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令人不得不警惕的生死博弈:美國中情局無孔不入的情報員與線人

作者:自然與社會

引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生了美國戰略情報局(the Oice of Strategic Service)的建立,這是美國第一個核心的中央情報機構,其職能包括:間諜活動、秘密行動(從宣傳活動到破壞行動)、反情報行動和情報分析。戰略情報局标志着美國情報 活動的一次革命,不僅僅是因為情報的諸多職能與功效完全由單一國家機構執行完成,還因為情報範圍的廣度更加寬泛以及由專家學者完成最後的完整情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杜魯門(Harry D.Truman)總統下令解散戰略情報局,1945年10 月1日正式停止辦公。其秘密情報和反情報部門移交給美國陸軍部,成立戰略服務局,而其研究 與分析部門并入美國國務院。

幾乎就在下令撤銷戰略情報局的同一時間, 杜魯門總統授權進行戰後美國對外情報機構和需求方面的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成立美國情報局 (National Intelligence Authority)及其行動部門 中央情報組(Central Intelligence Group)。最 初,中央情報組負責協調、綜合軍方情報部門和 聯邦調查局(FBI,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搜集來的情報資訊,之後不久,就 被賦予了秘密情報搜集職能和任務。

總部位于弗吉尼亞州的蘭利,地處華盛頓特 區南部,中央情報局許多部門和辦公室都分布在 華盛頓特區地區,尤其是弗吉尼亞北部。1991 年,中央情報局大約有20000多名雇員,但是由 于20世紀90年代冷戰後縮減,加之中央情報局的 圖像分析人員調轉到美國國家圖像與測繪局 (National Imagery and Mapping Agency),緻使 雇員人數降至約16000。“9·11事件”促使中央情報 局擴張;到2011年9月,其人員總數大概超過 21000人的記錄。中央情報局2013年财政年度申 請的預算為147億美元,大約五倍于1994年度的31億美元。

令人不得不警惕的生死博弈:美國中情局無孔不入的情報員與線人

人力情報(HUMINT),主要涉及軍事、政 治或經濟,可能是通過招募某一外國人秘密地提 供(或者接受某個條件而提供,這是一種常見的 情況)資訊而獲得的。人力情報搜集還包括對某一自願者(或半自願者)直截了當地問訊,或對 敵方某一在押犯進行審訊。這種形式的問訊可以 面對面進行或通過網絡實施。

正文

一般來說,情報員是受雇于美國情報官或者 自願投靠從事情報工作的外國人,負責在其所在 國或第三國搜集相關情報。

冷戰期間,雖然蘇聯執行封閉性管理,而且克格勃反情報機構在國内進行了嚴密監控,但是中央情報局對蘇的情報工作仍然取得了相當一批非常有分量的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蘇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格魯烏)的奧列格·潘可夫斯基(Oleg Penkovskiy)上校。與其他很多蘇聯方面的情報管道一樣,潘可夫斯基是主動投靠美國中央情報局從事情報工作 的。1961年至1962年期間,潘可夫斯基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國秘密情報機構提供了一大批情報資料,所提供的情報包括蘇聯戰略能力和核武器目标政策。他還提供了一份蘇聯中程彈道飛彈手冊正式檔案的影印本,該份情報在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随後的數年間,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蘇聯軍 事、外交重要部門都布建了間諜或線人,這些部 門包括蘇聯外交部、國防部、蘇軍總參謀部、格魯烏、克格勃以及至少一個軍事研究機構。除此之外,還有一批在聯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工作的蘇聯公民,也向中央情報局提供過情報。在此類人中,最典型的是莫斯科航空學院的電子工程專家阿道夫·托爾卡切夫。托爾卡切夫向美國政府洩露了蘇聯軍事航空領域的研究成果,被美國官方評為“最具經濟價值的特工之一”,幫助美國方面“節省了數十億美元的研發支出”。托爾卡切夫先後向美國方面提供了蘇聯在電子引導和對抗系 統、先進雷達系統領域的研究成果和保密技術。 在托爾卡切夫的情報支援下,美國空軍“徹底地将 這個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電子系統設計方案反過來應用在一款最新型戰鬥機上。”由于中央情報局前官員愛德華·李·霍華德的出賣,托爾卡切夫在1985年被逮捕并處決。

