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作者:近現代史論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魯 迅

(1881—1936)

在舊時代裡的一位迂腐,

或者是一個寒伧的人;

一位行不驚人的樸素得連二十世紀的時代

似乎也遺忘了的

從鄉下初出城的人士一般。

——許廣平

當民國十五年,

中國騰起革命的洪濤,

我表弟從北京把《呐喊》寄到東京去,

我讀了才驚知中國有一位文才魯迅,

在我的幻想中,

以為他是極為矯健俏皮的青年。

不久我回到廣州,

郁達夫先生對我說:

“魯迅是中國唯一的美少年。”

——白薇

日本時期

(1902—1909)

· 1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在弘文學院,1903年攝于東京。

魯迅在弘文學院期間,剪掉象征民族壓迫的辮子後,拍攝了這張照片,是以人稱“斷發照”。魯迅曾将此照連同一首絕句贈好友許壽裳,詩雲:“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黯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許壽裳因将該詩命名為《自題小像》。這是現存的魯迅最早的單身照。

· 2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與許壽裳與蔣抑卮等合影(局部),1909年攝于東京。

蔣抑卮聽說魯迅和周作人翻譯外國小說,計劃出版《域外小說集》而缺少資金,爽快地答應給予資助,使該書得以出版兩輯。照片由東京江木照相館拍攝,照片上标有William’s字樣。此外有“東京神田”四字,标明照相館的所在地。

杭州、紹興時期

(1909—1912)

· 3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回國後留影,1909年攝于杭州。

魯迅本來打算到歐洲留學,學習德文,因為那時德國介紹外國文學廣泛而迅捷,魯迅所看的東歐、俄國文學作品,很多是德文譯本。但現實已不允許他實作這個夢想。1925年,魯迅在應《阿Q正傳》俄譯者王希禮之請所寫《著者自叙傳略》中說:“因為我的母親和幾個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幾個别的人”包括二弟周作人及其日籍妻子。

魯迅回國後,任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化學、生理學教員,兼日本植物學教師的翻譯。這張照片由杭州“二我軒”照相館拍攝。魯迅的同僚許壽裳回憶:魯迅“初到時,仍着學生制服;或穿西裝。彼時他攝有照片:西裝内着一件雪白的立領襯衣,戴領帶,短發短髭,眼神炯炯,英氣勃發。” 照片上标有Ne-Ngo-Sheng, Hongchow。

· 4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在杭州,1909年攝于杭州。

魯迅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編寫了《化學講義》、《人生象斅》、《生理講義》等教材。《人生象斅》長達11萬字,其附錄《生理實驗術要略》後經修訂,發表于1914年10月4日杭州《教育周報》第55期。同僚夏丏尊回憶:“周先生很嚴肅,平時是不大露笑容的,他的笑必在诙諧的時候。他對于官吏似乎特别憎惡,常摹拟官場的習氣,引人發笑。”

· 5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紹興府中學堂春季旅行于禹陵之紀念”(局部),1911年春攝于紹興。

由于不滿于杭州兩級師範學堂的惡劣風氣,1910年8月,魯迅回到家鄉,任紹興府中學堂監學(教務長)兼生理學教員。他注重學生的課外活動,設法增加他們外出遊覽增長見識的機會。這張照片是他帶領學生遊覽禹陵時在百步禁階上所攝。

北京時期

(1912—1926)

· 6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為《阿Q正傳》俄譯本所攝,1925年5月28日攝于北京。

· 7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為《阿Q正傳》英譯本所攝,1925年7月4日攝于北京。

應《阿Q正傳》英文本譯者梁社乾之請,魯迅拍攝了這兩幀照片。魯迅日記:“午後往中央公園,在同生照相二枚。”梁社乾在翻譯過程中,得到魯迅的幫助。梁譯《阿Q正傳》于1926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魯迅日記1926年12月11日載:“收梁社乾所寄贈英譯《阿Q正傳》六本”。但譯本并未收入魯迅照片。

廈門、廣州時期

(1926—1927)

· 8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我坐在廈門的墳中間”,1927年1月2日攝于廈門。

魯迅對廈門大學人際關系感到厭煩,且不适應當地生活,不足半年就決意離開。臨行前,魯迅、林語堂與幾個學生在南普陀西南的小山崗上照相,這裡到處生長着魯迅喜愛的龍舌蘭,滿山是饅頭一樣的洋灰的墳墓。魯迅寫信給許廣平說:“今天照了一個照相,是在草木叢中,坐在一個洋灰的墳的祭桌上”。魯迅後來把照片用在雜文集《墳》中。他還在照片上題寫一句話贈給章廷謙(矛塵)。照片上标有:The China Studio, Amoy(廈門中國照相館)。

