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E醫療推動“全面國産”戰略,人工智能賦能高端醫療器械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昀肖 北京報道近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促進高端醫療裝備智造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措施》提出,要規劃建設高端醫療裝備特色産業園區,并依托特色産業園區的空間基礎,打造醫療器械創新高地和産業叢集,為高端醫療器械産業的發展帶來機遇。位于北京經開區的GE醫療影像裝置制造基地是GE醫療全球最大的影像裝置制造基地之一,也是GE醫療全面國産的重要基礎。

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上,為契合“開放引領發展 合作共赢未來”的服貿會主題,GE醫療重點展示了一系列在“全面國産、無界創新”戰略推進下的國産産品,包括北京影像裝置制造基地出品的創新産品“先行CT”、高端分子影像裝置産線出品的PET/CT産品,以及天津基地最新出品的高端3.0T啟元磁共振等産品。

GE醫療中國副總裁、政府關系和市場準入總經理徐俊向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全面國産不僅包含供應鍊和産業鍊發展,還有在中國的研發和創新,建構更具韌性的中國供應鍊和産業鍊。GE醫療方面也介紹,從生産和供應鍊角度,GE醫療持續培養中國上下遊供應商;從研發角度,GE醫療在項目立項時就觀察中國的臨床和管理需求,并針對中國需求進行研發。目前,國産化已成為跨國藥企在華布局的關鍵詞。據了解,除GE醫療實施全面國産戰略外,美敦力、西門子醫療、飛利浦等跨國醫療器械巨頭也從研發、生産、教育訓練、投資基金等多方面深化國産化布局。

在GE醫療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制造中,也充分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其中就包括深度學習技術,例如本次服貿會展出的啟元磁共振SIGNA™ Architect AIR with DL,GE醫療中國首席技術官孫旭光介紹,該裝置通過創新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技術AIR Recon DL技術,實作了更清晰的圖像品質和更快的掃描速度。關于基于人工智能的醫學成像技術,建銀國際研報介紹,在傳統方式下,不同醫院和醫生對圖像的處理不一緻,可能導緻不一緻和模糊的診斷結論,而人工智能醫學影像有望通過算法以及大量患者診斷資料的處理和深度學習來解決這一問題。

全面國産

在國産化布局中,GE醫療實施全面國産的戰略,徐俊表示,GE醫療加大國産化力度,從研發到生産,再到銷售和維修,實作全鍊條的國産化。“我們目前在中國研發團隊超過1800人,他們根據臨床需求不斷推動産品創新,GE醫療在中國銷售70%以上均為國産産品。”

徐俊介紹,全面國産不僅包含供應鍊和産業鍊發展,還有在中國的研發和創新,建構更具韌性的中國供應鍊和産業鍊,進而反哺全球,同時,GE醫療的很多供應商都來自中國,以無錫生産基地為圓心的200公裡内,供應鍊生态圈聚集了300多家供應商。

從研發角度,GE醫療方面介紹,其在項目立項時就觀察到中國臨床和管理需求,進而針對這些需求進行針對性的研發;從生産和供應鍊角度,GE醫療将中國上下遊供應商逐漸培養起來,培養中國核心供應商、關鍵零部件供應商以及關鍵工藝供應商。例如在CT電力系統方面,有供應商與GE醫療合作超過30年,逐漸做大做強,并實作國際化,不僅向GE醫療提供相應電力系統層面的備件、部件,還會向其他國際廠商供貨。

孫旭光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供應鍊方面,當GE醫療剛開始進行國産化時,很少有公司能夠制作CT零部件,那時需要手把手培養供應商,以滿足GE醫療的要求,是以,GE醫療也在提升整體供應鍊水準方面作出努力。

近期,GE醫療進一步推進全面國産,徐俊介紹,将持續推進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更新,在主要進展方面,高端分子影像裝置産線在北京投入營運,首台高端全數字PET/CT Discovery Future下線傳遞,同時,成都的精準醫療産業化基地啟動建設,不久後,回旋加速器将會正式下線。

目前,國産化已成為跨國藥械企業在華發展的關鍵布局,在GE醫療實施全面國産戰略的同時,多家跨國醫療器械巨頭也在持續深化國産布局。其中,美敦力建構了覆寫研發、生産、銷售、教育訓練、售後、投資基金等的全價值鍊布局。本土生産方面,美敦力在成都擁有兩條生産線,一是除美國以外美敦力全球最大胰島素泵生産工廠,二是便攜式血液透析儀器;在江蘇常州,有聚焦骨科與神外領域的美敦力康輝常州科技園;在上海,有開發心髒植入電子裝置的美敦力臨港醫療科技産業基地等。在本土投資方面,美敦力專門設立了中國區域性風險投資基金,在其全球經營範圍内獨一無二。