冷戰結束以及蘇聯解體後,類似的運作方式 并沒有完全終止。1995年9月,聖彼得堡一家蘇 聯國防部下屬研究機構的一名從業人員被捕,理由是涉嫌向美國方面提供俄羅斯新型攻擊潛艇的相關秘密情報。1997年,一名俄羅斯前外交官被判犯有間諜罪,經審查發現此人在1976年退休後開始從事間諜活動。

最近幾年,俄羅斯多家法院對俄羅斯公民為 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幫助進行了定罪。2012年2 月,普列塞茨克飛彈測試中心的發射負責人弗拉 基米爾·尼斯特瑞茲中校因“向美國中央情報局提 供俄羅斯最新型軍用火箭複合結構重要測試數 據”而被判處有罪。在尼斯特瑞茲提供的情報中, 有關于俄羅斯新一代洲際彈道飛彈的詳細資訊。 當年5月,葉卡捷琳堡地方法院以向美國方面洩露了最新型潛射彈道彈道——布拉瓦(Bulava) ——相關情報的事實為依據,判處亞曆山大·戈尼 特耶夫(Alexander Gniteyev)罪名成立。同年五 月,俄軍退休軍官弗拉基米爾·拉紮爾(Vladimir Lazar)上校因向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了7000份俄 涉密軍事地圖,被判處12年監禁。2015年,俄羅 斯一地方法院以向美國中央情報局出賣涉密資訊 為依據,判處一名前警方官員15年監禁。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美國的情報人員也會從 歐洲、非洲、中東、南亞、拉美等地區國家的線 人或潛線上人手中購買情報。1997年年初,德國政府驅逐了美國中央情報局一名官員。根據一份報告的記錄,該官員被指控試圖招募一名德國進階官員,利用其擷取多個高科技項目的相關情報。根據另一份報告的記錄,這名中央情報局的 官員還搜集了關于第三國的情報,該第三國很可能是伊朗。之是以受到德國政府的驅逐,是因為該官員在德國境内從事的情報活動并未獲得德國當局的允許。

有更多的證據顯示,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德國 的情報活動也針對德國政府從業人員。據報道, 2014年7月,德國聯邦總檢察院以向美國方面提 供情報為由,調查德國國防部政策研究部門的一名從業人員,此人所在的部門主要負責制定德國對外安全政策。除此之外,有報道稱,美國中央情報局還招募了德國對外情報機構的一名從業人員。另一份報告宣稱,美 國中央情報局在德國内政、經濟、發展等很多聯 邦部門都安插了間諜。

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93年曾将法國前總理愛 德華·巴拉迪爾(Edouard Balladur)的顧問亨利· 波拉諾爾(Henri Plagnol)作為招募目标,但是是否招募成功仍存在争議。在幾乎相同的時間, 美國中央情報局還接觸了蒂埃裡·米勒(Thierry Mileo),此人掌握着法國通訊部的電信和衛星通 信業務。中央情報局試圖通過此人購買法國在電信事務方面的談判戰略。在另一個案例中,根據 法國安全機構領土警戒局(Directorate of Territorial Surveillance)的調查發現,法國國營通 訊公司(French Telecom)的一名雇員受到美國 中央情報局的招募,被要求“出賣有關法國國際通 訊架構網絡的相關檔案和資訊”。上述兩個被招募 對象都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行為報告給了國土警 戒局,該局鼓勵二人繼續與招募人員保持聯系。 經過後續的接觸發現,中央情報局一名非官方身份的女性情報官負責上述招募,該情報官的掩護身份是一家關注世界經濟的基金會從業人員,該基金會注冊于得克薩斯。

歐洲另一個招募目标機構是國際原子能機構 (IEAE)。根據一份報告的記錄,美國中央情報局駐維也納情報站的官員“受命發展在國際原子能 機構内部的情報管道,以掌握該機構的内部考 慮。”

近期在中東地區的人力情報活動主要針對伊 拉克、伊朗和叙利亞。據披露,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之後,薩達姆·侯賽因政權的外交部長納吉 ·薩布裡(Naji Sabri)受招募成為美國方面的間諜。薩布裡的間諜職業生涯始于法國對外安全總部(Directorate General of External Security),之後,該機構在伊拉克戰争發生6個月前,将薩布裡轉交給美國中央情報局,負責搜集關于伊拉克核武器、生化武器項目的情報。據報道,薩布裡向美國中央情報局透露的情報顯示薩達姆·侯賽因曾計劃重新啟動核武器項目,不過該項目僅進行了研究工作,并沒有實施。而伊拉克政府也沒有生産或儲備生物武器。在化學武器方面,薩布裡 透露的确存在一些化學武器,但是并沒有掌握在伊拉克軍隊手中。

