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菲再闖仁愛礁,雷蒙多訪華示好,英國見風使舵,南韓成“冤大頭”

作者:任馳銘

雷蒙多訪華示好,中國為何對菲律賓“網開一面”?英國見風使舵看,日本爆買俄羅斯糧食,南韓為何成了最大的“冤大頭”?

菲律賓再闖仁愛礁,中方“網開一面”

大家好,我是馳銘。本期我們聊聊,菲律賓再次擅闖仁愛礁和中美韓的複雜博弈。

8月22日,菲律賓特遣部隊在一份聲明中說,菲方周二完成了“馬德雷山号”登陸艦的例行輪換和補給任務,并指責中國海警試圖“阻止、騷擾和幹擾”菲律賓船隻執行任務。聲明還說,菲律賓在南海各島礁前哨的例行任務将繼續定期進行。

菲再闖仁愛礁,雷蒙多訪華示好,英國見風使舵,南韓成“冤大頭”

在喊了兩個星期的口号以後,菲律賓終于行動了,而且氣焰看起來十分嚣張。不過,根據中國海警局發言人劉德軍的回應,此次菲方之是以能夠重返仁愛礁,主要是因為菲方船隻并未攜帶建築材料,中方出于人道主義,對其運送食品等必要生活物資的行為,作出了“臨時性特殊安排”。劉德軍還指出,菲律賓兩艘運補船和兩艘海警船進入仁愛礁附近海域,并未得到中國政府允許,屬于擅闖。中國海警對菲船隻進行了嚴正警告、全程跟監、有效規制。劉德軍強調,中國對包括仁愛礁在内的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争辯的主權,堅決反對菲律賓有關方面借運補之機向“坐灘”軍艦運送“非法”建材,中國海警将持續依法開展維權執法活動。

菲再闖仁愛礁,雷蒙多訪華示好,英國見風使舵,南韓成“冤大頭”

應該說,菲律賓的這次擅闖,并不令人意外。因為允許菲方船隻運送食品等人道主義物資,本就是中菲之間的一種長期默契。雖然前不久,菲律賓曾違反規定,企圖向“坐灘”軍艦運送建築材料,以挽救這艘瀕臨解體的破船,但是從中方事後的表态來看,中國暫時還不打算廢除這條規矩。畢竟,“馬德雷山号”是1944年服役的,到今天已經快80年了。從1999年“坐灘”到現在,也過去了24年之久。這麼長的時間裡,“馬德雷山号”在海水、鹽霧和台風的侵蝕破壞下,早就成了一攤廢鐵,随時都有散架的可能。是以從2014年開始,菲律賓就不斷偷偷往船上夾帶鋼闆、水泥等建材,但這并沒能阻止“馬德雷山号”日益老化的命運。

英國廣播公司記者曾登上“馬德雷山号”采訪,發現這艘登陸艦已經嚴重鏽蝕,船側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孔洞,海浪可以輕易湧入船艙,“簡直比危房還要危險”。菲律賓海軍發言人也曾坦言,“馬德雷山号”的破舊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維修船隻并非是對中國“填海造陸”的回應,而是為了讓艦上人員能夠擁有最基本的生存條件。

菲再闖仁愛礁,雷蒙多訪華示好,英國見風使舵,南韓成“冤大頭”

對于“馬德雷山号”的情況,中方非常了解,中方也清楚地知道,菲律賓竊據中國仁愛礁的曆史,已經到了快要結束的時候。中方不需要強行将這艘船拖走,甚至不需要對該艦進行封鎖,在大自然的無情洗禮下,“馬德雷山号”遲早會有壽終正寝的一天。到那時,仁愛礁将名正言順地回到中方的實際控制之下。

拜登行政令“雷聲大雨點小”,雷蒙多如期訪華

除了“馬德雷山号”本身已經腐朽不堪的原因外,中方對菲律賓再闖仁愛礁采取寬大态度,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即将于8月27日至30日訪華。據報道,雷蒙多是6月份以來,第四位訪華的美國進階官員。繼7月份美國财長耶倫訪華之後,美方曾多次釋放雷蒙多可能訪華的消息,但是一直都沒有确定下來,主要原因之一是,當時拜登正準備簽署一項關于“對外投資審查”的行政令,試圖限制美國主體投資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資訊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

菲再闖仁愛礁,雷蒙多訪華示好,英國見風使舵,南韓成“冤大頭”

