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作者:蘭德教育訓練中心

一、鄉村旅遊與第一産業的融合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搞休閑農業就是為了延長農業的産業鍊,就是為了實作農業、農村、農民價值的再創造。通過産業鍊的延伸、價值的再創造,把以前不值錢的變得值錢了,把以前不能賣錢的都賣掉了。近年來釋出的檔案也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延長農業産業鍊、提高農業附加值;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态休閑、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加大對鄉村旅遊休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增強線上線下營銷能力,提高管理水準和服務品質;激活農村要素資源,增加農民财産性收入。

1.挖掘賣點

浙江安吉,是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發源地,也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做的最好的地方之一。他們以前的主産業就是燒石灰,由于安吉是黃浦江的源頭,為了保證上海人的飲水安全開始做産業轉型,當地政府以安吉是黃浦江的源頭為賣點,通過規劃設計、宣傳推廣把上海人拉到安吉來休閑旅遊。現在不僅上海人喜歡去,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喜歡到這地方來休閑、放松、旅遊,進而帶動了安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2.保留農村符号

有的人來到農村放松、休閑,是為了尋找他内心認定的那種鄉村、鄉味。在發展休閑農業的時候要保留農村的符号,不能一味地追求現代化,要在保留農村符号的同時,融入現代化的元素,這樣人們不僅可以找到内心認定的鄉村、鄉味,還會産生更大的吸引力,進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回頭客。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3.滿足都市人的多種需求

都市農業的特性:城鄉互動、三産融合、功能多樣、跨界開放。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的興起于發展是都市化程序中“三農”價值的再造,也是農業内部的推力。傳統農業經營困難,農民需要增收,農業結構需要調整,農村需要現代化,要求農業必須從一産延伸到二、三産,要求農業資源要跳脫傳統的隻生産糧食的用途,強調環境、知識、健康、美學、文化的價值實作三産融合發展。

· 都市人對于食品安全的要求

可以讓市民親身走進農村,貼近農民,乃至親自參與到農業生産中去。一方面向農民直接傳達自己的關切,另一方面也是最好的監督,形成最佳的信任關系。

· 綠色農業的需求

綠色農業不僅隻是為了我們胃的需求,還要照顧我們的肺、眼、腦的需求。

· 城裡人親近鄉土的需求

歸去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現代都市生活的快節奏,讓城裡人有更大的興趣去走進農村、貼近農民。

· 親子教育的需求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課堂與老師。現在的父母教育理念的進步,更願意把孩子放在農場裡去接受大自然的教育。在農産對小孩進行感恩教育,比如,讓小孩去喂雞,當你給雞食物吃的時候為了感激你他會一直跟着你,借此來教育小孩要學會感恩。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二、鄉村旅遊與第二産業的融合

做休閑農業還要與第二産業進行融合,第二産業就是農産品的深加工,還有一個就是舊房子的改造。

1.農産品深加工

農産品深加工解決的是客戶的需求。曾有旅遊專家講過一個後備箱的故事:我看一個地方的鄉村旅遊發展的好不好、生态農業做的成不成功,标準就是看遊客的車的後備箱是不是裝滿了當地的土特産。用什麼東西來裝滿他的後備箱呢?應季的農産品隻能滿足一時,别的時間怎麼辦呢?要滿足遊客旅遊中“購”的需求,必須要有一些深加工的東西,就要把農産品變成禮品,通過深加工提高農産品的附加值。

2.農村的傳統手工業

現在農村有很多的傳統手工業,我們可以把它為我所用。比如,特色民俗産品、油畫、竹筐等等,這些手藝可以教遊客做,也可以做好賣給遊客。比如,做采摘農莊的,可以給遊客發自己編好的竹筐,這樣遊客拿着也有感覺,能更好的提高遊客的參與感。從另一個層面來講,還帶動當地農民的就業,促進了當地農民的增收。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3.鄉村建築業

現在旅遊市場的趨勢:景區的長途遊是下降的,出境遊和郊區遊是急劇上升的。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和鄉村旅遊本身所蘊含的生态訴求,生态建築、新能源建築在休閑農業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分量。很多大老闆遍地找破落的村莊,租房子,然後進行改造,外部形态不變,隻進行内部改造,改造成鄉村酒店,營造度假的輕松氛圍。

