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望京小街的每日優鮮大廈已經人去樓空。8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每日優鮮财報中顯示的公司位址已經難覓每日優鮮的蹤影,物業代理方正在對外進行招租。根據物業代理方透露,每日優鮮至今仍拖欠其三個多月總計上百萬元左右的房租。與此同時,記者采訪每日優鮮内部人員得知,爆雷一年之後,今年7月開始,每日優鮮的高管就處于失聯狀态,僅剩的員工中也陸續有人離職。眼下,每日優鮮正在謀求數字化轉型,然而,在抛棄主營業務之後,市值跌去超過99%的每日優鮮究竟是能死灰複燃還是被收購,還很難說。
高管失聯,總部已經對外出租
北京朝陽區望京小街的萬科時代中心A棟,曾經是每日優鮮的辦公總部。8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實地走訪看到,該棟大樓門口“每日優鮮”的玫紅色門牌已經撤走,二樓和五樓已經租出,目前三樓和四樓正在對外租賃中。
“這棟樓最多的時候,容納了每日優鮮近2000名員工。”據該棟大樓的物業招租代理方北京遠行房地産經紀有限公司相關從業人員透露,每日優鮮在2021年與其達成了五年的固定合約,在2021年下半年搬進該棟大樓後,每日優鮮一家公司獨占了該棟辦公樓的全部樓層。
“去年中,每日優鮮遷到了順義綠地起航附近的2000多平方米的獨棟,裝修還沒完成公司就爆雷了,後來又遷到了附近一個20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上述從業人員表示,今年過完年後,每日優鮮徹底從萬科時代中心A棟搬走,共拖欠了三個多月總計上百萬元的租金。
在每日優鮮今年8月公布的2022年最新财報中,北京商報記者看到,其辦公位址依舊寫的是位于望京小街的萬科時代中心。
萬穎(化名)在每日優鮮工作了一年多,在今年中離職。據他透露,今年6、7月,每日優鮮的高管出現了“失聯”的狀态,“去年公司爆雷之後,總裁等人還是聯系得上的,我也一直在幫他們處理一些合作的事情。一直到今年6、7月,高管才徹底失聯。現在加上采購報帳以及拖欠薪資和賠償,每日優鮮共拖欠了我個人20多萬元”。
萬穎說,相較于拖欠供應商貨款的金額,上述金額還是小數目。“目前僅我對接的幾個供應商就有将近百萬元的欠款在每日優鮮手上,從去年到今年一直沒有什麼進展。”萬穎無奈地說道。
“從2022年底開始,上面(每日優鮮高層)總說‘過完年就好了’。”萬穎說,很多像他一樣的員工因為這一句話都撐到了新年之後。但實際上,一直等到今年7月,每日優鮮也沒有等到任何融資,承諾最終變成了一句空話。
今年6月,在聯系不上VP(副總裁)後,萬穎還是選擇了離職。“現在整個每日優鮮應該隻剩下了幾個财務和融資部門的人員,沒有其他員工了。”萬穎說。
豪擲近半“救命錢”,轉型數字化營銷圖生存
今年8月初,每日優鮮終于等來了一筆“救命錢”。在每日優鮮釋出的公告中,公司分别與兩家投資機構簽訂了兩份股份購買協定,二者将認購總計54億股每日優鮮B類普通股,耗資2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币約1.94億元。根據公告,投資者分别為“Vigorous Global Capital Inc.”以及“HF (China) Business Management Co., Limited”,二者共計認購每日優鮮54億股,占每日優鮮發行股票總數的88.1%。
融資公告顯示,兩名投資者已同意将這些股票相應的投票權全部轉讓給每日優鮮董事會主席兼CEO徐正。根據财報公布資料,截至2023年6月30日,每日優鮮最大股東為“Freshking Limited”,持有每日優鮮6889萬股普通股,持股比例9.4%。而徐正恰恰是該公司唯一的董事。
不過,拿到了1.94億元投資的每日優鮮,似乎并不能喘一口氣。根據每日優鮮8月公布的2022年财報資料,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每日優鮮所持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限制性現金為4896萬元。而同時期,每日優鮮的應付賬款為13億元。在财報中,每日優鮮表示公司目前正在計劃進行債務重組,但無法保證潛在的債務重組是否或何時可以完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前腳拿到了2700萬美元融資的每日優鮮,後腳就花了将近一半的融資,以1200萬美元的現金購買其股東持有的“Mejoy Infinite Limited”的所有普通股。根據官方公告披露,“Mejoy Infinite Limited”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于香港注冊成立的數位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于服務工具、遊戲和跨境電商等出海廣告主。每日優鮮表示,完成股份購買業務收購協定之後,公司将開始提供定制的數字營銷解決方案和服務。