對于這項行政令,外界一度感到非常擔憂,認為新的制裁措施可能會影響中美經貿合作。但等到8月10日,具體措施公布以後,人們才發現是虛驚一場,因為行政令的限制範圍非常狹小,對中國相關産業的損害比較有限,并且行政令要經過多輪公衆意見咨詢後,才有可能實施。而到那時,美國政府早就完成了換屆選舉,新總統是否會承認這項行政令,都還是個未知數。是以很多共和黨政客都批評說,拜登的行政令純粹是敷衍了事,是為了糊弄他們這些鷹派人士。

正因如此,中方雖然在17日對美方的行政令提出批評,稱其“損人害己”,将根據行政令造成的實際影響,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但同時中方也宣布,歡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這其實就反映出,拜登的行政令的确沒有造成很大負面影響,至少沒有阻礙雷蒙多的訪華計劃。除此之外,中方還于8月10日,将恢複出境跟團遊的國家由60個擴充到了138個,其中包含美國和墨西哥等國。對此,雷蒙多也表示了歡迎,稱此舉利好美國旅行和旅遊業,是促進對雙邊關系至關重要的人民間交流的重要一步。她還稱,疫情前,每年有多達300萬中國遊客通路美國,對美國經濟的貢獻超過300億美元。“我們期待着再次歡迎中國團體赴美旅行。”

菲再闖仁愛礁,雷蒙多訪華示好,英國見風使舵,南韓成“冤大頭”

在中方釋放善意之後,美國也迅速投桃報李。8月21日,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宣布,決定把33家實體從“未經驗證清單”中移除,其中包含27家位于中國的實體。美方表示,這些公司在成功完成最終用途檢查後,能夠确定其合法性和可靠性。據了解,所謂“未經驗證清單”,是外國企業進入“實體清單”的前奏。如果一家公司被列入“未經驗證清單”,并在60天之内沒能脫離清單的話,那麼就會被納入“實體清單”,并受到出口管制等懲罰。過去,美國使用“未經驗證清單”的随意性很大,外國企業往往是進來容易出去難。而這次,美國一次性就剔除了27家中國實體,這顯然是因為,雷蒙多即将訪華,美方試圖通過這種做法,向中方傳達緩和關系的信号。這種情況下,中方自然也不适合在仁愛礁問題上,制造出過大的動靜,以免給那些希望破壞中美關系的人提供口實。

中美關系好轉,英國見風使舵

随着中美關系迎來好轉,英國也開始了見風使舵。據英媒21日報道,英國外交部近日要求政府官員,不得繼續在官方檔案中将中國、俄羅斯、北韓和伊朗等國稱為“敵對國家”,而應改為“敵對行為者”。報道稱,一名政府官員向媒體透露,他最近向外交部遞交的一份意見書遭到了駁回,原因是其中出現了“敵對國家”等字樣。英國外交部指出,不應再将中俄等國稱為“敵國”,因為“國家本身并不具有敵意,隻是一些政府做了敵對的事情。”這名官員還表示,目前不隻是官方檔案,就連公務員、部長、顧問,以及各政府機構之間發送的電郵和即時消息,也不能使用類似的詞彙。

菲再闖仁愛礁,雷蒙多訪華示好,英國見風使舵,南韓成“冤大頭”

報道指出,英國政府已經證明了這一政策的轉變,并表示使用新措辭是為了讓英國的立場與其盟友保持一緻,并改善英國與中國的外交關系。報道還認為,英國此舉,可能與8月底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的訪華之行有關。此前多家英媒曾報道稱,如果克萊弗利成行,那麼他将成為疫情以來,通路中國的最進階别英國官員,這次“期待已久”的通路,将有望給雙方陷入數十年來最低谷的動蕩關系帶來穩定。

尹錫悅親美媚日,南韓出口卻暴跌

對于美英近期釋放的積極信号,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會給南韓造成不小的打擊。在昨天的視訊中,我們曾提到,尹錫悅上台以後,一改前任文在寅的作風,在外交上變得更加親美媚日,不斷與中國和北韓發生沖突沖突。尹錫悅這麼做的主要動機之一,就是因為南韓在高端制造業領域,面臨着來自中國的嚴峻挑戰。根據南韓關稅廳17日公布的最新資料,本月前10天,南韓進出口額繼續大幅縮水。截至7月份,南韓出口額已經連續10個月下滑,其中半導體出口額更是連續12個月負增長。有韓媒指出,南韓出口額下降,主要是半導體出口減少所緻。由于中國企業的競争力加強,南韓半導體産業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已經連續4年低于20%,今年前3個月更是跌至13.6%。如果不能盡快奪回半導體領域的優勢,那麼南韓出口預計将進入深度衰退,南韓的貿易逆差也将是以形成常态化。

