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激烈的加拿大世界級鐵礦争奪戰,中國企業為何铩羽而歸?

作者:風趣好學小小

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探險精神一直是驅動發展的引擎。曾幾何時,英國探險家威廉·巴芬的名字,如同北極光一樣,在曆史的夜空中閃耀着。追溯到1615年的夏天,巴芬帶領探險隊前往北極,不想卻在加拿大與格陵蘭之間的海峽發現了一個廣闊的大島。這座島,後來被命名為巴芬島,成為了加拿大第一大島嶼。巴芬島的荒涼地貌和惡劣氣候并未掩蓋其寶藏,隐藏在冰雪之下的鐵礦資源,卻成為了引發後來一系列變故的源頭。

一場激烈的加拿大世界級鐵礦争奪戰,中國企業為何铩羽而歸?

在1932年,一位歐洲探險家在巴芬島上意外發現了褐紅色的石頭,經過鑒定,竟然是鐵礦石,人類第一次在北極圈内發現了這種寶貴的資源。然而,直到2004年,巴芬島鐵礦公司才獲得了瑪麗河地區探礦權和采礦權,初步儲量估計為60億噸,這一儲量的巨大價值不言而喻。

鐵礦的品位一直是鋼鐵行業的關鍵名額,而巴芬島鐵礦的品位卻遠超同行。歐洲的兩大鋼鐵巨頭安塞洛米塔爾和蒂森克虜伯在2008年對巴芬島鐵礦的試用,令人震驚地展現了其品位的高超。平均含鐵品位達到68.4%,甚至最高可超過70.3%,這個數字無疑是行業内的一個巨大驚喜。此時,澳洲的鐵礦石品位雖然在世界上屬于最高,但其平均含鐵量在56%至62%之間。

一場激烈的加拿大世界級鐵礦争奪戰,中國企業為何铩羽而歸?

巴芬島鐵礦的優點不僅僅展現在品位上,其礦體裸露于地表之上,無需繁瑣的選礦過程,且是高品質塊礦,可以直接用于煉鋼。這種塊礦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要比普通鐵礦高出20%到30%,同時其開采成本僅為銷售價格的10%,相較于其他礦石,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然而,就在巴芬島鐵礦的價值逐漸浮出水面之際,中國的某大型國有企業卻在2009年猶豫不決,觀望着巴芬島鐵礦公司的股價從3.6加元暴跌至0.2加元,甚至面臨破産的風險。這一猶豫,使得機會像流沙一樣從指縫中溜走,錯失了掌握全球尚未開發的最富鐵礦的機會。

一場激烈的加拿大世界級鐵礦争奪戰,中國企業為何铩羽而歸?

然而,與中國企業的猶豫相反,國際巨頭安賽樂米塔爾和努納武特鐵礦公司卻在資本市場上迅速行動,不斷擡高收購價格,最終以6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收購了巴芬島鐵礦公司。這兩家企業的合并,不僅使其共同持有巴芬島鐵礦公司50%的股份,更為巴芬島鐵礦帶來了巨額投資,計劃修建鐵路和港口,開啟了一項雄心勃勃的北極圈開發計劃。

一場激烈的加拿大世界級鐵礦争奪戰,中國企業為何铩羽而歸?

2015年,巴芬島鐵礦迎來了曆史性的時刻,首批5.4萬噸鐵礦石成功運往德國諾登哈姆港,标志着巴芬島鐵礦全面啟動營運。而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惋惜的結局。作為全球最缺鐵的國家之一,中國企業在面對如此豐富的鐵礦資源時,卻因猶豫和觀望而失去了難得的機會。

回首這段曆史,我們不禁深感機遇稍縱即逝,掌握時機的重要性。與其猶豫不決,不如果斷行動;與其觀望徘徊,不如迎難而上。巴芬島鐵礦的故事,告訴我們,勇敢面對風險,果斷把握機會,或許能夠創造更多的奇迹,讓曆史的篇章更加輝煌。

一場激烈的加拿大世界級鐵礦争奪戰,中國企業為何铩羽而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