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作者:唐僧甲

導讀:現在,中國周邊局勢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領土糾紛、突發事件和潛藏的各種沖突,帶來了各種壓力和挑戰。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大陸曆史悠久,每一個朝代都有那個時期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素質最好、有成長潛力和價值兵源産地,也各不相同。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與當今時代環境最相似、時間跨度最接近的一個朝代,大明帝國相比:

大同兵能騎善射、善于結寨,曆年敵于蒙古,戰役次數多。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明朝中後期最有名的則是戚家軍,出自浙江的義烏兵聰慧抱團,好勇鬥狠,再次福建和四川長槍兵也相當厲害。

陝西兵耐苦寒、耐苦戰,而歸順的蒙古兵耐饑渴、善騎射,奔襲不辍、神出鬼沒。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至于西南地區的狼土兵,就是廣西狼兵,湖南土家兵,主要來自湖廣地區。

而湘西永順、保靖兩土司的紅苗,以及廣西的瑤壯,性悍野蠻昧,戰不畏死,體格矯健善鬥,是明代特别倚重的武裝力量。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如果時光流轉,來到現如今這個時代,哪個地區的兵源最強悍?

排名第一的當然是東三省和内蒙古了,由于氣候和環境原因,東北出來的兵人高馬大、血性強悍、沖擊力強,自古就是出驕兵悍将的地方,當年解放戰争的主力第四野戰軍,多數都是東北人。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排名第二的是四川兵,抗戰時期300萬川軍出川,就令人刮目相看,而且四川兵吃苦耐勞、敢打敢拼、脾氣火爆,都是個頂個的好兵苗子。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排名第三的是陝甘甯地區出來的兵,他們的耐力超常,在戰場上勇猛無比、敢沖敢打,看起來就有精氣神,而且他們的群衆基礎好,為人實誠。

排名第四的是湖南省出來的兵,湘軍從清末開始名聲鵲起,湧現了不少優秀将領,一直延續到解放戰争時期,開國将帥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來自湘省。

第五位的是河南省,由于河南人口多,喜歡走南闖北、适應能力強,而且都比較聰明,是以在部隊中有很多河南口音的士兵。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另外來自山東、安徽、青藏、雲貴、新疆的兵源也能沖善打,都有不錯的表現,相對比較弱的是浙江、兩廣、江西、福建這一帶的兵源,身闆相對弱一些,火爆力也不夠。

根據省份來劃分兵源素質,也不都是絕對的

古人雲:“北人騎馬,南人使舟”,說的是北方人擅長騎射,而江南人習慣使船水戰,但這話也分什麼時候說,放到現在顯然不合時宜了。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當年,紅軍來到江西,招募江西人加入紅軍,多次吊打國民黨部隊,哪怕後來交給德國人指揮,但仍有不俗的戰力。

紅四方面軍入川,招募了大量四川兵,結果吊打四川本地軍閥,後來徐海東大将率領鄂豫皖地區的二線部隊,轉戰千裡,攪亂西北,穩固了陝北根據地。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在抗戰時期,八路軍招募數以十萬計的華北兵,成為解放軍的基礎力量,對戰日軍拉得出來頂得上去,對戰國民黨部隊實力碾壓。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1945年八路軍出關進入東北,招募了數十萬東北大兵,成為四野的基幹力量,結果從北打到南,所向披靡。

再提一下當年的葉挺獨立團,在葉挺獨立團裡面,廣東兵的比例非常高,戰績有目共睹,可見軍隊能不能打,跟省份的關系也不是太大。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結語

實際上,無論地域差别有多大,人與人之間的差别并不明顯,隻有訓練、裝備、戰鬥意志是靠譜的。

真正決定戰争勝敗的除了優質兵源之外,還有就是武備和糧饷充足,訓練有素的部隊。

面對地緣局勢:中國周邊進入“多事之秋”,哪裡兵源最好最強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