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7年劉少奇的長子決定回國,蘇聯妻子問他:我和孩子怎麼辦?

作者:樂觀的西柚nuD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在2003年初春,寒冷的莫斯科仍被零下十幾度的低溫籠罩,中國駐俄大使館簽證辦理處的人流絡繹不絕。然而,在這個寒冷的日子裡,一位名叫阿廖沙的俄籍男子卻在辦理簽證的視窗前略顯特别。當從業人員詢問他前來的目的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的中文名字叫劉維甯,我的父親叫劉允斌,我的爺爺叫劉少奇……”

1957年劉少奇的長子決定回國,蘇聯妻子問他:我和孩子怎麼辦?

這個簡短的對話背後,承載着一段跨越時空的故事。劉允斌,劉少奇的長子,出生在1924年,生于江西省安源煤礦。然而,他的童年并不是像一般孩子那樣的無憂無慮。當時的劉少奇和妻子何寶珍都投身于革命事業,難以顧及兒子的成長,于是打算将劉允斌送給一位礦工收養。幸運的是,他的六伯劉雲庭出現在安源,認為劉允斌應該被劉家親人撫養,于是将他帶回了甯鄉老家。

1957年劉少奇的長子決定回國,蘇聯妻子問他:我和孩子怎麼辦?

直到1938年,劉少奇才有機會将14歲的劉允斌接到延安,見到兒子已經長大的事實。然而,初見面時的拘謹讓劉少奇既欣慰又感傷。在劉少奇的擁抱下,劉允斌終于叫出了那聲“爸爸”。

随着時光流轉,1949年,蘇聯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劉允斌深刻地意識到原子彈的兩面性,它既有毀滅力量,也能夠帶來和平。于是,他決定專攻核化學,為祖國的原子能事業做出貢獻。盡管這意味着他必須放棄已有的專業,從零開始學習,但他毅然做出了這個選擇。

1957年劉少奇的長子決定回國,蘇聯妻子問他:我和孩子怎麼辦?

但在學業的道路上,劉允斌并非一帆風順。為了适應中國的生活,他還帶着俄羅斯的妻子瑪拉回國。然而,文化差異、語言障礙使得他們的生活并不輕松。雖然他們努力适應,但最終,兩人的愛情也承受不住這些壓力,他們在蘇聯時已結婚的夫妻最終選擇了分開。

不過,劉允斌并未是以放棄,他堅持為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放棄了許多個人的東西。他完成了學業,成為了莫斯科化學研究所的進階研究員,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然而,與此同時,他與瑪拉的關系卻變得越來越疏遠,彼此的交流也逐漸減少。

1957年劉少奇的長子決定回國,蘇聯妻子問他:我和孩子怎麼辦?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劉允斌的長女劉愛琴從莫斯科同學那裡得知了阿廖沙一家的下落,這也讓失散多年的親人終于重新取得聯系。在長時間的分離後,劉允斌的兒子阿廖沙終于決定回國。然而,回國的道路并不平坦,經曆了一番波折後,阿廖沙終于實作了他的回國夢想。

阿廖沙回到中國,經過與親人的相聚和回憶,他終于在中國找到了家的感覺。在家人和親友的幫助下,他重新連接配接了中俄兩國,成為兩國友好的橋梁。而如今,阿廖沙的生活幸福滿足,他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奔波,緻力于促進兩國之間的合作。

1957年劉少奇的長子決定回國,蘇聯妻子問他:我和孩子怎麼辦?

從劉允斌的跨國故事,我們看到了一個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而舍棄個人的英雄形象。他與妻子瑪拉之間的曲折愛情,也讓我們體會到了生活中的無奈與堅持。阿廖沙則成為了家族的聯系紐帶,跨足兩國的生活也充滿了希望和責任。

這個家族的故事,不僅反映了一個人在曆史洪流中的選擇和堅守,也寄托了一個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正如劉少奇在信中所說:“在個人利益和黨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能無條件地犧牲個人利益,而服從黨和國家的利益。”這句話無疑也成為了劉允斌一生的寫照。

1957年劉少奇的長子決定回國,蘇聯妻子問他:我和孩子怎麼辦?
1957年劉少奇的長子決定回國,蘇聯妻子問他:我和孩子怎麼辦?

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