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擊敗拿破侖的同盟商讨重建歐洲和平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前言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擊敗拿破侖的同盟——奧地利、俄國、普魯士和英國的代表齊聚一堂,商讨重建歐洲和平。他們希望與法國強行締結和約,并建立一種國際機制——歐洲協調,以此避免歐洲再次受到法國或其他地區革命的沖擊。

自由主義挑戰歐洲複辟時期

這次會議代表了保守派的傾向,它與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對立,而後者擁護根據種族或民族方針建立國家,并要求以人民主權的名義進行改革,保守派正式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時代歸咎于人民主權。19世紀早期的維也納是歐洲各國最高權力的代表聚集一堂的最佳地點。位于哈布斯堡首都郊外的美泉宮,以及維也納當地優雅的巴洛克建築,依然反映出專制主義和傳統的宮廷生活的莊嚴,盡管事實上年複一年的戰争已經讓奧地利君主國破産。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擊敗拿破侖的同盟商讨重建歐洲和平

在1814年9月到1815年6月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上,奧地利主辦方安排了精緻的晚餐、優雅的舞會、歡快的煙花表演和有組織的狩獵活動,幫助緩解了與會人員的厭煩情緒。藝術家們随時準備為外交代表團的成員繪制肖像畫。貴族客人們試圖猜測幾百名女傭和搬運工中哪些是奧地利人的間諜,以這種方式自娛自樂。一些代表的古怪滑稽的言行舉止既為會議帶來喜劇性的調劑,也引發了幾乎同樣多的激憤。

一名西班牙外交官堅持認為他的國家有權得到幾個意大利小國的主權。其他代表被他的要求激怒,他們邀請他進行一場熱氣球遠遊,将他驅往阿爾卑斯山方向。被英國詩人喬治·戈登·拜倫勳爵(1788—1824)稱為“那場卑鄙的盛會”的維也納會議為非正式讨論提供了一次機會,而這種非正式讨論一直是歐洲外交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擊敗拿破侖的同盟商讨重建歐洲和平

事實上,在維也納會議期間,正式的會議僅僅召開了一次,即簽署最後協定的那場會議,而這一最終協定的協商談判在各國代表的規模較小的正式或非正式聚會中完成。鑒于在此前的25年間,許多國家領土範圍有所改變,各國代表重新繪制歐洲各國地圖,特别是中歐的地圖,讓那些古老的統黨1815年拿破侖最終戰敗後——維也納會議在拿破侖的百日統治期間依舊召開——歐洲的保守派、君主、貴族、國家教會和自由派之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鬥争。

作為經濟和政治哲學的“自由主義”意味着可能幹預個人發展的政府限制無需存在。它完美地适合于“資産階級世紀”的中産階級。中産階級是一個非常多樣化的社會群體,既包括擁有巨額财富的商人和制造商,也包括那些掙紮于生計的小店主。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律師、公證人以及其他中産階級專業人士增多。企業家逐漸受人尊敬。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擊敗拿破侖的同盟商讨重建歐洲和平

不但如此,中産階級對個人自由的強調不但表現在經濟和政治領域,也表現在浪漫主義的文學、藝術以及音樂之中。這些作品贊頌通過主觀性和情感實作個人的自我成就。一名德意志的自由主義者吹噓道:“我們就是時代。”

維也納會議

自由主義運動在許多地區與民族主義作為忠誠和主權的源頭崛起有緊密的聯系。語言、文化傳統以及尋求建立的一個國界與民族居住模式相一緻的民族國家,這三點往往界定了民族主義的内涵。民族主義威脅到維也納會議實施的領土處置措施。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自身就統治着沒有形成國家的11個主要的民族,其中包括匈牙利人和波蘭人,這兩個民族曾經擁有完全獨立的國家。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擊敗拿破侖的同盟商讨重建歐洲和平

同時,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民族主義者也開始呼籲自身民族的政治上的統一。後拿破侖時代的歐洲格局來到維也納會議的同盟代表都決定確定法國不能再一次統治歐洲。是以,在1814年拿破侖被第一次擊敗和退位前,普奧俄英四國代表成立了“四國同盟”,旨在阻止法國或任何其他國家或政治運動威脅歐洲合法的最高統治者。

《巴黎和約》

早在維也納會議召開前,《巴黎和約》就已于1814年3月簽訂。夏爾·莫裡斯·德·塔列朗(1754—1838)成為調解者,他曾以植根于神奇的生存意識的靈活性效力于拿破侖。他充分利用了盟國之間、特别是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的緊張關系。獲得勝利的大國同意法國波旁家族的被處決的路易十六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重登王位,即路易十八。各盟國很可能已逼迫法國人簽訂更苛刻的條約。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擊敗拿破侖的同盟商讨重建歐洲和平

但是他們正在處置的不是敗軍之将拿破侖,而是複辟的波旁王朝的君主,他們希望鞏固他的王位,對抗法國内部自由主義的挑戰。法國保留着1792年11月1日前并入的土地,包括薩伏依、德意志、奧屬尼德蘭的部分地區,以及前教皇城阿維尼翁。法國放棄對奧屬尼德蘭剩餘部分、荷蘭共和國、德意志諸國、意大利城邦以及瑞士的領土要求。而加勒比海群島中的特立尼達島、多巴哥島、聖盧西亞島,以及聖多明各的一部分被割讓給英國。

