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又有重大突破

作者:雨澤觀察室

華為真的非常了不起,在美國的極限打壓的情況下,依然能接二連三的給我們驚喜。

7月6号,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表了華為雲盤古大模型研發團隊的研究成果,用于精準中期全球天氣預報。這事國内雖然報道的不多,但在國際上意義重大。

華為又有重大突破

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在雷吹上發表震撼論文呐!是世界最有權威的科學雜志之一,它的内容代表人類科研風向标,科研人員一輩子能在上面發表一篇文章就可以封神呐。

在雷吹上發表的文章一般是基礎學科的突破性成果,像計算機、人工智能等應用研究基本想都不要想。類似于這次能為華為破例,說明盤古氣象大模型對人類研究氣象有巨大貢獻。

華為又有重大突破

頻道上有老闆就問呐,這個盤古氣象模型到底有多厲害呢?兩句話概括,第一,精準度是傳統天氣預報的1萬倍。第二,可以在幾秒内完成全球氣象預測。比如今年5月,盤古大模型就提前5天預測出台風瑪娃的路徑。

盤古這麼牛,其實主要還是因為華為重視人才,人工智能的底層是數學。

華為又有重大突破

任正非曾說過,華為在全世界花重金聘請了700多位數學家,盤古氣象大模型的成功離不開這些世界一流數學家的參與。另外,華為的算力是完全國産化的,GPU沒有用英偉達的,而是用的自研升騰晶片。

算力自由為盤古大模型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基礎。如果你覺得華為的人工智能隻是用來做天氣預報,那格局就太小了。

華為又有重大突破

7月7日,華為雲釋出了盤古大模型30,它可以為醫藥、金融、政務、礦山鐵路等很多領域賦能。它跟Chatgpt的最大差異是,Chatgpt可以寫詩,而盤古大模型隻做事。

華為玩的是重塑千行百業,為企業提供專家助手,讓工作更輕松,效率更高。說的再具體些,Chatgpt是一種自然語言模型,它做的是抽象提煉網上的資料來回答我們提問的問題。

而盤古大模型是面向不同産業的人工智能,它能抽象出産業中某些問題的普遍規律,形成大模型,用這些模型反過來指導具體實踐,突破人的經驗局限,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質。

舉個例子,咱們國家的鐵路裡程有15萬km,鐵路貨車超過100萬輛,為了保證這些貨車的運作安全,鐵路部門在鐵道上安裝了很多個攝像頭,當貨車通過時會觸發拍照,然後從業人員實時對這些圖像資料進行(判)讀。

如果照片有問題就要采取行動。這種方法有很多缺陷,比如人會疲勞,當一個人一天看很多照片時,他的判斷能力會下降,注意力也會下降,沒有人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再就是人的經驗是有限的,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故障情況都裝進腦子裡,是以看到照片後不一定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在接入盤古大模型後,這些缺陷就會消失。

華為先根據曆史照片把各種故障情況做成模型,當照片傳上來後,模型會自動判斷照片有沒有問題,這極大提高了火車運作的安全性,也降低了營運成本。

目前鄭州北車站已經在使用華為大模型,每天監測800餘列4萬多輛火車,識别圖檔280餘萬張,這麼大的工作量靠人工來做那是很難完成的。

再舉個盤古大模型參與藥物研發的例子,西安交大的劉冰教授用盤古大模型研發出了一款超級抗菌藥,研發周期從數年縮短至幾個月,研發費用降低了70%。

盤古大模型研發藥品能做到高效又準确,是因為學習了17億個藥分子的化學結構,還自我生成了1億個新藥分子。碰見病原體,能精準找出靶點,設計出藥物結構。

相信有了盤古大模型,各種癌症和疑難雜症的藥都會更快面世,造福人類。

華為又有重大突破

目前盤古大模型的源代碼都向國内企業免費開放的,自己不會搭建,人家直接派人幫你弄。為的就是像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昆說的,和大家攜手,讓AI走身向世,服務生産和科研創新,推動中國科技進步,推動中國産業發展。

這樣的華為怎能不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