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天國遺民在加拿大:締造了最大的華人社群,現在卻淪為鬼城

前言

在加拿大溫哥華以北850公裡處有一座名叫巴克維爾的鬼城。這座小城在旅遊旺季向來探險的遊客開放曆史遺址供觀光,但在其餘時間幾乎是空無一人。這裡沒有手機信号,更沒有Wi-Fi。要從溫哥華前往巴克維爾,自駕車至少需要8到10個小時,乘坐飛機也不友善,因為兩地之間沒有直航航班,隻能先飛兩個小時到達周圍的克内爾,然後再坐車一個小時才能抵達巴克維爾。如果選擇鐵路出行,加拿大尚未建設高鐵,是以隻能乘坐普通火車,從溫哥華出發,一天後才能到達克内爾車站,然後換車前往巴克維爾。

然而,盡管巴克維爾遠離主要交通線路且道路險要,過去的一百多年中,這座鬼城曾經是華人聚居地。竟有一半以上的當地人口是華人,形成了北美西海岸僅次于舊金山的第二大唐人街社群,同時也是加拿大第一大唐人街社群。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最早的華裔移民竟然是忠于太平天國的遺民。

太平天國遺民在加拿大:締造了最大的華人社群,現在卻淪為鬼城

太平天國末代王爺的萬裡私奔

故事發生在1863年。當時太平天國已經節節敗退,失去了蘇州、常州等外圍要塞,甚至連天京(即今天的南京)都面臨糧盡彈絕的危機。太平軍領袖洪秀全以及他的追随者每天隻能靠野草和野菜維持生計。為了保留太平天國的火種,名叫黃梁貴的王爺利用自己不在南京的優勢,率領太平軍将士和家眷從廣東出發,首先前往香港,再乘船前往加拿大,加入當時轟動全球的北美淘金潮。

目前對于黃梁貴的具體封号和太平天國内的官職情況已無法考證,我們隻知道他來自廣東開平。畢竟太平天國在進行天京事變後開始盲目授予封号,僅稱王的就有2700人之多。此外,由于曾國藩占領南京後焚毀了大量太平天國的曆史檔案,導緻原始資訊遺失。但是黃梁貴選擇遠渡加拿大并在巴克維爾定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作為重返異國他鄉重新開始生活的中國移民,他們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快速賺錢以求生存。而巴克維爾恰好具備這個條件。黃梁貴一行抵達加拿大的前一年,一位名叫威廉姆·巴克的英國淘金者在卑詩省内陸地區發現了豐富的黃金礦藏。僅用數小時就淘到了10磅黃金,從此一夜暴富。該地區随後成為全球淘金者的聖地,而以巴克的名字命名的小鎮便在這裡形成,也被稱為巴克維爾。

巴克維爾還擁有強大的華人社群基礎,特别是在19世紀40-50年代第一波淘金潮期間,大量來自廣東的淘金者聚集在加拿大。1861年,加拿大誕生了首位在加拿大學土出生的華人溫金有,他的父母正是淘金者。當時巴克維爾總人口為6000人,廣東人超過3000人,這個龐大的華人社群正是黃梁貴所需要的。

此外,當時的加拿大尚未獨立,仍然是英國的殖民地。相對而言,加拿大政府沒有公開歧視華人的政策,例如人頭稅和排華法案。相比之下,美國是北美首個頒布排華法案并實施人頭稅的國家。是以,黃梁貴選擇加拿大也是看中了加拿大相對友好的态度。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黃梁貴及其部屬抵達加拿大後面臨着諸多困難。他們首先到達位于溫哥華島的維多利亞,需要向官方繳納每人5加元的淘金許可費。接下來乘船前往溫哥華低陸平原的新威斯敏斯特,上岸後購買生活必需品。最後,他們需要再次乘船前往耶魯鎮。抵達耶魯鎮後,他們隻能沿着菲莎河谷步行,途中隻有簡陋的中轉休息場所。整個過程需要步行兩個多月才能最終抵達巴克維爾。

太平天國遺民在加拿大:締造了最大的華人社群,現在卻淪為鬼城

加拿大第一個洪門緻公堂在巴克維爾成立

盡管黃梁貴是巴克維爾的新移民,但憑借着他的社會地位和财富,很快成為當地華人社群不可或缺的勢力。于是,黃梁貴選擇與支援反清複明的天地會合作,在巴克維爾成立了全加拿大首個洪門緻公堂——洪順堂,黃梁貴擔任首任堂主。洪門的寓意是效忠明太祖洪武大帝,同時利用拆字法解讀“洪”字,即漢族失去中土,滿族無頭。

實際上,在太平天國攻占南京并将其改名為天京後,洪秀全前往明孝陵祭奠朱元璋。是以,黃梁貴成為洪門緻公堂堂主而非繼續打出太平天國旗号是可以了解的。

洪順堂建立後不久,徹底壟斷了對巴克維爾唐人街社群的管理。黃梁貴成為當地華人實際統治者,每家華人商戶都需要向洪順堂繳納保護費,華人之間的糾紛也由洪順堂裁決。為了打擊犯罪和樹立權威,洪順堂甚至發明了私刑以震懾華人群眾。

