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法了解,NBA全明星在世界杯淪為邊角料

無法了解,NBA全明星在世界杯淪為邊角料

無法了解,NBA全明星在世界杯淪為邊角料

三天前,在NBA就以輪換安排變化多端而著稱的史蒂夫·科爾做出了他本次世界杯上的第一次陣容調整。在大勝約旦隊的比賽中,科爾把約什·哈特加入了首發陣容,拿下了在本屆世界杯上一直發揮不佳的布蘭登·英格拉姆。這看起來不像是針對對手球風的那種臨時性換人,因為在昨天對陣黑山的比賽中,英格拉姆在開場時同樣坐在替補席上。

就科爾所說,促使他做出這一變化的原因是哈特在比賽中展現出的活力:“約什(哈特)是我們的頭号籃闆手,昨晚(對約旦的比賽)他又搶了12個。他有力量,也有韌性,能克服身高上的劣勢。他已經習慣了在NBA的各種換防中防守大個子球員,是以我們在比賽中以約什作為首發四号位會很舒服。”

無法了解,NBA全明星在世界杯淪為邊角料

昨天美國對陣的黑山是一支非常傳統的東歐球隊,他們全隊有7名球員的身高在203公分以上,也非常倚賴内線的身高優勢去展開進攻。哈特盡管矮了對手半頭,但在頂防武切維奇和他的隊友時他不遺餘力。可想而知,下一場對陣身高更高、更強調内線進攻的立陶宛,哈特很有可能會繼續首發。

自從來到菲律賓後,科爾曾說過盡管現在他一直在用小陣容,但也不會回避使用包含兩名内線球員的大陣容,讓班凱羅或者波蒂斯和小賈倫一起上場。但就目前看來,哈特打首發幹得不錯,美國男籃可以在保持對抗強度的情況下不犧牲球隊的空間和速度。哈特也對此泰然處之:“就像我前幾天告訴你們的那樣,我來這裡就是為了努力打球、防守、搶籃闆,給大家帶來好的氛圍。這就是我的工作,這就是我的角色,無論我是在第一陣容還是第二陣容,或者根本不上場,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無法了解,NBA全明星在世界杯淪為邊角料

美國隊一直在赢球,隊友們各有發揮,替補中表現搶眼的是哈裡伯頓和奧斯丁·裡弗斯,如此一來,英格拉姆在球隊令人失望的表現就更顯尴尬了——要知道,當這支美國隊組建時,有很多人認為英格拉姆會是球隊的領軍人物。當他在拉斯維加斯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他說他希望在國家隊期間“每天都是場上最好的球員”。

這是理所當然的。16個月前,英格拉姆在對陣西部第一球隊的系列賽裡可以場均拿到27分,上個賽季他遭遇了傷病困擾,但在他參加的45場NBA比賽裡,他依然可以場均拿到24.7分,三分命中率接近40%。他今天剛剛26歲,在NBA已經入選過了全明星,正處于自己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以他的資曆、身體條件和技術能力,他本應成為一名能用自己身高、投射和技術摧毀FIBA賽場上那些重型大前鋒的進攻利器,成為這支美國隊的明星球員,就像他的前輩卡梅隆·安東尼和凱文·杜蘭特那樣。

無法了解,NBA全明星在世界杯淪為邊角料

但事實證明了,他不是那樣的球員。在FIBA的賽場上,安東尼和杜蘭特是純粹的得分手,鋒利的尖刀,但英格拉姆給人們的感覺總是軟綿綿、慢吞吞的。也許這和他在新奧爾良鹈鹕隊當慣了進攻樞紐有關,他在鹈鹕隊的角色很類似于現代流行的“控球前鋒”,每次進攻都由他來開啟,由他來決定自己進攻還是傳球,他對何時投籃、如何進攻都有足夠的發言權。但他忘了一件事,這不是鹈鹕隊,這是美國隊。

場均3.6分,投籃命中率38.0%,5場打完沒有一次罰球。這就是英格拉姆在FIBA世界杯上掙紮的寫照。這絕不是他答應加入美國隊時所設想的情況,也不是大部分NBA球迷認為他所應該打出的表現。說得再直白一點,當英格拉姆坐在替補席上,奧斯汀·裡弗斯或哈特代替他上場時,美國隊才能打出最好的表現。

無法了解,NBA全明星在世界杯淪為邊角料

他遭遇的這種困境其實從美國隊開始打熱身賽的時候就一直存在了,當時英格拉姆告訴記者:“在美國隊打球和我以前的習慣完全不同。但是球隊現在正在赢球,是以我不能自私地隻考慮自己。現在我有點沮喪,但我還是要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有效率。”

