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區位于京津交界處,是北京市生态保護區之一,肩負着建設首都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
自十八大以來,平谷區委、區政府牽頭各部門、鄉鎮,創新實施"四條規則一保"(水處理、氣體處理、土壤治理、環境治理、生态保護)"雙安全雙"(安全生産、安全穩定、打擊生态違法行為、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等專項行動, 聚焦環境問題,走出獨特的綠色發展道路。
平谷區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形成了"生态橋梁"管理項目綠色循環經濟等典型案例和"鎮哨、部門報告"工作機制,實作了生态環境閉環管理,形成了聯合執法鍊,不斷完善污染治理力。
從2017年至今,平谷的生态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近日,記者來到金海湖鎮平谷柳店鎮,考察當地如何解決生态環境問題。
村民用樹枝做"有機肥",每年可節省數千元
平谷是大桃鎮,全區17個鄉(街道),種植了34萬畝果園。水果種植不僅促進經濟發展,而且每年還産生20多萬噸的果枝和其他農林廢棄物,如處理不當等環境問題。
"我們的平谷區是一個農業區,每年産生大量的農業廢棄物,包括樹枝,樹樁,樹葉,玉米稭稈,以及爛果,爛葉等,"劉家店鎮黨委書記馬超英說。他說,這些農林廢棄物,一度堆積在田頭、前房、河邊,形成洪水、污染、堵塞等髒亂現象。
玉東村黨支部書記餘巨加說,村裡種植果樹已有30多年,積壓的果枝特别大,田頭、河邊溝到處都是,"以前我們到不了這裡,兩輛車不能錯開。"
"結合普通人的習慣,我們計算出,以前處理農林廢棄物的量大概是四六個開放。馬超英介紹,該地區年産20萬噸農林廢棄物,其中40%的量約8萬噸堆在田間,堵塞了河流,造成生态環境相對惡劣,也阻礙了建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另有60%的12萬噸左右,老百姓用果枝做飯、取暖。"如果12萬噸樹枝被完全燒毀,估計每年将産生486噸PM2.5,漂浮在平谷上空。
馬超英介紹,多年來平谷區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政府、企業、農民、基層組織在政策、資金、技術、資訊等方面有效對接,存在一座"斷橋",無法形成聯合治理力量,造成"小支部"進入生态文明建設的"大麻煩"。
"生态橋梁"的提出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馬超英解釋說,'生态橋'是制度和機制的橋梁,"我們的'生态橋'不是實體橋梁,而是各級政府與基層自治之間的橋梁,是人民與各級政府之間良好互信的橋梁。"
2017年1月,為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實作多主體共管,平谷區委、區政府以劉家店鎮為試點,啟動"生态橋"管理項目,重點關注果園樹枝、動禽糞便污染、蔬菜植物殘留等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鼓勵農民收集處理果枝廢棄物、養殖廢棄物等農業廢棄物。 統一方式,生産優質有機肥,有序返田,實作果園分枝、動禽糞便污染,蔬菜植物殘留等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生态橋"的具體實施環節是什麼?馬超英介紹,提出"生态橋梁"的概念,就是要加強基層主動管理。群衆所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勞動力,現場負責人、前廳和路邊分店等收集,到"生态橋"項目基地,再讓從業人員稱重登記。"生态橋"項目不僅改善了生态環境,也讓農民從中受益。
"收集農業廢棄物,通過粗粉、細粉、輔助發酵工藝制成有機肥,然後按照1:0.8或1:1的比例,将有機肥返還給老百姓,讓老百姓用這些有機肥來改良自己的土壤。馬說。