然而,作為在異國他鄉的華人,洪順堂更多地起到了團結互助的作用。例如,幫助華裔淘金者寄信和寄錢回家鄉,充當新來者的工作和租房中介。當有白人欺負華人時,洪順堂會站出來維護華人利益。甚至在失業時期,華人可以在洪順堂免費提供食宿,直到找到工作後用工資償還。

随着時局的變化,洪順堂的政治立場也發生了變化。開始時,他們完全反清,但随後寄望于光緒皇帝能夠上司中國走向強盛。1888年,洪順堂請來廣州粵劇班,在鎮上的隆福堂舉辦了盛大宴會,慶祝光緒皇帝的婚禮,并供奉光緒皇後的畫像供華人膜拜。

加拿大在1867年建國後,洪順堂立即宣布效忠加拿大聯邦政府,熱烈歡迎總督視察。他們甚至在巴克維爾唐人街入口處建造了一座簡易牌樓,仿照古代中國迎接皇帝的規格來迎接總督。

然而,從1885年開始,加拿大出台了針對華人的歧視政策。每位抵達加拿大的中國新移民不僅需要強制繳納人頭稅,還面臨就業歧視和與白人種族隔離的問題,也被排除在加拿大政治之外。是以,洪順堂率先舉行抗議集會,并派代表前去請願,希望加拿大政府能撤銷這些措施。

太平天國遺民在加拿大:締造了最大的華人社群,現在卻淪為鬼城

然而,由于清政府軟弱無力,加拿大根本不理會洪順堂的請求。從此,洪順堂和其他洪門組織一樣,大力支援孫中山和革命黨,認為隻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中國才能成為世界的強國。為了籌集廣州黃花崗起義的資金,位于溫哥華唐人街的中國洪門民治黨黨部大樓被抵押貸款,其中包括洪順堂的股份。簽字時,黃梁貴代表毫不猶豫地親筆簽署。直到1945年,大樓才被贖回,距離黃花崗起義已經過去了34年。

回得去與回不去的故鄉

随着黃梁貴一行到達巴克維爾的太平天國遺民中,确實有一些人發了财。例如,1866年,一位華人采集到價值7000加元的金礦;第二年,又有一位發現了一座未開發的黃金礦藏,每天至少可以采集50磅黃金。這些華人通過淘金緻富後不僅将錢寄回廣東老家,還成功結婚生子并購置産業,跻身于華人上層社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華人是洪标,他是二代華裔,從25歲開始獨立創業。除了與合作夥伴經營利昌号等多家商号開展百貨和金礦業務外,他還積極參與政治,在加拿大廢除排華法案後擔任巴克維爾電力公司董事和鎮消防隊長。1976年,洪标曾通路北京,1985年去世,享年85歲,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大多數在巴克維爾定居的太平天國遺民和華人勞工默默無聞,有些甚至終身貧困。其中一位名叫黃邁丁的華人礦工,全部收入隻夠維持微薄的生活,住的房子也隻是簡陋的小木屋。直到過了半個世紀,他才結識妓女吉氏。

由于巴克維爾男女比例嚴重失衡,與舞女跳一支舞需要花費1加元,而當時1加元足以購買1磅面粉。是以,涉及這種交易的跨國拐賣女性産業鍊不斷出現。吉氏就是被從廣東拐賣到巴克維爾的女性之一,成為風塵女子。後來她賺夠了錢才成功贖身。

贖身後,吉氏與孤苦伶仃的黃邁丁成為伴侶,并在1928年得到洪順堂的贊助,有望一起傳回廣東安享晚年。然而,出發前吉氏突然去世,隻留下黃邁丁一個人。此後再無音訊。

在巴克維爾死去的華人通常無法回到故鄉。在加拿大排華的時代,華人是不被允許與西方人葬在同一個墓地的,華人墓地通常位于茫茫大山之中。通常在臨終前幾天,華人會被送往洪順堂的太平房,在那裡接受專人照料,以便他們能夠體面地離開人世。

正式确認死亡後,洪順堂會準備棺木進行下葬,但墓穴通常隻有簡單的土堆,墓碑則用簡易木牌代替。根據廣東二葬傳統,數年後遺體完全腐爛後,洪順堂會重新祭祀,将骨灰清洗、晾幹,并裝入陶缸,用紅布包裹後運回廣東,再由家屬負責永久安葬,以示回歸故土。

20世紀30年代,巴克維爾的礦藏資源逐漸枯竭,居民不斷外流,鬼城的趨勢已無法逆轉。

1949年進行了最後一次二葬。然而,仍有極少數華人像吉氏這樣無法與國内親屬取得聯系,加之時局變遷,隻能永遠長眠在巴克維爾,再也回不去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