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懿:逢人藏住心事,處世藏住本事

作者:鎮原融媒
司馬懿:逢人藏住心事,處世藏住本事

作者:洞見·瑾山月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王志文在《天道》裡,有句經典台詞: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多半深谙“藏器”之術。

開創有晉一朝的司馬懿,就是一位“善藏”的高手。

他自幼聰明有大略,卻始終不露聲色,不顯山水,群雄争霸,最終是他終結亂世,成就霸業。

人如草木,太過彰顯招搖,必遭風雨摧之。

唯有暗下狠勁,才能根基穩固,堅不可摧。

司馬懿:逢人藏住心事,處世藏住本事

01

逢人藏住心事

蜀漢名将姜維,是獨得諸葛亮真傳的軍事奇才。

姜維發誓克複中原,一匡天下,時常将心中謀略,說與人知。

正始元年,姜維決定背水一戰,向曹魏發起進攻。

隻可惜,出師不利,被對方的兩員猛将——郭淮和陳泰,打得節節敗退。

他知道自己輸了,卻不知郭陳二人背後,坐鎮的是軍師司馬懿。

司馬懿對姜維早有耳聞,對其雄心壯志了如指掌,早早做了軍事部署。

打了勝仗後,司馬懿感慨:若不是姜維口風不緊,險些忽略了他這個勁敵。

舌乃心之苗,口乃心之門戶。

門戶不緊,心事随口而出,人便像失了盾牌的兵卒,被人一下子看透看穿。

将自己和盤托出,又怎能扛得住明槍暗箭。

司馬懿深谙此理,從不輕易将心事說與人知。

年少時,眼見太學生因直抒胸臆被殺,他将理想深埋心中;

董卓進京,厚待司馬家之際,他佯裝笨嘴拙舌,躲在家中苦讀經典與兵法;

被曹操器重,他仍三緘其口,後來索性裝病,躲過一次次的詢問。

在曹植與曹丕的太子之争中,站隊曹丕的司馬懿再心急,也從未當衆拉票。

他不是沒有主見,也絕非缺少謀略,而是明白事未成前,多有變數,言多必失。

而一旦事成,事實擺在眼前,更無需多言。

古語言: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有本事的人,藏得住心事,如蓄勢待發的滾滾雲雷,隻等來日勃發。

默默蓄力,暗下功夫,無論事成事敗,我們都有回旋的餘地。

守口如瓶,才能守心護念,閉口止語,方可進退有路。

司馬懿:逢人藏住心事,處世藏住本事

02

處事藏住本事

東漢末年,洛陽城南的陸渾山裡,隐居着一位高人,名叫胡昭。

他雖多謀善斷,卻不問世事,袁紹、曹操多次拜訪,都被拒之門外。

紛紛亂世,雖無高官厚祿,卻過上了與世無争的逍遙日子。

胡昭有兩名得意弟子——司馬懿和周生。

三人經常湊在一起切磋經史,指點江山。

談及治國謀略,司馬懿侃侃而談,還用沙盤畫出一幅幅排兵布陣圖。

直看得胡昭拍手叫絕,對司馬懿大為誇贊。

而一旁的周生,心裡卻不是滋味,覺得司馬懿搶了他“颍川奇士”的風頭。

幾日後,周生竟買通死士,計劃暗殺司馬懿。

幸好胡昭及時趕到,苦口婆心地勸住周生,才救了司馬懿一命。

事後,胡昭對周生沒有斥責,反而把司馬懿訓斥了一番。

告誡他:“為人處世,斷不可鋒芒畢露。”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處事太過高調,往往招緻禍患。

司馬懿曆經“暗殺”一事後,學會了韬光養晦。

公元201年,23歲的司馬懿被曹操破格提拔,但他卻用裝病錯失良機。

他不是沒本事,而是在審時度勢後,确定時機未到。

在當時,他雖小有聲望,卻是初出茅廬,根本無法在荀彧、賈诩、程昱等一衆謀士中嶄露頭角。

盲目出仕,顯露才能,非但引不起重視,還可能重演“周生妒才”的鬧劇。

倒不如後退一步,在自我沉澱中徐徐圖之,靜待東風。

七年後,司馬懿“病愈”,順利加入太子曹丕陣營,登上政治舞台。

有城府的人,從不會沉溺于一時成就,更不會處處炫耀。

他們收起鋒芒,藏住本事,以謙卑低調之姿,穩步前行。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欲成大事,切勿人前賣弄,而需在别人看不見的地方,修煉自己。

司馬懿:逢人藏住心事,處世藏住本事

03

《三國志》評價司馬懿:懿戮力盡節,以甯華夏。

司馬懿一生雖未稱帝,卻是西晉一朝的“無冕之王”。

而他攫取實權的關鍵一戰,就是與權臣曹爽的權力之争。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

四朝元老司馬懿和宗室将領曹爽,同時被任命為托孤大臣。

為了争權,二人明争暗鬥,但施展的政治手段,迥然不同。

曹爽,以宗室自居,處處壓司馬懿一頭,從不隐藏自己的野心。

他結黨營私,黨同伐異,迅速聚攏起一批官僚,公然架空幼主。

而司馬懿,卻步步退讓,隐居幕後。

但他并非不戰而退,而是另有一番隐秘的安排。

他自己辭了官,卻給司馬氏一衆子弟安排了官職;

他退出權力中心,走入田間,幫農戶改進耕種技術;

他再次裝病,卻暗地裡聯絡同僚,掌握時局動态;

他沒有兵權,卻集結死士,有了一支數千人的武裝。

他看上去昏昏老矣,行将就木,但實際上,所做的準備,絲毫不輸曹爽。

公元249年,曹爽陪幼主前往高平陵祭掃。

司馬懿瞅準時機,發動兵變,一舉粉碎曹爽政權,成為最終的赢家。

他的這波操作,恰恰印證了《周易》中的這句話: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從古至今,有野心和本事的人,不在少數。

但能藏住野心和本事的人,卻寥寥無幾。

而真正的高手,都懂得韬光養晦,厚積薄發。

有人說,司馬懿的人生,是攝斂式的。七十年一路走來,猶如滾雪球般,時間越長,越發厚重。

他出身士族,天資聰慧,無論是鑽研學問,還是帶兵打仗,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但終其一生,他都恪守“藏匿”的處世原則,不宣揚亦不出頭。

他低調地穿過動蕩的歲月,最終功成名就,青史留名。

老話說:命由己造,福由己求。

一個人的命運,就藏在他的言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