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告誡:身上必有4守的人,能從低谷翻身成事

作者:老北鼻筆記

俗話說得好:“大智若愚”!

如果一個人不那麼聰明,你覺得能在這會立足取的成功嗎?這是一個備受争論的話題。

很多人會覺得沒可能,但是你看看身邊,不會讀書,早早辍學的人多數人當上了老闆,反而那些讀過書上過大學的卻混得不怎麼樣,生活都艱難。

很多人反被聰明誤,在“愚”當中能映射出這個人堅定的目标,及勤奮和努力。

在晚清有位名臣“曾國藩”,他的影響貫穿整個晚清時代。被譽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有人評價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的半聖人之一,與孔子、王陽明齊名。

然而,曾國藩并非天才,甚至被人認為有些"愚笨"。這個看似愚笨的人卻在文學、軍事和政治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我閱讀了他的相關智慧書籍,得到了答案,他提到過,能成大器之人,身上必有四守:守誠、守忍、守愚、守拙。

曾國藩告誡:身上必有4守的人,能從低谷翻身成事

守誠

有天,好友窦蘭泉來訪,探讨理學,窦蘭泉提出一觀點,曾國藩雖然思考後發表見解,但實際上沒有真正了解。他不誠實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欺騙了自己和他人。這種不誠實使他缺乏底氣,在談論中表現虛僞,隻是表面學識深厚,實際上是淺薄的文學知識。曾國藩深感自責,認識到心有不誠的錯誤。

他警告自己不要成為誇誇其談的人,否則隻能逐漸變得低賤。他明白開口必須誠實,才能改掉傲慢的惡習。

曾國藩還多次告誡弟弟曾國荃,不要耍心眼,玩陰謀,要以誠待人。

在一次宴會上,曾國藩聽到部下對将帥的評價,大家紛紛贊揚嚴厲的左帥和明智的李帥。曾國藩詢問自己的評價時,部下陷入沉默。

最後,一位小官員低聲說:“曾公仁,人不忍欺。”衆人都覺得這評價很妙,曾國藩虛心地說擔當不起,但内心非常高興。後來,他還提拔了那位小官員。這個事例顯示部下早已認可曾國藩的誠實待人。

曾國藩一再強調誠信是做人和立業的基石。他認為,如果上司倡導誠信,社會風氣就會更純樸,而以誠治理社會可以感化百姓。

曾國藩告誡:身上必有4守的人,能從低谷翻身成事

守忍

曾國藩懂得守忍之道,這使他成為真正的君子,懂得屈能伸、能忍則忍。

1857年,曾國藩父親去世,他請求為父守制,鹹豐皇帝同意,并收回了他的兵權。當時他正遭遇太平軍的困擾,形勢嚴峻。

然而,曾國藩沒有氣餒,反而從中尋找機會,沉思檢討,總結經驗。失去父親的指點,曾國藩更加深入地體悟了"忍"的真義。這段時間的思考為他日後的複出奠定了堅實的心理基礎。

在官場政治中,他展現了“忍常人之不能忍”的胸懷。他是左宗棠的恩人,有一次左宗棠差點被處決,但曾國藩看重他的才華,與幕僚聯合保護了他,使左宗棠脫險。

然而,在之後的政治生涯中,左宗棠一直與曾國藩為敵,兩人互相對立。為了大局着想,曾國藩選擇忍讓,對于左宗棠的惡言惡語和報複行為,他從不與人計較。

他深信:“忍小忿,謀大局。”

曾國藩說:“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他在給弟弟曾國荃的信中也曾提到:“我一生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受挫和受辱。”

曾國藩告誡:身上必有4守的人,能從低谷翻身成事

守愚

曾國藩的成就歸功于他的“守愚”之道。這種愚笨的态度,恰恰是他成功的關鍵,用“愚公移山”形容他一點也不誇張。

曾國藩的父親深知他并非天才,是以從小就教他要下苦功夫。無論讀書,一句沒讀懂就不繼續,一本沒讀完就不換下一本;為了完成每天的任務,他甚至可以連夜苦讀。他每天都要完成早起、讀書、寫文等12項日課。

曾國藩曆經七次科舉考試,直到第七次才中了秀才,有資格進入縣學。當時他已經23歲了,其他人早就放棄了,但他堅持下來。

這種“愚”并非真的笨,而是他保持低調姿态,踏實努力,打好自己的基礎。隻有如此,他才能確定穩定、無懈可擊,并最終取得輝煌的成就。是以,看似慢的“愚”實際上是最快的,因為它是紮實的基礎。

相比之下,一些聰明而投機取巧的人,不願意下苦功夫,總是想着走捷徑,回避困難。最終他們付出了代價,後悔莫及。現實社會中充斥着這樣的人。

曾國藩告誡:身上必有4守的人,能從低谷翻身成事

守拙

曾國藩對《道德經》情有獨鐘,特别是其中的“大巧不工,大巧若拙”一句。他真正領會了這句話的深意,因為他本身就是這樣的人。是以,他說道:“天下最拙的人,能戰勝天下最巧的人。”

在運籌帷幄之際,曾國藩很少采用出奇制勝的戰術。他自知不擅長詭計和巧妙取勝,是以他采取了一種“紮硬寨,打呆仗”的笨拙方法,在與太平軍的戰鬥中屢戰屢勝。

曾國藩說:“即使對方用盡巧計,我依然保持笨拙的應對,表現得像個普通臣子一樣愚笨。久而久之,對方的心機也消退,就像是在勾心鬥角中互相拉扯,最終陷入無休無止的報複。”

他擅長運用穩定而謹慎的戰略,步步為營。盡管這種政策看似笨拙,卻憑借堅實的實力赢得了絕對的勝利。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少說多做”,這正是他“大巧若拙”的關鍵所在。

曾國藩主張樸實,不張揚智謀,甯願韬光養晦。他的理念是:做事要踏實,最笨的方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有想法必須做,别隻會想不會做,更别貪多求全,弄得自己雙手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