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世紀初期,歐洲政治史——1961年,南非共和國離開了英聯邦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前言

1959年,緊急狀态結束,肯雅塔被釋放。多數派的統治緊随其後。白人殖民者被允許在有利的條件下出售自己的土地。1963年,肯雅塔的肯亞非洲民族聯盟在選舉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并在此後建立了一個政府。在那一年晚些時候,英國準許了肯亞獨立。肯雅塔赢得了“調解人”的美譽,并于1964年成為總統。

1961年,南非共和國離開了英聯邦。此前在1950年,白種人口占21%的南非依舊實行着種族隔離制度,這是官方在1948年實施的種族不平等和種族隔離政策。它得到了荷蘭裔的南非白人的支援。1965年,一直是自治殖民地的羅得西亞宣布脫離英國獨立。在某種程度上,這樣做是為了使當地少數白人不必與占多數的黑人分享權力。

19世紀初期,歐洲政治史——1961年,南非共和國離開了英聯邦

不與黑人分享權力

之後,英國政府發動對前殖民地的白人政權的國際經濟制裁。1980年,羅得西亞被劃分為兩個獨立國家:尚比亞和辛巴維(威)。在西非中部的比屬剛果,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比利時政府首先試圖通過讓步安撫民族主義者,然後在1959年的騷亂中試圖鎮壓他們。一年後,比利時政府突然退出其前殖民地,宣布剛果獨立。

兩個民族獨立運動的上司人間的内戰開始了,這是一場被種族和部落的忠誠問題複雜化的流血沖突。士兵叛變他們的比利時指揮官,開始攻擊留在剛果的歐洲人。剛果最富裕的加丹加省有很多礦産資源,如钴、銅和鈾,該省之後也宣布了獨立。在剛果總理的請求下,聯合國出兵恢複秩序。一年後,内戰結束。加丹加省的獨立一直持續到1963年。

19世紀初期,歐洲政治史——1961年,南非共和國離開了英聯邦

兩年後,上校蒙博托·塞塞·塞科(1930—1997)在剛果實行軍事統治,剛果在1971年至1997年被稱為薩伊。在将其國家富裕的礦場國有化後,蒙博托着手積累大量的個人财富。葡萄牙的殖民地比葡萄牙本身的面積大許多倍,其非洲殖民地安哥拉和莫三鼻克在1961年開始叛亂,這兩個殖民地分别位于西南部和東南部的沿海地區。

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後,新的葡萄牙政府承認了安哥拉和莫三鼻克的獨立,在此前一年,這個新政府剛剛推翻了統治葡萄牙幾十年的獨裁政權(見第二十九章)。在這兩個新的國家中,左翼和右翼團體之間都發生了可怕的内戰。在安哥拉,古巴資金和士兵幫助了左翼的人民解放運動,該運動取得了勝利。

19世紀初期,歐洲政治史——1961年,南非共和國離開了英聯邦

在莫三鼻克也是如此,盡管右派得到了南非政府的援助并進行了恐怖活動,但左派還是獲得了勝利。普通百姓則遭受了饑荒和屠殺。在許多情況下,獨立被證明不是新非洲國家的萬靈藥。許多後殖民時代的行政機關被證明沒有能力或不願意使人民享有過得去的生活品質。一些新的國家,如安哥拉和莫三鼻克,以及最近的蘇丹,都陷入了讓國家衰弱的血腥内戰。

這些沖突因族裔群體的多樣性、部落主義,以及政治經驗的缺乏而複雜化,這些問題仍然是開發中國家建設現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障礙。即使殖民政府早已離開,歐洲企業也依舊控制着這些地區寶貴的自然資源。此外,一些非洲統治者還濫用權力,以當地人民的利益為代價,不斷為自己斂财,同時他們還利用反殖民主義說辭,來為自己的掠奪進行辯解。這些國家依舊面臨着令人震驚的貧困問題以及嚴重落後的衛生保健的嚴峻挑戰。

19世紀初期,歐洲政治史——1961年,南非共和國離開了英聯邦

伴随着歐洲海外殖民帝國的結束,歐洲大陸的政治也發生了顯著變化。20世紀60年代後期,許多西歐國家爆發了學生抗議的浪潮,共産主義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則發生了改革運動,該運動威脅到了蘇聯的正統觀念,于是被俄羅斯坦克粉碎。獨裁政府随後在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倒台。然後,在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後,1989年,共産主義在中歐、東歐和巴爾幹地區崩潰,随後蘇聯自己也在1991年解體。歐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民主的過渡和共産主義的垮台

經過将近20年的日益繁榮,以及政治和社會相對平靜的時期,國内政治沖突于1968年在歐洲(最早在法國)和美國爆發。在那一年爆發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反抗似乎讓年輕人、特别是學生們與掌權者對立起來。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一代”中,很多人将自己的反抗視作整整一代人對上一代的反抗。他們代表弱勢群體和被壓迫者,指責上一代使世界似乎不理會人們對社會正義和政治變革的需求。