菲再闖仁愛礁,雷蒙多訪華示好,英國見風使舵,南韓成“冤大頭”

為解決南韓的困境,尹錫悅将賭注押在了中美日益激烈的科技競争上,希望借助美國之手,卡住中國高科技産業的“喉嚨”,為南韓企業争取到更多的喘息機會。而讓尹錫悅擔憂的是,雖然現任美國總統拜登,有意遏制中國的高科技發展,但卻并不願意為此付出過多代價,他更傾向于把對華科技戰的成本,轉嫁到南韓等盟友身上。比如在中國宣布美光禁令之前,美國政府就曾警告南韓企業,不得搶占美光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如果僅僅隻是這樣,南韓也許還能夠接受。但問題在于,明年美國将迎來2024大選,特朗普卷土重來的呼聲很高。而一旦特朗普重新掌管白宮,那麼他在“坑害盟友”這方面,可能會比拜登更加變本加厲。此外,尹錫悅自己的任期也将于2027年截止。如果屆時南韓左翼黨派掌權,那麼韓美關系乃至韓日關系,也可能會回到原點,日韓貿易戰或将再次爆發。

像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資深研究員金杜妍就指出,雖然近期舉行的美日韓峰會,讓三方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可隻要将來有左翼的南韓總統和右翼的日本首相當選,又或者特朗普赢得美國大選,那麼現在美日韓正在進行的一切辛苦且有意義的行動,都有可能遭到破壞。這種情況下,尹錫悅就希望利用拜登最後的任期,盡可能的将美韓關系再提升一個檔次,防止新總統上任後,對南韓翻臉不認人。

菲再闖仁愛礁,雷蒙多訪華示好,英國見風使舵,南韓成“冤大頭”

不過,從拜登政府的最新動作來看,劇情并未像韓方希望的那樣發展。拜登雖然成立了美日韓同盟,試圖在軍事上加強對中國的圍堵,但在經貿領域,拜登卻并沒有與中國徹底脫鈎斷鍊的意思,反而解除了對部分中國企業的制裁,以此為雷蒙多的訪華之行做好鋪墊。這種做法,與俄烏戰争期間,美國對俄羅斯時緊時松的制裁政策,可謂是如出一轍。說到底,無論對歐盟還是對日韓,美國都是将其當成“炮灰”看待,總是把軍事對抗這種最危險的事情交給盟友去做,而貿易這種利潤豐厚的事情,則是美國的專屬特權。

日本掃貨俄羅斯糧食,韓俄貿易驟減

對于美國做法,日本政府表現得十分聰明。據俄媒21日報道,日本财務省近期釋出的報告顯示,今年7月,日本對俄羅斯的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5%,達到約3.48億美元。此外,日本從俄羅斯進口的谷物數量激增了近57倍,對俄進口總額則下降了近70%。

菲再闖仁愛礁,雷蒙多訪華示好,英國見風使舵,南韓成“冤大頭”

與此同時,南韓與俄羅斯的貿易水準,出現了大幅下降。資料顯示,2022年韓俄雙邊貿易額僅為211.5億美元,同比減少22.6%。其中,南韓對俄出口部分減少36.6%,進口部分則減少了14.6%。作為南韓的主要出口産品,汽車和零部件在對俄出口減幅中占比達70.4%,對整體出口減少的影響較大。

可以看到,雖然日本加入了打着對抗中俄朝旗号的美日韓聯盟,但在實際行動上,日本卻并沒有太多動作,該進口的商品照樣進口,甚至日本還利用中韓關系下滑的機會,趕超中國,成為了南韓的第二大貿易逆差國,使得南韓成為了東北亞地區,貿易損失最大的一方。

總的來說,近期開始出現好轉的中美關系,給南韓敲響了警鐘。一味追随美國,并不是好事,這樣隻會把博弈的主動權,交到對方手中,一旦美國翻臉不認人,南韓将陷入全面被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