有的時候,遊客來這裡不僅僅是吃一頓飯,睡一宿覺,而是在享受生活的美好。現在基本沒有人願意去農村憶苦思甜了,到農村去隻能嘗一嘗不能多吃。在農村,進行建築改造,要抓住城市人來農村的心理需求,既要儲存鄉土特色,又要具備現代化設施與功能的建築。

有相當多的市民願意為更加舒适的休閑度假環境支付更多的費用。傳統的農家院應在滿足遊客最基本的安全、衛生需求的基礎上,提升硬體設施,在滿足其更高層次的需求(如對舒适度的需求、對“浪漫情調”的需求等)方面多下工夫。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三、鄉村旅遊與第三産業的融合

1.資訊網際網路産業

90年代,人們看演唱會揮舞的是雙手;現在,進入資訊化時代,再看到明星,揮舞的是手機。每個人都是一個自媒體,遊客來到園區消費也要傳播,遊客遊玩拍完照片肯定是要發到微網誌、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分享給其他人看,而你隻需要花幾百元錢開通WiFi就行,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宣傳,而且是免費的。

2.文化創意産業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農村遍地都是資源,農村的水、農村的土地、農村的牛,都可以變成我們的吸引物,我們一定要通過一些創意活動吸引遊客前來。農村蘊含着豐富的民俗文化、農業産業文化。這些豐富的“原材料”必須經過文化創意産業的加工,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遊客購買紀念品是要送人的,如果沒有包裝,現在的人很難喜歡,如果提前做好包裝,那麼會有更大幾率受到遊客的青睐。如果是有創意的包裝,那麼會更受歡迎,而且會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

3.休閑體驗活動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休閑農業的東西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比如有些家庭農場,崇尚的就是生産簡單的快樂。輕資産、重創意,從一片荒蕪開始,通過組織不同的活動,吸引遊客參與到其中。因為,多留一分鐘就會增加更多的收入,而組織的相關活動都有足夠的角色的代入感。園區的設計也很有針對性,能被大人、小孩所接受,這樣才能讓大家都玩得很高興。比如,有一個成本僅1000元的水滑梯,如果在市場購買成套的裝置需花費十幾萬,但是莊主通過一些創意的改造,不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冬季還可以把場地另作他用。

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可能、也不應該排斥城市資本進入。

在城市資本大量湧入的情況下保障農民的利益,必須要依靠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的健全與發展,促使農民聯合起來,促進鄉村旅遊的社群參與度。從實踐上講,主要就是建設和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行業協會組織。

以前的一家、一戶、一園,通過規模化、叢集化,發展為現在的一溝一谷、一片一帶、一個甚至幾個鄉鎮。特色明顯,資源互補,利益聯結緊密,能更好地滿足遊客多元化的需求。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5.養老産業

随着城鄉統籌各項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尤其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政策的進一步明晰,農村地區的養老、休閑房地産開發将會迎來新的高潮。

因為農村擁有最宜居的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文化資源,這是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拟的。

6.自然資源

環境資源:沒有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的環境。

自然資源:肥沃的土壤、良好的氣候、地形地貌、動植物、濕地、生物栖息地。

7.社會資源

經濟活動資源:城鄉交流活動、特殊作物生産、特産生産。

共同體活動資源:生活共同體活動、農業共同體活動、氏族活動、鄉村文化活動、鄉村遊戲、鄉村管理、宣傳活動。

8.文化資源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曆史資源、文化節慶、曆史遺迹、宗教信仰、傳統建築、村落象征物、著名人物、風水地理、民間傳說等。

9.風景資源

農村風景、河川風景、山林風景、民居風景。

從鄉村振興發展層面看,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有助于進一步推動農業産業化、專業化發展,讓農村更加美麗,農民生活更加富足。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要通過打造農業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來延伸農業産業鍊,進而實作農業、農産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的融合。未來,鄉村旅遊與三産融合的方式将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鄉村旅遊+”,究竟加什麼才能推動鄉村振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