盟國不對法國要求任何戰争賠償。然而中歐和南歐的複雜的領土問題依舊有待解決。維也納會議幾乎完全是代表奧、普、英、俄的外交官的成果。這場會議有三重目标:一、重新配置設定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争後的歐洲領土;二、實作勢力均衡,防止任何一個國家變得過于強大、具有潛在的侵略性;三、扼殺未來産生任何革命性運動的可能。會議之初,被打敗的法國隻是擔任一個饒有興趣的觀察者(盡管會議的官方語言為法語)。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擊敗拿破侖的同盟商讨重建歐洲和平

不過塔列朗狡猾的私下談判讓法國逐漸成為商議的正式參與者。維也納會議上的主導人物是奧地利首相克萊門斯·馮·梅特涅親王(1773—1859),他出生于德意志萊茵蘭,其父是曾為哈布斯堡王朝君主的宮廷服務的貴族。1792年由于法國入侵,他被迫離開了故鄉,随後他參與維也納的外交事務,并于1809年成為外交大臣。

梅特涅在國内的正式接待和盛大舞會的繁忙社交事務中,或是在上流社會的瑣碎陰謀中,都是一名頭發上完美地撲着粉的英俊的花花公子。他精通五國語言,堅定而精明地進行着着眼于實際的外交。一直到1848年前,歐洲的國際事務都由梅特涅主導。英國外交大臣卡斯爾雷子爵羅伯特。英國的代表則是外交大臣卡斯爾雷子爵(1769—1822)羅伯特。這位冷淡且極度害羞、愛好是放羊的卡斯爾雷子爵來到維也納,希望使英國成為歐洲事務的仲裁者。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擊敗拿破侖的同盟商讨重建歐洲和平

如今大英帝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世界上每5人就有一名屬于大英帝國。英國政府尋求消除來自法國的威脅,不論是商業利益方面還是安全方面。不但如此,卡斯爾雷子爵和梅特涅都為俄國在中歐的擴張可能帶來的結果感到焦慮。目前似乎隻有俄國可以通過單方面行動擾亂歐洲事務。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統治時期:1801—1825)希望同盟正式肯定他心目中的歐洲聯盟的宗教基礎。

亞曆山大一世首先是一名極其虔誠的教徒,在他變得愈發保守反動的同時,他有時會陷入強烈的神秘主義和憂郁。亞曆山大一世起草的一份檔案成為神聖同盟的基礎。這份檔案聲稱從此歐洲各個最高君主(即“上帝的代表”)的關系将基于“我們救世主的神聖的宗教所教誨崇高的真理”。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和普魯士的腓特烈·威廉三世都簽署了這一檔案,但是英國的王子兼攝政王、未來的喬治四世(統治時期:1820—1830)推辭了。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擊敗拿破侖的同盟商讨重建歐洲和平

卡斯爾雷子爵稱這一協定為“一紙崇高的神秘主義和無稽之談”。普俄奧三國承諾,一旦國教信仰與和平面臨威脅,它們将彼此支援。神聖同盟崇高的道德說辭中含有為其鎮壓歐洲出現的任何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運動而作的辯護。

維也納會議體系

維也納會議确立的歐洲版圖沿用了好幾代。在梅特涅堅定的上司下,後來被稱為維也納會議體系的機制恢複了歐洲王朝合法性的原則和各國的勢力均衡。波蘭在1795年最後一次被俄普奧三國瓜分時,徹底失去了獨立,其未來問題成為會議上有争議的問題之首。俄國軍隊占領了波蘭大部分土地,沙皇亞曆山大打算将這些土地吞并入俄羅斯帝國。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擊敗拿破侖的同盟商讨重建歐洲和平

而英法奧三國害怕俄羅斯和普魯士在中歐的勢力的擴張,這三國組成了同盟,抵禦俄普在中歐可能發動的任何進攻。5月,會議宣布成立波蘭王國。這個國家的領土将包括普奧在早先的瓜分中奪得的土地。但是這個後來被稱作“波蘭會議王國”的國家(其領土面積大約占1772年第一次瓜分前的20%)盡管有一部憲法,仍不過是俄國的被保護國,其王位也被沙皇本人占有。

不但如此,曾經屬于獨立的波蘭的大片土地依舊是普魯士和奧地利的領土。俄國也保留了在拿破侖戰争時期征服的芬蘭。為了制衡俄國在歐洲東部的領土擴張,普魯士得到了曾與拿破侖結盟的薩克森的北部,以及說波蘭語的波森和海港城市格但斯克。

參考資料:

StauterHalsted Keely.Violence by Other Means: Denunciation and Belonging in Post-Imperial Poland, 1918–1923[J].Contemporary European History,2021,(1)

Defens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or "Polish Imperialism?"[J].The Polish Review,2013,(4)

Toivo U. Raun.Tuomo Polvinen. Imperial Borderland: Bobrikov and the Attempted Russification of Finland, 1898–1904 . Translated by Steven Huxley.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 ix, 342. $29.95[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