在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看來,每日優鮮選擇數字化營銷的轉型方向,并不算意料之外,“選擇數字化營銷方向是因為每日優鮮的快速發展就是依賴數字化營銷,是以在團隊和經驗及方法論都有較深的積累”。事實上,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的徐正,一直以來都對資料十分看重。據《每日人物》報道,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朋友圈簽名都是“資料驅動”。
“作為第三方服務行業,數字化營銷業務行業非常分散,雖然激烈但是市場空間大,而且屬于輕資産,投入小且容易盈利,對于每日優鮮來說,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莊帥說道。
盈利或成奢望,生鮮圈難容徐正?
盡管市場前景不賴,但對于每日優鮮來說,能否重獲投資者的信任還要看後續業務的實際落地情況。
根據财報披露資料,每日優鮮近幾年的經營情況并不樂觀。根據每日優鮮财報資料,公司在2019-2021年營收分别為60.0億元、 61.3億元、69.5億元;淨虧損分别為29.09億元、16.49億元、38.5億元。到了2022年,每日優鮮2022年營收驟降至27.6億元,同比下降超過60%。與此同時,每日優鮮2022年的淨虧損達到了15.2億元,流動負債總額為16.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爆雷之前,業績堪憂的每日優鮮就已經開始試圖轉型。前置倉之外,每日優鮮也在2021年開始布局線下的“智慧菜場”,根據業務介紹,“智慧菜場”業務包括獲得菜市場經營權,營運菜市場并進行數字化改造,并将傳統菜場的線下業務打通到線上。據官方表示,通過“智慧菜場”的業務,公司每年可以收取租金、平台服務費以及按照商戶電商業務GMV收取傭金。
隻不過,今年3月,每日優鮮徹底終止了智能生鮮市場業務以及零售雲業務。至此,每日優鮮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長曲線也就此停滞。
“第三方數字化營銷的市場雖大,但競争也是很激烈的,是以找到差異化的優勢還是很重要的。”此外,莊帥表示,相比前置倉的重資産投入,在成本方面,數字化營銷這類的輕資産更容易控制成本。“比如組建10人甚至人數更少的數字營銷團隊,并服務于京東、天貓、抖音平台的品牌商家或者傳統零售商家,就可以有收入。”
“到今年6、7月,公司隻剩下了幾位财務和涉及到融資相關業務的人。”萬穎透露,徐正的“不作為”也讓不少員工感到無奈。“欠錢歸欠錢,但連一個起碼的态度都不給,徐正在生鮮圈的口碑就很差了。”萬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每日優鮮離職後,有不少身邊的同僚都去了其他有生鮮業務的平台,如叮咚買菜、美團等。“我自己目前也是在給京東、盒馬等相關平台的生鮮業務供貨。”
“對于每日優鮮來說,未來有可能通過‘小而美’的方式繼續在市場中存在,但也有可能會被收購。”莊帥表示。根據萬得股票資料,截至目前,每日優鮮報價1.14美元/股,總市值928.31萬美元,跟IPO時32億美元的市值相比,已經跌去了99%。
針對文中所述辦公位址的變化以及萬穎所提及的欠款、高管失聯、拖欠物業費用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已經通過每日優鮮财報中的郵箱位址向其發出了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回應。
北京商報記者 何倩 喬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