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ate 60系列5G之謎:華為手機收複失地不易

作者:華夏時報
Mate 60系列5G之謎:華為手機收複失地不易

(華為官網截圖)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盧曉 北京報道

沒有官方通知,也沒有海報預熱,華為Mate 60 Pro搞了一場靜悄悄的“突襲“銷售。

8月29日中午,華為突然線上上線下開售價格6999元的Mate 60 Pro。更重要的是,這款手機成功吊起了公衆的胃口:它是否意味着華為手機正式回歸缺席許久的5G市場?就該款手機是否采用5G晶片的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向多位華為人士求證,但截止發稿,尚未有所回複。

對于跌出中國智能機市場TOP5許久的華為來說,Mate 60系列的另一個重任是承擔着其在中國市場“收複領土”的重任。而一個小細節是,此前有消息稱華為Mate 60系列對外正式亮相的時間是9月12日,隻早于蘋果iPhone15幾個小時。這也意味着,蘋果與華為在高端市場的正面競争依然激烈。

回歸5G手機市場?

華為将Mate 60 Pro的突然上架,稱作“先鋒計劃”。其中,它的SOC晶片最引人關注。

華為官網并沒有對這款手機的SOC晶片進行細節介紹,不過從多位拆機使用者的爆料來看,該款手機采用了華為海思的“麒麟9000s”晶片,而晶片上的CN代碼則意味着其代工廠來自國内,中芯國際被外界認為最有可能擔任這一角色。8月30日,中芯國際股價盤中漲幅一度接近7%。

此外,有使用者實測發現,Mate 60 Pro插卡後并不會顯示4G或5G辨別,但該款手機的下行速度達到500Mbps,與iPhone14Pro相當,而4G的華為MateX3 最高下行速度隻有它的1/5。

有業内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目前的性能測試來看,這款晶片極有可能是7納米制程的5G晶片。通信分析師付亮在跟記者交流時則表示,據他了解,華為一直在緻力于攻克14納米堆棧技術,“目前14納米産業鍊國内基本沒有瓶頸,這有可能是14納米晶片堆棧出來的準7納米新品。”

公開資料顯示,由于晶片被“卡脖子”,自2020年9月15日後,華為的麒麟晶片完全靠庫存支撐。在華為2021年業績釋出會上,華為當值輪值董事長郭平曾提出用面積換性能,用堆棧換性能的思路。不過今年6月,對于高通恢複為華為提供5G晶片供應以及華為下半年或将釋出有5G服務的Mate60的消息,華為終端BG CEO餘承東曾表示為假消息。

但無論華為手機是否借這款産品真正回歸5G市場,多位業内人士在跟記者交流時都表示,關鍵還是要看這款晶片的後續供應。

Omdia移動終端市場首席分析師李澤剛對記者表示,“如果這款手機能大量上市,那就意味着5G國産化供應鍊問題已經解決。”付亮也表示,Mate 60 Pro的小批量和樣品供應相對更容易,關鍵要看後期能不能穩定供貨,“如果華為有明顯需求的活,也能刺激供應鍊去快速供貨。”

高端市場能否收複失地

Mate60系列手機不僅承擔着華為手機是否回歸5G市場的疑問,還承擔着華為手機是否将回歸中國智能機市場Top5的重任。

華為手機此前曾以超兩億部的銷量,位居全球市場第二。但被“卡脖子”後,華為的手機已久未出現在中國智能機市場Top5的榜單中。李澤剛今年3月在跟記者交流時表示,華為品牌手機2022年的出貨量接近2800萬台,其中高端的P系列和Mate系列手機合計在一千萬台左右。他當時還認為,目前談出貨量對華為手機意義并不大。

手機所在的終端業務也不再是華為内部第一大收入來源。華為财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終端業務營收2558億元,占據華為總收入的56.3%。2022年上半年,終端業務的收入隻有1013億元,占據總收入的1/3。

不過變化在今年上半年發生。除了華為終端業務收入當期止跌回升,同比增長2.17%至1035億元外,IDC報告顯示,今年Q2中國智能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2.1%,其中華為以13%的份額與小米并列第五名。在包括華為的前六大廠商中,隻有蘋果和華為實作了正向增長,其中蘋果增長了6.1%,華為增長了76.1%。

對于華為手機的大幅增長,IDC認為這源于随着新品釋出節奏的正常,華為出貨量繼續恢複。8月29日,華為在宣布先鋒計劃的同時,還透露其Mate系列手機累計發貨量達到1億台。

在華為“收複領土”的過程中,利潤高又抗跌的高端機是重要戰場。IDC報告顯示,今年Q2華為在國内高端機市場(600美元以上)中排名第二。在它前面,是在國内高端機市場約占據七成份額的蘋果。事實上,蘋果是所有安卓廠商在高端市場的共同對手,折疊屏和影像也是它們和蘋果進行差異化競争的重要武器。

Counterpoint進階分析師Ivan Lam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次華為的Mate 60 pro以先鋒者計劃的方式進行釋出,可以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首先可以測試市場熱度,針對下行市場行情提前做好備貨計劃,另外在蘋果釋出會前夕,讓更多的目标消費群體做好心理預期管理。

不過,付亮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生産布局來看,很可能今年還是華為手機的準備期。他認為,如果華為的手機晶片能穩定量産,屆時不光有高端引領,中低端也能豐富起來,那個時候才能真正講回歸,“已經是星星之火,能不能燎原是真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