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悠悠楚王地 彭城尋漢韻

作者:人民網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悠悠楚王地 彭城尋漢韻

西漢圍着衣服跳舞。徐州博物館插圖

悠悠楚王地 彭城尋漢韻

西漢"劉筆記"銀印。徐州博物館插圖

悠悠楚王地 彭城尋漢韻

西漢金屈服了。徐州博物館插圖

悠悠楚王地 彭城尋漢韻

西漢S形玉龍。徐州博物館插圖

悠悠楚王地 彭城尋漢韻

吐山二号墓出土的東漢玻璃碎片。徐州博物館插圖

江蘇省徐州市,又稱彭城,自古以來就是兵場。西楚巴王象禹曾經以彭城為首都,韓高祖柳邦的故鄉也在這裡。201年B.C,劉邦廢黜了漢信王,封印了弟弟劉褚為楚王,并在彭城建都。西漢時期,有十二代楚王,東漢,楚王一代,彭城王五代。徐州地區分布着許多漢代國王陵墓,這些國王在徐州博物館中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

徐州博物館由展覽館、西漢采石場遺址、山東漢王墓、清乾隆宮四部分組成,基本展示包括"古彭旗丘""大漢氣象"、"天宮漢語"、"漢家煙花""俞秀京華"、"金戈鐵馬"等,全面展示徐州豐富輝煌的曆史文化, 特别是漢文化作為鮮明的特征。

金玉琪珍

徐州博物館的許多着名藏品都來自獅子山楚王的墳墓,由主人或劉魏王(客人)的第二代研究。整個陵墓較大,包括獅子山、羊鬼山、繡球花山3座山峰,除了楚王和皇後陵,還分布了大量的墓坑、墓葬、陵墓建築工地。楚王墓位于獅子山,雖然在遠古時代曾被偷竊和挖掘,但仍出土近2000件(套),其中最著名的是金縷玉衣。

玉衣是漢皇和高貴死後佩戴的身體工具,用鐵絲或鐵絲會裝飾玉器,又名"玉器""玉盒"。出土的玉衣資料顯示,西漢王時期,李侯的玉衣大多是金縷,也采用銀縷、銅縷和股。東漢表現出較為嚴格的等級差異,從考古發掘中看,東漢諸侯、李侯沒有使用金縷玉衣,都是用銀縷、銅縷或金銅縷,以及《後漢書》中的相關記載。

當獅子山楚王墓中的金縷玉被出土時,盜墓者被從棺材拖到石頭上,剝去金線。出土的玉石服裝件共4000多件,玉石溫暖,表面抛光;2001年,徐州博物館修複了玉石的金縷。修複後的玉器服裝由兜帽、前胸、後、左右袖、左右褲管等十餘部分組成,玉器件總數4248件,佩戴玉石帶金絲重量1576克。這種金縷玉衣是我國最早出土、數量最多的玉片、最好的玉石、最精細的玉衣制作工藝。

除了玉衣,獅山還出土了各種精美的玉石,有玉圍、玉钬、玉寶、玉杯、玉帶鈎等,展現了漢代精湛的玉器制作工藝。陳列櫃裡有一塊龍形玉,挺醒目的。它雕刻有和田玉,明亮光滑。龍卷是S形,張壽露出牙齒,眼睛圓開,頭發向兩側卷曲,脖子上用陰線雕刻出一圈絞絲,前臂曲折,龍尾卷曲平整,通過身體裝飾鈎漩渦。這條玉龍繼承了戰國玉龍的雕刻風格,與安徽長風楊公國後期墓葬中出土的玉龍風格非常接近,類似于在廣州南越南王墓中發現的玉龍。這條S形玉龍是在西漢初期的王侯墓中發現的,這一時期的玉龍注重龍的力量和氣勢的表現,不同于西漢中期,突出了龍的溫柔、靜谧的藝術風格。

金扣也是徐州博物館的著名珍品。在楚王墓外的墓西側,有兩個相同形式的金扣鑲嵌着腰帶,腰帶的末端是純金腰帶扣,中間是緞帶裝飾着3排海鲈魚組成的腰帶,海鲈魚則裝飾着幾塊用鮮花制成的金片。兩對搭扣的厚度和重量不同,尺寸和飾邊基本相同。您面前的金色表扣由兩塊矩形金色表帶闆和一個金色表扣舌組成。用闆前淺浮雕獸咬合圖,動物形象強而有力,被鈎鳥的頭部包圍。周圍是凸起的邊框,中間有兩個水準雙環按鈕,每個按鈕在闆的下角都有一個小孔,稍微靠近三角形,以便舌頭可以扣進去。紐扣舌的形狀像鳥舌,背部有穿孔。

金扣腰帶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常用的腰帶,因其富麗堂皇的精緻,為漢代貴族推崇。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扣是目前漢代最美觀、綁搭方式最先進的扣子,雖然裝飾的主題是草原獸鬥,但從鑄造過程來看,搭配方式,應該是中原産品。