他當然沒辦法變得更有效率,因為在美國男籃裡,别人沒有義務來配合英格拉姆。在首發陣容中,球有大量的時間在主要布倫森手裡,愛德華茲是有來無回的突擊手,米卡爾·布裡奇斯和賈倫·傑克遜在進攻端往往隻負責終結。一個月前的采訪裡,英格拉姆對這套陣容大加贊賞:“我覺得這套陣容效率很高,有兩個側翼得分手,有傑倫作為控衛把大家組織得井井有條,我們還有JJJ,年度最佳防守球員。還有米卡爾,全場不停在移動,給自己跑出空位。這個陣容非常有活力。”

無法了解,NBA全明星在世界杯淪為邊角料

當初的話已經成了飛回來的回旋镖,這個陣容确實很有活力,唯一沒活力的人就是英格拉姆自己。如果你在場上溫良恭儉讓,攻不夠堅決守又不夠努力,跑不出空位偶爾拿球又不攻,那最後的結果就是被邊緣化。有人向二陣容的掌控者哈裡伯頓詢問了英格拉姆遭遇的困境,哈利伯頓倒是給出了一個解法:“我認為可能我們要跑更多和他相關的戰術,讓他有更多的觸球機會,這樣他才能找到感覺。”

是以這就是科爾做調整的另一目的。在對約旦的比賽之後,他說英格拉姆和哈裡伯頓、裡弗斯這些願意分享球的運動員一起打球會更舒服:“我對BI(英格拉姆)的評價很高,他的性格和處事方式都很好,盡管他不習慣替補出場,但他也接受了這一切,而且打得很好。他打替補之後他的比賽變得流暢了,打約旦他送出了5次助攻,有了更多的空間和球權。他的表現确實不盡如人意,但他隻是沒有适應FIBA的賽場和新的隊友,他不是真的在掙紮。我在FIBA比賽中學到的一點是,每個夜晚都可能屬于不同的球員,我們這12名球員都很有天賦,他們當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比賽的勝負手,我期待這種情況也發生在BI的身上。”

無法了解,NBA全明星在世界杯淪為邊角料

反正昨天這種情況沒有發生。當美國隊陷入困境時,幫助美國隊脫離險境的人是愛德華茲、哈裡伯頓和裡弗斯。在比賽收官階段,場上留下的五個人包括了這三位、布裡奇斯和小賈倫,沒有英格拉姆。英格拉姆這場比賽打了15分鐘,3投1中,僅得2分。當美國男籃暴打約旦時,哈裡伯頓可能還有空來跑幾個戰術來照顧一下英格拉姆的心情,但在對黑山這樣從頭到尾雙方犬牙交錯的比賽裡,哈裡伯頓當然要把球隊勝負放在前邊,英格拉姆又成了一個局外人。

當然,批評這樣表現的英格拉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這樣一支雖然星味不濃但實力雄厚的美國隊裡打球,為他提供了一個證明自己在NBA沒能赢下足夠多比賽都是因為隊友不夠給力的舞台,亦或是讓他展示自己有除了得分之外還有其他影響比賽方式的機會,但就現在來看,事情顯然和我們想的差別很大,他不是不想這樣做,他隻是做不到而已。即便他在過去幾年中比賽内容進步很大,但在如何和明星隊友搭檔這方面,他顯然還是一張白紙。

無法了解,NBA全明星在世界杯淪為邊角料

這就是國家隊的比賽。你可能在聯賽裡已經是全明星,場均能拿25分,是頂薪球員,但在FIBA的賽場上,你也完全可能全場比賽隻拿2分,在決勝時刻隻能作壁上觀。對英格拉姆來說,世界杯隻是打完了5場球,還有4場球要打。如果他能在接下來的一場關鍵比賽裡砍下20分幫助美國男籃走出困境,我們其實也不會感到意外,因為他本來就有這樣的實力。

但反過來說,如果英格拉姆到最後也沒能證明自己,那同樣隻能說明他的比賽方式、籃球技術和個人性格方面還有很多明顯的缺陷需要改進。如果他的目标隻是在NBA裡當個頂薪球星,那他大可以回到自己的舒适區裡,從此拒絕國家隊的征召,鹈鹕隊也不會少給他一分錢——美國有這麼多的籃球人才,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但如果他想要征服更高的山峰,成為更好的籃球運動員,那他就必須在未來以更努力、更專注的方式去提高。

未來要怎麼做?這取決于你如何定義自己,如何了解自己,如何期待自己——我說的這個自己,其實不隻是在說英格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