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小知識

作者:白銀區釋出

科普

什麼是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産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科普

常見的六種地質災害

崩塌:指較陡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或溝谷)的地質現象。

滑坡: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岩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

泥石流: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種地質現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影響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層固結壓縮,導緻地殼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種局部的下降運動(或工程地質現象)。

地裂縫:是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産生開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長度和寬度的裂縫的一種地質現象,當這種現象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地區時,便可成為一種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小知識

地質災害如何預防?

“ 答 ”

地質災害雖然可怕,但隻要我們做好臨災準備、了解應急措施、減少誘災因素等三個方面的工作,就可以盡量減少甚至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威脅。

做好臨災準備,保障生命安全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小知識

提前做到三個熟知:

一、熟知周圍滑坡、崩塌、泥石流情況。

二、熟知臨時避險點和撤離路線。

三、熟知撤離信号。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小知識

三個時段提高警惕:

一、連續降雨或大暴雨極易引發滑坡、崩塌、泥石流。

二、冬去春來,冰雪融化容易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

三、大地震導緻岩土松動,之後幾年比以往更容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小知識

做好兩項準備:

一、避災點備好應急食物、水及衣物。

二、保持通訊工具暢通。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小知識

牢記一個要領:

躲避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要向兩側逃跑。

了解應急措施,建立平安家庭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小知識

做到一個確定:

確定自身生命安全,切勿貪戀财物,按照預定路線撤離到安全地帶。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小知識

開展一項工作: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組織救援受傷和被圍困人員。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小知識

采取兩項行動:

一、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災情,說清災害發生時間、地點、傷亡和失蹤人數。

二、立即設定警示标志,阻止人員進入危險區。

實施三項簡易措施:

一、填埋滑坡裂縫,防止雨水灌入。

二、坡腳堆放土石,增大抗滑力。

三、削減坡頂重量,減小下滑力。

減少誘災因素,共享和諧社會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小知識

謹記兩個原則:

一、少開挖,少擾動自然邊坡。

二、開挖邊坡,必須做好合理支護。

落實兩個前提:

一、建設前開展場地危險性評估。

二、建設時房屋後留出安全緩沖區。

做好兩項管理:

一、管理好行洪通道,禁止占用。

二、管理好滑坡體上的排水管道,保證排水溝渠暢通。

杜絕兩處堆放:

一、杜絕在沖溝内排放垃圾。

二、杜絕坡頂堆棄土石。

關于一些您需要知道的“5”

臨災出危5前兆

1.小崩小塌不斷:時常或連續掉塊、塌方等。

2.開裂變形加劇: 坡體裂縫急劇加長加寬,出現新裂縫;坡腳出現隆起、鼓脹等。

3.建(構)築物破壞:擋牆錯斷、鼓包;房屋變形;地坪開裂等。

4.地下水突變: 房前屋後滲水、湧水;井水枯竭;水位突變;水色突渾或翻砂等。

5.動植物異常: 動物驚恐不安,行為異常;樹木歪斜等。

應急避讓5注意

1.擇室居: 床鋪不可放在靠山一側,做到“住前不住後、住上不住下”。

2.立即報: 密切關注天氣,房前屋後常巡查,發現異常及時報告村鎮。

3.提前撤 : 聞報警或出險,鄰裡之間互相提醒,盡快撤離危險區。

4.迅速跑:第一時間跑,不貪戀财物,迅速向坡體兩側逃生。

5.科學救: 切忌盲目施救,在確定自身安全條件下,由專業人員指導施救。

建房選址5不宜

1.不宜在高陡坡地建房 : 切坡高度超過10米。

2.不宜在山窩窪地建房 : 三面環山、坡底狹小,地表水易彙集。

3.不宜在山谷溝口建房 : 易遭受泥石流、洪水災害。

4.不宜在順向坡下建房: 岩層易崩塌及失穩滑移。

5.不宜在堆積物旁建房:堆積物易失穩,且暴雨易産生泥石流。

挖山切坡5措施

1.放坡要規範: 台階狀放坡,一般 3~4m一級,平台寬度大于 1.5 米。土質邊坡緩于40°。

2.距離要充足: 預留坡腳安全距離一般不小于3m。

3.坡腳要支擋 : 設定砌石或混凝土擋牆護腳。

4.坡面要防護 : 土坡應複綠,岩質坡順結構面到頂。

5.表水要排出 : 坡頂截水,坡腳排水,水溝防滲,坡内水不富集。

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小知識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