在入侵伊拉克前夕,中央情報局駐伊拉克情 報行動小組組建了情報網絡,招募了80餘名間諜,該情報網絡被稱為“DB或搖滾明星 (ROCKSTARS)”,DB是中央情報局對伊拉克 的代号。每個間諜都配有衛星電話,用于向布置在伊拉克北部的一座山頂的交聯站點發送情報資訊。後來有一名間諜被捕,而且在伊拉克電視台報道中播送了該間諜使用的ThuRaya(舒拉亞) 牌衛星電話的鏡頭。在此之後,“搖滾明星”網絡 (該網絡共發展了87名線人)中有30名線人中斷了與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聯系。

“搖滾明星”線人網絡包括在共和國衛隊中招 募的間諜。通過該網絡獲得的情報,包括地對地 飛彈、防空系統的部署資訊,相關情報後經衛星 影像情報加以确認。一名服務于“搖滾明星”網絡的間諜指出了駐紮于Umm Quasr烏姆蓋斯爾港的安全部隊情況,并且提供了礦井和安全部隊的位置資訊,這些資訊降低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後續占領的難度。

伊拉克戰争按計劃開始的兩天前,該網絡的 一名間諜提供了一條重要資訊,反映了位于巴格 達北部的朵拉農場(Dora Farm)存在異常情況。該農場一般是薩達姆·侯賽因的妻子及其本人使用。所謂的異常情況是指,有人在該農場籌辦食品供應和進階别安保準備(經衛星影像情報确認,在該農場停留了36輛汽車)。一名間諜報 稱,看見薩達姆本人離開該農場前往參加會議, 後傳回該農場休息。小布什總統根據該情報準許使用巡航飛彈和F-117轟炸機對該目标進行了襲擊,襲擊目标是“斬首”伊拉克的上司人薩達姆。 不過,薩達姆在空襲時未在該建築内,得以生還。

1989年4月,多名伊朗軍官被捕,被指控為 美國方面從事間諜行為。在被發現之前,該情報 網絡接受來自法蘭克福的訓示,搜集關于伊朗在 波斯灣地區軍事行動的相關情報,當時美國海軍 艦隊正在該地區與伊朗軍隊對峙。

2004年年中,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伊朗的一 條情報管道,獲得了一台筆記本電腦。該電腦儲存了一枚核彈頭的主要研究資料,包括引爆核彈的球形雷管資料。相關檔案也反映了在核彈頭中設計重型球形核燃料裝置的方法,以確定該彈頭在投射至目标過程中的穩定性和精确性。另外, 這些檔案顯示,該核彈頭是設定在目标區域上空 2000英尺的高度爆炸,這是核武器爆炸的理想高度。

這台電腦中儲存的檔案中還包括一份複雜的 設計圖紙,反映了一件深入至地下130英尺的探 杆,并配有能夠用于測試地下壓力和溫度的傳感器。該裝置用于地下核試驗的資料測量。一支測控團隊被安排在6英裡外的監測點。相關資料還包括了用于制造四氟化鈾(又稱“綠鹽”)的小型化裝置設計方案和2003年2月的最新資料。四氟化鈾是鈾氣化過程中的中間産品。但是這些檔案 中缺少建設指令和付款票據等證據,而隻有這些證據才能證明核武器項目已經超越了前期設計階段。

據報道稱,2010年4月,伊朗發生的動亂“推 動了該國官員倒向西方或向西方洩露情報,并且 産生了一波關于伊朗核武器項目的情報高潮。”當 年10月,伊朗官方對外宣稱,一些能夠接觸該國核設施的個人向西方情報機構提供了秘密情報, 以換取經濟利益。

