老百姓就開始管此處叫作“皇城”。此次挖掘出明代排水溝的西禦街公交站緊鄰天府廣場,而天府廣場周圍可謂文物遍布:

在西禦街的另一頭,2010年,天府廣場東禦街出土了兩通記錄蜀郡太守李君和裴君生平事迹的功德碑,其上有“巍巍大漢”“列備五都”等字樣,有學者認為東禦街漢碑為漢代文翁石室學堂的遺物,出土點可能為漢代蜀郡郡學、益州州學原址。

2013年初,天府廣場東北側的四川大劇院建築工地上,一尊重達9噸的石犀橫空出世,考古專家考證,這頭石犀很可能是當年李冰治水時制作的五隻鎮水石犀之一,現收藏于成都博物館。此外,該地還發掘了東漢時期的大型建築基台,發掘者認為建築基台可能是東漢晚期至蜀漢時大城的某個官署或宮廷機構遺址。

天府廣場背後的東華門考古遺址公園前身是成都體育中心。2013—2018年,在體育中心改造提升項目施工中,陸續挖掘出從秦漢至明清時期長達2000餘年時間跨度的曆史遺存。經考究,遺址主要包括秦漢六朝大城生活區、隋唐至兩宋摩诃池池苑園林區、明代蜀王府宮城建築群等。有水井、道路、河道、拱橋等豐富遺迹,以及漢代蜀郡官署、隋唐至宋代摩诃池、五代宣華苑、明代蜀王府、清代貢院等重要曆史遺址。這些建築布局精巧,結構宏大,為研究成都的建城史提供了重要佐證。

二、建設施工時發現文物該怎麼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要求:

1.首先必須停工,保護現場,確定文物不被破壞。

2.撥打文物部門或考古機構的電話,邀請專家判斷是否為文物,是否有價值。針對一些殘磚,在清理完成後可繼續施工,但如果像此次挖掘到的是一段完整的明代排水溝,有重要價值,則需進行保護。

3.确定保護方案。文保部門将組織專家對文物的價值、現狀、年代、意義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确定保護方案。确定是否進行原址回填、挖掘進行揭露性展示,或在上方進行綠化等。

若成都市民或建設機關有文物相關方面的咨詢或投訴,可撥打成都文化旅遊文物咨詢投訴電話——12345。

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 攝影報道

編輯 李钰儀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文保部門回應“天府廣場附近施工挖到古墓”:确認為明代排水溝,将回填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