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姓說看病難、看病貴,醫院說利潤薄,面臨生存困境,錢去哪了?

作者:保險導師飛哥

百姓們普遍感到,看病難、看病貴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大難題。而醫院方面,盡管每天接待大量患者,但财務報表上的利潤卻并不豐厚,甚至部分醫院還需要依靠借貸來維持營運。本文将深入探讨這一現象的根源,并舉例說明醫療行業所面臨的生存困境。

百姓說看病難、看病貴,醫院說利潤薄,面臨生存困境,錢去哪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醫院營運成本的構成。除了裝置購置、維護以及折舊、人員工資等剛性支出外,還有諸如藥品采購、醫用物資消耗、住院費用等與診療過程直接相關的成本。這些成本不僅較高,而且在醫療改革程序中,國家對藥品價格的調控以及醫保制度的實施,使得醫院的利潤空間受到了嚴重擠壓。

與此同時,醫院的收入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過去,醫院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藥品銷售,而随着國家對藥品價格的打壓,以及打擊“以藥養醫”的力度不斷加大,藥品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的占比逐漸降低。一些醫院甚至出現了“賣藥反賠”的現象,這使得醫院的盈利能力進一步削弱。

百姓說看病難、看病貴,醫院說利潤薄,面臨生存困境,錢去哪了?

讓我們以某三甲醫院為例。該醫院每年門診量約為20萬人次,但人均門診費用僅為300元,這意味着醫院的門診收入隻有600萬元。而在醫院的總收入中,藥品銷售的占比已經從過去的70%下降到現在的50%,這意味着醫院的藥品收入每年隻有300萬元。即便按照50%的毛利率計算,這部分收入也僅能為醫院帶來150萬元的毛利潤。

是以,盡管醫院每天人流量大,但在收入結構變化和成本壓力的雙重作用下,醫院的盈利能力并沒有顯著提高。而為了維持營運,許多醫院不得不依靠借貸或其他方式來彌補資金缺口。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醫院的财務報表上的利潤并不高,甚至有些醫院還在靠借錢續命。

百姓說看病難、看病貴,醫院說利潤薄,面臨生存困境,錢去哪了?

綜上所述,百姓看病貴、醫院利潤薄的現象,其根源在于醫療行業的營運特點和外部環境的變化。為了改善這一現象,需要從政策、醫療行業以及醫院自身等多個角度出發,共同尋求解決方案。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對醫療行業的财政投入,提高醫保覆寫率和報帳比例;醫療行業可以推動醫療服務的規範化、标準化,降低不必要的成本;醫院自身也可以通過提高醫療技術水準、優化診療流程等方式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同時也能讓醫院獲得可持續的盈利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