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企接力出招,“發錢”鼓勵生育是好方式嗎?

作者:數字綠洲
政企接力出招,“發錢”鼓勵生育是好方式嗎?

三孩補助最高的是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對于2023年以後在東湖高新區内生育的三孩給予每年1萬元的現金補助,直至小孩滿6周歲為止。這意味着,滿足相關條件,在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生三孩是可以最高補助6萬的。

記者丨方彬楠 程靓

利好生育、養育和贍養,三項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新标準來了。8月31日,國務院釋出《關于提高個人所得稅有關專項附加扣除标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提高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标準各1000元。

事實上,這是國家層面為進一步減輕生育、養育和贍養負擔,又一項給予“真金白銀”的舉措。自2013年實施“單獨兩孩”生育政策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以及不少用人機關開始陸續推進一系列支援生育的政策。在2021年,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生育支援措施也開始施行。作為鼓勵政策中最為直接和頻繁的舉措,“發錢”是不是鼓勵生育的最好方式?鼓勵生育的關鍵和難點又是什麼?

專項附加扣除提标準

具體來看,《通知》提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标準,由每個嬰幼兒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标準,由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标準,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其中獨生子女按照每月3000元的标準定額扣除,非獨生子女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3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500元。

财政部稅政司、稅務總局所得稅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進一步減輕生育、養育和贍養負擔的呼籲較多。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3項專項附加扣除與‘一老一小’直接相關,提高相關專項附加扣除标準,有利于進一步減輕家庭撫養贍養負擔,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自2013年實施“單獨兩孩”生育政策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以及不少用人機關開始陸續推進一系列支援生育的政策。2021年,《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正式公布,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生育支援措施開始施行。

政企接力出招,“發錢”鼓勵生育是好方式嗎?

今年以來,山東、廣東、浙江、河南、雲南等地陸續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發放生育津貼和育兒補貼,加強住房保障支援等。

從目前補貼來看,三孩補助最高的是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區。據其釋出的《按政策生育三孩發放育兒高新區補貼實施方案》,對于2023年以後在東湖高新區内生育的三孩給予每年1萬元的現金補助,直至小孩滿6周歲為止。這意味着,滿足相關條件,在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生三孩是可以最高補助6萬的。

此外,一些城市還對多孩家庭購房進行補貼,并疊加住房傾斜政策。比如,在河南鄭州市對“二孩”家庭購房補貼2萬元、“三孩”家庭補貼3萬元;雲南昆明對”二孩“三孩”家庭買建立商品住房的,最高補貼3萬元。北京對未成年子女數量較多的家庭申請公共租賃住房的,可以納入優先配租範圍;長沙對生育兩個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戶籍家庭,增加1套購房名額。

政企舉措接續不斷

除了各級政府,不少企業也加入到鼓勵生育的隊伍中來。

8月31日,“去哪兒”宣布,自9月1日起,為員工設立生育補貼福利——“駝二代成長禮金”。具體來看,所有司齡滿三年及以上的正式員工,在2023年9月1日及之後新生育的子女,每個孩子在1周歲至5周歲的生日時,均可獲得一份1萬元人民币的成長禮金。

此前,在6月30日,攜程集團剛宣布推出針對全球員工的生育補貼政策——“程二代程長禮金”,即自2023年7月1日起,入職滿三年的全球員工,不論性别,每新生育一個孩子,将獲得每年1萬元的現金補貼,發放至孩子滿5周歲後終止。經初步測算,攜程計劃未來投入10億元生育補貼,用于激勵員工生育。

政企接力出招,“發錢”鼓勵生育是好方式嗎?

公開資訊顯示,2021年12月30日,網際網路企業快手釋出内部信宣布調整員工福利,新增生育獎金,分别為1000元、2000元和3000元三個等級。

2022年1月,農牧業上市公司大北農宣布,将在企業内部獎勵生育,員工生育第一孩獲獎3萬元、第二孩獲獎6萬元、第三孩獲獎9萬元。以此計算,一個“三孩”家庭可以從公司獲得18萬元的獎勵。在産假方面,第一胎在國家标準上加1個月、第二胎加3個月、第三胎加12個月。

另據公開報道,綠城集團、僑銀股份、遠東控股、雀巢大中華區等企業,也明确宣布鼓勵生育政策,相關舉措集中在對生育員工進行現金補貼和延長産假等方面。

對此,海豚社創始人、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表示,企業們紛紛在鼓勵生育上出力,既是響應國家政策,也表現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在加強。但這也和企業本身的盈利能力挂鈎,需要有能擔負起這部分支出的财務空間。

低生育率成因多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22年,大陸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低于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出現了自1962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1950年以來,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萬,中國出生人口數量從2017年到2022年已連續下跌六年。

政企接力出招,“發錢”鼓勵生育是好方式嗎?

人口負增長背後反映的是低生育率。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宋健曾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當下的中國,面臨的是生育主導型負增長,相較死亡主導型負增長,目前人口形勢更複雜,解決難度也更大。

而長期低生育率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且嚴重的。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低生育率會帶來一系列社會經濟形态和運作方式的影響,包括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社會保障可持續性壓力增加、經濟增長放緩,乃至部分地區社會整體性衰敗等問題”。

宋健認為,育齡人群中,受個體主義盛行的時代觀念和就業、買房等外在壓力的影響,年輕一代的生育主體——“90後”和“00後”的生育意願是最低的,比起快要退出生育曆程的“70”後和生育觀相對積極的“80”後,這會給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帶來更大影響。

還有人口專家直接指出,要“二孩”“三孩”“有得補”,就要讓青年人願意适齡生育“一孩”,提高人們生育“一孩”的幸福感。

直接發錢效率最高

“現在年輕人的生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生育成本高,其實是綜合負擔高,不止是資金上的負擔,還有生育養育對原本自由生活的影響,并且他們對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更淡漠了。是以‘一孩’問題很難,但如果‘一孩’意願提升,整體情況也會得到更大的改善。”李成東說。

提升“一孩”乃至“二孩”“三孩”意願并非是短時間的功夫,不少專家認為需要更長期的、更綜合的舉措,包括改善生育環境、減輕經濟壓力、提供更好的醫療和教育服務、在社會氛圍中培養更強的家庭意識等。

政企接力出招,“發錢”鼓勵生育是好方式嗎?

但從目前大多數的鼓勵生育政策看,和更完善的福利相比,資金補助即直接發錢仍是最主要的舉措。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很多發達國家鼓勵生育往往不隻是發錢,還發福利,但是建立一套社會化撫養系統的成本非常高,效率非常低。是以,相對于社會化撫養方案,直接發錢的優勢在于效率。

“有人強調通過完善社會福利來鼓勵生育,比如免費醫療、免費就學、免費生産,這些措施的确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孩子撫養的後顧之憂,但缺乏更強的激勵作用,如果要人口增長,就不能僅僅是降低成本,而是要喚起生育的主動性。直接發錢就是成本最低、最直接的生育激勵方式,後續也能将這筆獎勵轉化為生育收入。”盤和林說。

編輯丨林琴

圖檔丨北京商報、視覺中國、壹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