在小布什政府時期,中央情報局利用在叙利 亞軍方研發生化武器項目的一名線人,搜集有關 叙利亞方面使用病原體武器的情報。

中央情報局在南亞地區的情報活動主要針對 印度、阿富汗和“基地”組織。在印度,曾有6人在 1977年因受美國方面指使從事間諜行動而被起 訴。這些人不僅有條件從印度主戰飛機的設計和 生産中心擷取有關情報,還能夠獲得蘇制槍械、 飛彈和雷達的設計圖。根據一名印度政府前進階官員的介紹,20世紀90年代初,曾有一名印度進階公務人員向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關于印度核武 器項目的情報。印度調查分析局(RESEARCH AND ANALYSIS WING)一名前官員稱,“我們知道美國人在印度安插了線人。在20世紀90年代,這些線人不僅能夠掌握印度核武器試驗的計劃,還能夠阻撓印度核武器研發程序。”2006年, 一名在微軟集團工作的印度前情報官被捕,随後 一名美國駐印度使館的進階官員被驅逐。

1993年,美國聯邦調查局曾有機會布置一條 能夠直接聯系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管道,當時此人身處葉門。該管道同 時向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情報。聯邦調查局曾認 定本·拉登當時有資助恐怖分子襲擊美國本土的意 圖。《華盛頓郵報》曾報道稱,該管道提供的情 報曾成功化解了一次恐怖襲擊風險,當時恐怖分子密謀襲擊共濟會(Masonic)在洛杉矶的一次聚 會。這名線人後在波斯尼亞(Bosnia)被“基 地”組織暗殺。

2001年“9·11事件”發生前的數年間,美國中 央情報局收買了一個由15名阿富汗人組成的小組,在阿富汗長期跟蹤本·拉登,擷取了不同類型 的情報。曾有近一個月的時間裡,該小組查明了本·拉登出現在某處建築中,該情報後經衛星圖像 和通信監聽加以印證。“9·11事件”發生後,這些 阿富汗籍線人使用衛星電話向美國政府方面報告 了多個藏匿塔利班武裝分子和軍火物資據點建築 物的精确位置,這些據點分布于坎大哈市的西 區,後美方根據這些情報于2001年10月5日對相 關建築實施了轟炸。

“9·11事件”發生幾天後,一個代号 為“JAWBREAKER”的中央情報局情報小組被派往阿富汗,與北方聯盟(Northern Alliance)協同 工作,負責為即将前往阿富汗的美國戰鬥部隊提 供情報。該小組掌握的資訊來源包括與北約方面 共同招募的塔利班士兵,也有在北約控制區招募 的平民,這些人在塔利班方面有朋友或親戚關 系,而且他們願意冒險穿越敵人防線傳遞情報。 2001年9月27日至10月26日期間,這些情報管道産生了400餘條情報資訊,為美軍戰鬥機空襲塔 利班和“基地”組織提供了有利條件,“大大提高了 供給精确度,并使空襲對目标周邊的附帶損害程 度降至最低”。

2008年曾有報道稱,“基地”組織仍對這種滲 透破壞行為無動于衷。但是在一年半以後,美國 和其他國際機構的官員開始着手從恐怖組織内部 招募發展更進階的間諜。中央情報局一名前官員 曾提及“我們對基地組織的滲透。”美國國家情報總監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曾向記者透 露,判定恐怖組織實施恐怖活動風險的方法就 是“滲透到恐怖組織内部去,掌握恐怖分子是否意圖實施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

“9·11事件”發生後的幾年中,滲透到恐怖組 織内部的方法是招募在關塔那摩關押的犯人。美國中央情報局在關塔那摩設有一處秘密設施,代 号為“PENNY LANE”,用以安置已經同意為中央 情報局工作但尚未“重返”基地組織的線人。在這 些線人中,有一部分是通過代号為“PLEDGE”的 賬戶獲得報酬,幫助中央情報局掌握了數名基地組織進階成員的行蹤,并利用捕食者無人機空襲 予以消滅。

2011年年初,美國中央情報局訓示已經從事 線人工作一年時間的巴基斯坦籍醫生沙基爾·阿夫裡迪(Shakeel Afridi),帶人在阿伯塔巴德 (Abbottabad)接種疫苗,重點關注該城市中可 能藏匿本·拉登及其家族成員的居民區的B肝病毒和15歲至45歲之間的婦女,通過分析DNA特征排查對比分析本·拉登及其家族成員的蹤迹。阿夫裡 迪醫生的一名助手設法混進了居民區,但是沒能獲得與本·拉登家族基因進行對比所需的樣本。