19世紀初期,歐洲政治史——1961年,南非共和國離開了英聯邦

許多人認為,自己被物質主義和工業化的官僚社會,以及他們就讀的大學異化。女性主義在1968年的抗議活動中也是一股重要的潛流,但在很大程度上,這仍然屬于中産階級知識分子和學生的運動。示威和抗議活動帶來了政治上的反應。法國的動蕩最終在政府鎮壓和保守派的武力炫耀中結束。在西歐其他地區,示威活動也随之消退,但在美國針對越戰的示威仍在進行。

在西歐,保守派或中間派政黨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大多數時間,主宰着英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意大利政府,而社會黨則在1981年和1995年間執掌法國大權。至于南歐地區,民主統治來到了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臘。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使得70年代以來美蘇的緩和狀态再次受到激化。然後在1989年,東歐發生了劇變。蘇聯上司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1931—)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執行了一系列劇烈的改革,共産主義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生活開始自由化。

19世紀初期,歐洲政治史——1961年,南非共和國離開了英聯邦

他的大膽舉動鼓勵了人們進一步要求改革,刺激了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的民族主義運動。東歐很快就受到了影響。随着自由化運動在波蘭和匈牙利的複興,很明顯,蘇聯上司層不會介入鎮壓改革運動,因為戈爾巴喬夫表示,他認為在東歐的改革是可取的。整個東歐,一個又一個共産主義政府垮台。

這些革命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鵝絨革命”和羅馬尼亞暴力推翻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革命,直到東歐完全沒有共産主義政權。總體而言,東歐通過非常和平的演變,實作了共産主義的垮台。然而到了1989年,南斯拉夫在族裔仇恨的紛亂中開始分裂,造成紛亂的原因正是這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立的多語種國家所解決不了的問題:

19世紀初期,歐洲政治史——1961年,南非共和國離開了英聯邦

民族問題。在波斯尼亞地區,内戰肆虐。蘇聯自身也于1991年解體。早在1947年,美國官員喬治·凱南曾預言,蘇聯體制“包含着讓它自己衰敗的種子”,事實表明他說對了。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因其在蘇聯進行的改革和以自由化為目标的大膽舉動而在西德的斯圖加特受到贊美。

不斷變化的西方世界中的政治

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聯系松散的政治及社會變革運動橫掃許多西方國家的大學校園。年輕人越來越宣揚性自由的風氣、生育控制的出現,以及在一些國家中堕胎的合法化,對此都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青年反抗運動很大程度上、但不完全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一代為基礎,這些反抗運動挑戰曆史悠久的等級秩序、政黨政治,甚至是消費主義。

19世紀初期,歐洲政治史——1961年,南非共和國離開了英聯邦

從加州伯克利,到巴黎、柏林和阿姆斯特丹,學生們都在抗議美國介入越南内戰,盡管政府聲稱這是針對共産主義的崇高鬥争,但越戰中的美國似乎在支援一個打擊堅定的民族主義者的腐敗政權。20世紀60年代的運動和民權運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們抗議社會不公和種族主義,在美國尤其如此。長發、性自由、搖滾樂和大麻似乎都屬于理想主義青年對國家和資本主義的反叛。

英國人對流行文化的影響程度從來沒有超越過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披頭士、米克·賈格爾、滾石和誰人等搖滾樂隊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驚人地流行起來。在法國,學生示威、暴亂和罷工震動了全國,挑戰着總統夏爾·戴高樂的政府。示威也震撼了意大利、西德和其他西歐國家。西歐國家開始脫離美國外交政策的支配。

19世紀初期,歐洲政治史——1961年,南非共和國離開了英聯邦

戴高樂相信法國有一個特殊的曆史使命,并且從來沒有過片刻懷疑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擔心歐洲和法國由英國和美國來主宰。他堅持認為,法國要保持獨立的核能力,該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在1960年試爆的。此外,德國和法國結束了幾十年的敵意,他們之間密切的合作夥伴關系形成了新歐洲的基石。然而,戴高樂拒絕與其他西方政權合作。在1966年,法國退出了北約的軍事指揮,迫使北約總部從巴黎轉移到布魯塞爾。

在法國的美國陸軍和空軍基地被關閉。戴高樂拒絕支援美國在越南的政策,因而激怒了美國政府。他還在1967年進行國事通路期間激怒了許多加拿大人,因為他高呼:“自由魁北克萬歲!”魁北克人口以講法語的人為主,他們已經表現出相當強烈的獨立情緒。雖然戴高樂仍然極力反對共産主義,但他希望法國可以作為站在蘇聯和美國之間的第三勢力進行上司。

參考資料

Nineteenth-Century Religion, Literature and Society[B]. Naomi Hetherington,Rebecca Styler,Angharad Eyre,Richa Dwor,Clare Stainthorp. 2021

Rediscovering the Religious Factor in American Politics[B]. Leege David C.,Kellstedt Lyman A.. 2016

Faith, Fallibility, and the Virtue of Anxiety[B]. Derek Malone Franc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