村民宋樹偉家有6畝以上的土地,一年總共可交存4噸左右的農業廢棄物。她說,交出一噸廢物可以換成一噸有機肥料,在花錢購買化肥并開始交易後,她每年将節省34,000美元。"用樹枝做有機肥,通過有機肥改良土壤,桃子味道好,公衆都同意我們的桃子是有機桃子,是以我的桃子在網上賣得也比較好。
自2017年"生态橋"項目實施以來,平谷區氣、水、土壤明顯改善,"平谷區PM2.5每年的貢獻值逐漸下降,人類住區環境排名逐漸提高。預計未來有機肥的生産能力可以達到每年25000噸以上,我們生産的有機肥,可以為周邊人民覆寫5萬多畝的土地。"馬超霍克說。
馬超英介紹,目前的"生态橋"可以覆寫18個鄉鎮、2個街道。"農業廢棄物的收集始于2017年,這些村莊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從1.07%大幅增加到2017年的3.07%,顯著改善了土壤品質。
據悉,該項目至今已經開展,"生态橋梁"管理項目已完成全區布局,形成了"2加17"終端和原油粉站的營運模式。"生态橋"管理工程體系解決了環境管理、大氣污染、防火防疫、土壤改良等關鍵問題,促進平谷地區農業綠色循環和生态文明發展,解決了基層生态環境管理的"最後一公裡"問題。
"鎮哨響起後,相關人員必須在半小時内到達"
"北邊有大金山,南邊有海子水庫。這就是金海湖鎮名字的由來。
金海湖市長曹靜介紹,20世紀80年代,占地2萬畝的大金山是著名的金礦區,2000年金山關閉後,仍有非法分子偷竊。
2017年,針對這一情況,平谷區委區政府決定以金海湖鎮為試點,開展"雙一雙"工作。通過117天的專項行動,有效打擊以金山避沙為代表的破壞生态違法犯罪,總結完善"鎮哨、部門報告"工作機制。
此後,曹靜介紹,"鎮哨、部門報告"機制應用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2017年1月17日,平谷區政府率先将金海湖鎮指定為"雙一雙"試點鎮,賦予鎮絕對指揮和上司權,設立臨時黨支部。據悉,平谷區委、區政府在金海湖區設立了大型管理委員會,由一名副區長上司,21個區級職能部門作為管理委員會機關,參與庫區綜合整改開發,加大對庫區的綜合治理力度, 使庫區的混亂得到有效管理。
"在黨的建設上司下,有關部門的人員和執法職能都下沉到鄉鎮,幫助我們共同應對這些亂象。117天的綜合執法行動,按照鄉鎮舉報、部門舉報,以及以法案為依據的執法、替代執法、點陣執法這些執法模式,最終形成了街頭舉報、部門舉報執法模式。"
曹靜介紹,之前金海湖邊上民營建設的現象。浮式平台在水庫邊緣捕魚,非法租用船隻,不僅有安全隐患,由此造成的生活垃圾還破壞了水庫的生态。"以舉報模式,我們'吹'相關部門,幫我們梳理好區域周圍的安全隐患、環保問題,梳理綜合執法。
經過兩個多月的全面執法,金海湖在2018年首次達到地表水II級标準,成績斐然。"在此期間,我們拆除了水庫邊緣的45個私人建築工地,對庫區1000多名村民進行了污水排放改造,還控制了農場的運作。
曹靜認為,水庫邊緣的問題以前沒有得到徹底的治理,部分是因為問題沒有确定誰是負責人,部分原因是當時各部門的職責難以區分。
"比如私人釣魚浮式平台産生的生活垃圾問題,其實我們并不缺乏執法。我們向相關部門報告問題後,有時一個部門來三個人,但無法管理。他可以把釣魚者趕走,但他不能收集垃圾。土地、水利、城管等部門,很難界定誰應該管理,管理多少。曹靜介紹。
曹靜認為,"街道哨聲、部門報告"的模式可以取得成功,因為平谷區委組織部門按照職責清單,各執法部門詳細列出執法事項,明确各部門的職責。"執法機構對執法事項履行職責,這些事項非常明确有效。此外,在規定事項背後有一個問責機制,我們将對部門進行評級。部門來了還是沒有來?随時回報我們給予的執法效果。這些部門也将在年底進行評估。評估站起來後,大家也都關注了。"
"過去,各部門也要處理好問題,但我們很迷茫,每天都忙,卻沒有效果,執法不是一個組合。後期舉報機制明确,一是部門責任必須明确,另一是舉報後半小時内必須有相關人員到達。"
金海湖景區常務副總裁趙志國表示,在景區巡查時,發現周邊村民有污水等情況,會及時回報給鄉鎮生态環境執法部門,由他們"吹哨",然後小區相關職能部門将嚴格采取執法措施,制止對生态環境的破壞。
"工作機制實施後,金海湖風景區環境明顯改善。過去,周圍有村民向景區排污,村民利用私營船非法招攬旅客,通過舉報舉報,這些情況都得到了充分的清理和處理。"趙志國說。
新京報記者 王景軒
編輯:智祖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