陶玉百國

漢代是十分流行的陶器,徐州出土了6000多件漢代陶器,是兩個漢代除首都長安以外發現最多的陶器區。徐州博物館擁有大量的漢代陶器,其中有國内罕見的精品,它們品種豐富,形式生動活潑,展現了當時的宮廷生活。

北東山楚王墓出土了151塊彩繪兵馬俑,色彩鮮豔,服裝細節鮮豔,大大豐富了漢代初期的服裝材料。展示櫃内陳列着4塊連帽陶土,戴着一頂帶醬汁的紫色帽子,右手穿着雙層陶器深外套和胖胖的,眉毛細長,留下不同風格的八字色調,不同的造型。胸前戴長劍或環刀,腰帶上挂着帶子和絲帶,雙手半握拳頭。一些十字架的緞帶的矩形物體上有"泸中"字樣。阆中是畫廊,畫廊指的是宮殿畫廊,由此推斷這批畫應該是楚王的仆人。

另一套彩繪的背箭也來自北東山楚王的墓穴。共出土了64隻這種類型的蜻蜓,都戴着帽子,戴着長劍,攜帶着箭。箭頭由腋下和左肩下的三條帶子固定,綁在胸前,便于攜帶和跑步。陶偉雙手半握拳頭兩側腰部,左手略高于右手,手掌向下,作為握持對象,可是雙手鞠躬。右臂章上的一些陶器上還寫着水墨書"漬中"或"鐘朗"字樣。

優美的姿态,長袖飛翔,展廳裡一群籃子的王墓出土的畫舞是人們停下來的。身穿陶器的兵馬俑舞者穿着右手高跷的長袍,身體前傾,左臂自然垂在身體的側面,右臂高高翹起,長袖如瀑布般落下。開襟衫陶器周圍臉色清晰,身體随着舞步變換呈現出S形,手臂擡起,左右上臂前後各刻有"五"字,袖子從空中向後,充滿動感。從造型上看,舞蹈應該是當時流行的長袖折疊腰長舞。北東山楚王墓還出土了20首類似的舞曲,胳膊肘上還刻有"五"字,筆觸裡充滿了紅色。這種環繞式陶器舞蹈在其他領域尚未出土,是了解西漢早期舞蹈風格的重要實體資訊。除了動人的舞蹈,還有大驚小怪、搖滾、擊打搖滾、演奏蜻蜓等逼真的音樂,再現楚宮歌薔薔舞的場景。

土山探險

在徐州博物館的北側是一座土山,裡面有三座東漢墓葬。其中一個墳墓很小,第三個可能是一個廢棄的墳墓。二号墓于1977年被發現至2020年,曆時40多年,被評為"2020年全國十大新考古發現"。

屠山二号墓規模大,結構複雜,墓主是東漢初王或鵬城王,具體身份仍有争議。墓葬有一個圓形的印章,高約16米,底部直徑近100米。記者在現場看到,第二座墓采用室内蓋式挖掘,自上而下的墓面和石塊逐層清理,直至墳墓底部顯露出來。

據史料記載,元代嘉虎曾建過土山上的蚱蜢,花了20年時間挖墓。徐州博物館考古部主任耿建軍告訴記者,考古發掘與盜墓史記載基本一緻,洞窟位于墓封西北角,洞内清除出玉石碎片、漆器、銅等,墓室的墓葬也已移位。

在土山二号墓章中發現了4500多塊泥,主要是西漢初國的公章泥,還有私人印章泥和未印制的泥漿。大量的西漢印泥從何而來,為什麼會出現在東漢墓中?耿建軍推測,也許楚宮的廢料堆積在土裡,後來被挖出來作為王墓的印章。

墓葬由耳室、隧道、前室、後室、回廊組成,根據不同墓葬産品的功能,共出土陶器、玉器、銅鐵等文物350餘件。後面的房間是棺材房,中間是石棺床,東西并排兩個漆木棺材,還出土了銀金銅玉衣碎片,結合人骨鑒定的結果,可以确定為夫妻墓葬。一個人被埋葬在東回廊,使用單層桑樹畫棺材。考古學家在棺材中發現了一簇藍綠色橢圓形玻璃珠,其中約76個大小均勻,後來被确定為早期的Go。前廳放置了兩個四足石箱,其中一個覆寫着絲綢織物,每側有17條墨線,還有88個橢圓形黃銅珠,應該是前進和國際象棋球。黃銅件和玻璃件的形狀大小相同,證明了漢代遊戲是根據棋子的質地和顔色來區分的。

"未來将建造一個考古博物館,讓遊客近距離觀察考古發掘現場,并包括一些與考古學相關的公共教育課程。"今年,徐州博物館将更新部分展廳,提升文物保護水準和遊客體驗,"徐州博物館館長李曉軍告訴記者。此外,在2020年建立淮海經濟區博物館聯盟的基礎上,我們将進一步推動蘇祿玉4省10個城市博物館協同發展,并推出多項學術和科研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