在亞洲地區,東亞某國是最重要的人力情報目 标。至少有一項對該國某研究院的滲透工作發展 了一條管道,能夠擷取該國與多個國家存在核方 面往來的相關情報。20世紀80年代,該管道能夠擷取一批涉及敏感問題的情報,包括:該國向阿根廷和南非派遣核專家;派出技術人員援建巴基斯坦核武器開發項目;科技人員代表團在巴基斯坦的卡胡塔(Kahuta,巴基斯坦科技人員在該地從事鈾濃縮工作)的一處離心機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1982年年底或1983年年初,位于瓦赫 (Wah)一處保密設施的巴基斯坦科技人員向該國科學家展示了一份核武器設計方案,并征求改 進此方案的建議以及核彈頭的引爆技術(該技術與某國第四次核試驗所使用的技術非常相近)。

1995年,一名自稱是飛彈專家的男性走進台 灣安全局,并提供了随身攜帶的檔案。在這些檔案中,有一份20頁的檔案是1988年送出給某國第一機械工業部的備忘錄。該部負責飛彈設計生産,并負責實施某國未來飛彈力量發展的五年計劃,該計劃中就某國和美國的武器特征進行了對比。台灣方面将相關情報連同這名主動投靠者一并移送至美國中央情報局駐台灣情報站。

這名主動投靠者頻繁傳回大陸,最終帶回了超過700份檔案,共計13000頁。中央情報局的一個翻譯小組飛往台灣,着手翻譯相關資料。 同時中央情報局的一名測謊專家對這名主動投靠 者進行了測試,通過測試結果判斷此人主動願意 為外國情報機構提供情報的行為是否存在欺詐。 該名專家在測試後傳回美國,幫助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研判此次行動是否為某國情報機構的謀略設計。最終,雖然研判認為該主動投靠者提 供的情報是真實的,但是美國方面仍傾向于認為此人是雙面間諜。

涉及台灣核項目的情報,出自長期為美國從 事間諜工作的張憲義上校(原台灣核能研究所副主任)。張憲義在1987年任候補軍官時就被美國 中央情報局招募并變節。張憲義所提供的情報反 映台灣當局曾秘密建設能夠用于提煉钚的秘密設 施。建設該設施的行為違背了台灣對美國做出的 不從事核武器研究的承諾。美國方面施壓台灣當 局,要求終止該秘密設施的建設工作,并關閉了 台灣最大的民用核反應堆(美國方面認為該反應堆可能被用于軍事目的)。

美國也尋求從恐怖組織、販毒集團和武器擴 散網絡等組織中發展線人,以應對相關領域跨國問題。烏爾斯·廷納(Urs Tinner)就是此種類型的線人。廷納的父親自己擁有或參股多家瑞士的 精密機械公司。廷納本人自20世紀70年代起向巴 基斯坦和阿蔔杜勒·卡迪爾·汗(A.Q.Khan)提供零配件。2000年,廷納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招募, 後又說服他的父親和兄弟共同為中央情報局工作。廷納一家人得以向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關于伊朗和利比亞核武器項目的秘密情報,以換取總額可能近1000萬美元的報酬。

2002年,廷納前往馬來西亞的精密儀器工程 公司(SCOPE)工作,該公司由阿蔔杜勒·卡迪爾 ·汗下屬公司的名義建立,表面上從事生産用于石油工業的高科技零件。廷納事實上發現該公司生産了離心機零件,并且運至一艘名為“XX号”的貨船上,準備運往利比亞。廷納将相關情報提供給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間諜,而其他國家攔截了這艘貨輪,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利比亞終止了核武項目,并向美國提供了有關本國核裝置的情報。

服務于軍方情報機構的公開和控制(如秘密 管道)的情報資源,能夠提供各類多種情報。 1993年财務年度,軍方情報來源反映過波黑塞族針對波黑穆斯林的集體屠殺和暴行、德國新納粹 團體的興起、阿爾及利亞前線伊斯蘭教救世軍 (Algerian Front Islamique de Salvation)、巴拿馬國家警察(Panama National Police)策劃諸多針對美國利益和公民的暴力行動、俄羅斯主導的能源項目、古巴生化戰項目發展情況、北韓采購進階道地掘進機以及俄羅斯支援阿富汗軍事政變等情況。

資料來源:

《美國情報界》(美)傑弗瑞·理查爾森(Jefrey T. Richelson)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