· 9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在廣州時所攝,1927年8月19日攝于廣州。

1927年1月中旬,魯迅到達廣州,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8月19日,魯迅與許廣平、廖立峨、何春才到照相館拍照。魯迅日記:“下午同春才、立峨,廣平往西關圖明館照像,又自照一像,出至在山茶店飲茗。”這張照片采用了多次曝光的方法,有四張底片。

上海時期

(1927—1936)

· 10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去光華大學講演,1927年11月16日攝于上海。

光華大學是上海的一所私立大學,校名取“光複華夏”之意。魯迅日記:“下午往光華大學講。”講題為《文學與社會》。演講前後各攝影一張。魯迅在演講中批評了逃避現實鬥争、專造象牙之塔的“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學,止于叫苦和鳴不平的消極文學,以及歌頌殺戮的幫兇文藝。

· 11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在景雲裡寓所, 1928年3月16日攝于上海。

1927年10月8日,魯迅和許廣平遷入景雲裡23号,建立家庭。

· 12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五十歲紀念”時所攝, 1930年9月17日攝于上海。

1930年9月25日是魯迅50歲生日。上海左翼文化團體在上海呂班路(今重慶南路)的荷蘭西菜室秘密集會為魯迅祝壽,史沫特萊為攝影。魯迅日記:“有人為我在荷蘭西菜室作五十歲紀念,晚與廣平攜海嬰同往,席中共二十二人,夜歸。”後來魯迅向朋友報告說:“前幾天有幾個朋友給我做了一回五十歲的紀念,其實是活了五十年,成績毫無,我惟希望就是在文藝界,也有許多新的青年起來。”其中一張照片由史沫特萊寄往美國《新群衆》雜志發表。

· 13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為釋母親懸念所攝全家照,1931年7月30日攝于上海。

柔石等犧牲後,因謠傳魯迅被捕,在北平的魯迅母親擔憂兒子的安全,頻頻來信詢問。魯迅想以全家合影以釋母念。魯迅日記1931年7月28日:“下午同廣平攜海嬰往福井寫真館照相。”但這次的照相在沖洗時損壞。于是,30日,“午後同廣平攜海嬰複至福井寫真館重行照相。”

· 14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五一”國際勞動節所攝, 1933年5月1日攝于上海。

魯迅日記:“下午往春陽館照相。”是日魯迅拍攝三張照片,兩張穿外套,或端坐,或側身坐,均取上半身。照片上魯迅所穿毛背心系五年前許廣平所贈。

· 15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為斯諾編譯《活的中國》所攝,1933年5月26日攝于上海。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翻譯了魯迅幾篇作品,準備編入《活的中國》出版,極盼得到魯迅一張近照。他托姚克向魯迅尋求支援,魯迅拿出一些照片讓姚克挑選,姚克看後覺得都不能把魯迅的性格傳出神來,于是提出重拍。魯迅日記:“午後……同姚克往大馬路照相。”實際上兩人去了南京路上的雪懷照相館,照相兩張,一張是魯迅的單人半身像,另一張是兩人的合影。魯迅對單人像很滿意。此照片最早與斯諾撰寫的《魯迅評傳》一起,刊登在1935年1月出版的美國《亞細亞》雜志上,以後又刊登在1936年底英國倫敦出版的《活的中國》一書的扉頁上。魯迅逝世後,萬國殡儀館供人吊唁的巨幅遺像,就由這張單人照放大而來。

· 16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五十三歲生辰,1933 年9月13日攝于上海。

1933年9月13日魯迅一家攝于上海王冠照相館。魯迅日記:“上午同廣平、海嬰往王冠照相館照相。大雨一陣。”9月17日:“下午以照相分寄母親及戚友。”

· 17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一九三五年所攝,1935年攝于上海。

· 18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大病初愈後在大陸新村寓所門前, 1936年3月23日攝于上海。

1936年初,魯迅患病,時輕時重,曆時數月。3月23日魯迅日記:“午後明甫(茅盾)來,蕭軍、悄吟(蕭紅)來;下午史女士及其友來,并各贈花,得孫夫人信并贈糖食三種,茗一匣。”史女士,指史沫特萊,“其友”,是英文《中國呼聲》編輯格蘭尼奇。兩人為了解東北人民抗日鬥争情況,請魯迅邀蕭軍、蕭紅等來談義勇軍活動情況,茅盾擔任翻譯。

·19 ·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在第二回木刻流動展覽會上所攝,1936年10月8日攝于上海八仙橋青年會,沙飛攝。

1936年10月,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巡展到上海。魯迅一貫支援新興木刻運動,關心青年藝術家們的成長,是以不顧病中體弱,參觀了展覽會。魯迅日記:“午後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參觀過程中,魯迅坐下來與青年木刻家和外國記者交談。沙飛為攝影。

1881-1936:魯迅肖像全集

選自:黃喬生編著,《俯首橫眉——魯迅先生身影錄》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