西門子醫療也在近年來不斷加大學土化投入,在2023年5月22日,西門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與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根據協定,西門子醫療将追加投資總計超過10億人民币。根據官方消息,目前,深圳基地生産的産品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經達到80%。此前在2022年6月,西門子醫療中國公布了“國智創新”全新本土化戰略,宣布将通過“推動實作全産品線國産化”、“基于中國市場需求進一步深入創新研發”、“推進本土業務模式更新”這三個次元參與健康中國建設。

飛利浦則注重布局本土化研發,在中國部署了三個創新中心。其中,位于蘇州的創新中心聚焦精準診斷與介入治療系統;位于深圳的創新中心服務于健康生活和互聯關護業務,以開發本地化産品為主;同時,上海的創新中心則專注于軟體開發,服務所有的業務部門,進而實作資訊化串聯。

人工智能賦能

據介紹,GE醫療在北京、天津、上海、無錫建有5大工廠。其中,位于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GE醫療影像裝置制造基地,建有航衛通用和華倫兩個工廠。北京影像裝置基地是GE醫療全面國産的重要基礎,在此次服貿會中,GE醫療帶來多款北京生産的高端醫械裝置,其産品均為“北京智造”。

關于“北京智造”的概念以及其中“智”的展現,孫旭光表示,作為GE醫療在中國落成的第一個生産基地,北京基地是GE醫療國産的策源地,在GE醫療中國1800人研發團隊中,有超過1000人在北京基地。“GE醫療每三台全球發貨的CT裝置中,有兩台産自北京航衛工廠,GE醫療北京基地醫療裝置出口額占北京醫療器械領域出口份額的50%。北京基地不斷将智慧工廠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産、綠色制造等精益生産理念落地工廠。”

在GE醫療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制造中,也充分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其中就包括深度學習技術。本次服貿會展出的啟元磁共振SIGNA™ Architect AIR with DL,由天津基地出品,是GE醫療國産磁共振裝置中首個搭載業内獲得FDA認證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技術AIR Recon DL的高端科研型3.0T磁共振産品。

孫旭光介紹,該裝置通過創新的AIR Recon DL技術,可在原始資料階段實作噪聲和有效信号的分離,帶來4倍信噪比的提升,進而實作了更清晰的圖像品質;同時,該裝置還實作了更快的掃描速度,在信噪比提升後,對于2mm以下的小病竈,比如垂體微腺瘤,顱内多發性硬化等檢出能力大大提升,同時可帶來更快的掃描速度,颞颌關節成像正常需要9分鐘左右,使用啟元磁共振僅需2分鐘左右。

在高端醫療器械中,關于深度學習技術的運用和對治療的改變,孫旭光介紹,AI在醫療圖像分析領域的應用已經取得長足進展,通過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AI能夠幫助醫生在大量的醫學影像中識别出疾病的迹象,并提供精準而快速的診斷結果。

據建銀國際研報介紹,人工智能通過重建從成像裝置獲得的醫療圖像和相關的處理算法來幫助疾病診斷,人工智能相關的醫療診斷的主要優勢是需要較少的勞動力來準确完成整個診斷過程。據了解,基于人工智能的醫學成像技術通過提高品質和診斷的準确性,幫助醫生卸下沉重的診斷負擔。這種技術還能在整個醫療診斷過程中提供一緻性。在傳統方式下,不同醫院和醫生對圖像的處理不一緻,可能導緻不一緻和模糊的診斷結論。是以,人工智能醫學影像有望通過算法和大量患者診斷資料的處理和深度學習來解決這一問題。

關于中國人工智能醫療診斷成像市場規模,建銀國際研報指出,鑒于對人工智能醫療診斷成像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診斷成像上的應用進展迅速,預計到2030年底,中國基于人工智能的醫療診斷成像市場銷售額将從2020年的5億元人民币達到769億元。到2025年底,中國人工智能醫療診斷成像市場銷售額将達到285億元人民币,2020年-2025年期間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22%。是以,中國人工智能醫療診斷成像行業有望進入快速增長期。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