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作者:七安之大事化小

人們常說,教育孩子就像修行。

然而,越來越多的家長陷入了誤區,過多地幹預孩子的學習,卻讓孩子自己的習慣養成。

隻注重“教”,而忽視“養”。

殊不知,其結果就是缺乏對孩子規則的認識,而這往往是一個家庭失敗的開始。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一個媽媽,給他的孩子制定了七項家規。

從實際出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品質,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前段時間,微網誌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歡家裡來客?

下面是一個答案:

你經曆過花了半個月才完成的客戶設計圖,被親戚帶來的小孩撕得四分五裂,甚至是潦草的絕望……

你有沒有經曆過,熊孩子到你家時,把你的手機、平闆電腦,或者口紅、潤膚露等毀掉到報廢的地步……

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貼上“沒受過教育”的标簽,但是你有沒有想過,

即使你的孩子太任性、太溺愛,幾乎沒有人會提醒你,你的孩子沒有禮貌、沒有教養。

他們隻會在背後默默地說父母不會教育,然後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走上沒有受過教育的道路,直到釀成更大的災難。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這确實是為了孩子好,他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背後受到批評和仇恨。父母應該從小就為孩子制定良好的規則。

未經允許,不拿别人的東西;不要将垃圾扔在地上;不要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

最好的教育不是高分,而是深入骨子裡的教養。

而在這些一個又一個的細節中,又何嘗不是父母修養的展現呢?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有品質的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大家的喜歡和尊重。

然而,這幾年,曝光孩子識字問題的新聞層出不窮。

在上海迪士尼樂園,一名男孩在遊戲活動中插隊。被從業人員勸阻後,他反而辱罵對方:“不排隊,老賤人。”

男孩的父母依然無動于衷,隻是指令現場的人删除視訊,稱其“侵犯了肖像權”。

還是在迪士尼,一個8歲的男孩撞到了一個小女孩的屁股,男孩不但沒有道歉,反而還打罵小女孩:

“我兒子摸你屁股怎麼了?你屁股從來沒有被人摸過!”

這樣滿嘴髒話、不合格的孩子和家長,實在是太醜陋了。

有心理學家說:要提高孩子的素質,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質。

是以,這條家規更像是寫給父母的信。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家庭環境就是澆灌的水。

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孩子,遵守基本的生活規則。但同時,父母也需要行為清潔、言語得體,才能滋養孩子身心健康。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大陸曆來被譽為“禮儀之邦”。

論語曰:“不學禮,則不立”。

荀子曰:“人無禮則不生,無禮則事不成,無禮則國不甯”。

即使現在,文化不斷變遷,時代不斷更疊,禮儀文明仍然值得我們的子孫學習和傳承。

熟人首先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禮貌。

但大多數時候,父母為了證明自己是合格的父母,隻會催促、強迫孩子跟叔叔阿姨打招呼。

遇到性格内向、敏感的孩子,他們就抿起嘴唇縮回去,卻不說話,家長感到羞愧極了,當場訓斥了孩子。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當然我們應該教孩子有禮貌,但禮貌不是給别人看的。

真正的禮貌是發自内心的真誠,而不是形式上的敷衍。

但這需要父母的耐心指導和培養,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首先要對别人有禮貌,孩子才會學會謙虛有禮貌,與人為善。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人們常說,會說話的孩子,一會說話就赢了。

确實,人們往往更喜歡大方、活潑開朗、敢于自信地表達自己的孩子。

不過,這也需要場合。

有些孩子上課時總是習慣打斷老師的講話。老師還沒說完,他就迫不及待地站起來回答;

有的孩子喜歡打斷大人聊天,堅持用不同的方式和大人一起玩;

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次非常糟糕的經曆。

無論在任何年齡,随意打斷别人的話都是低情商、不尊重别人表現的行為。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是以,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家長要記得告訴孩子:

與他人交流時,不要打斷别人。

提醒孩子改變說話方式、教孩子傾聽,實際上就是在教孩子尊重他人。

正确的說話是孩子将來在社會立足的基礎。

隻有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但每個父母處理錯誤的方式卻截然不同。

美國有一個小男孩,因為欺負同學,被父親罰一周不能坐校車,必須跑去學校。

這一周裡,孩子不管風雨無阻地跑在前面,父親則跟在後面。

後來,經過這件事,孩子深刻認識到了兩點:

“首先,人們必須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其次,爸爸不會因為我犯了錯誤而停止愛我。”

我見過很多父母,當孩子做錯事時,不斷地和孩子擦屁股。

孩子長大了,犯下的錯誤更加嚴重,他再也無法忍受,然後就開始後悔。其實,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掩蓋錯誤,孩子不改正錯誤。

每一次錯誤其實都是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的絕佳機會。

用實際行動表達你的責任,讓别人感受到你的道歉比一萬遍“對不起”更有效。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

“如果養成了一個好習慣,你一輩子都無法享受它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一個壞習慣,你一輩子都無法償還它的債。”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良好的習慣可以驅使孩子做出積極的改變,使他們受益終生。

但習慣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父母需要從小監督孩子的行為。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即使是一些小事,比如放回用過的東西、讀書等等。

還可以幫助孩子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更好地樹立規則意識,形成秩序感。

幫助孩子養成習慣,歸根到底是幫助孩子找到正确的道路,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穩、走得遠。

是以,不要錯過最好的教育機會。

有着良好習慣長大的孩子,必然會有更大的使命感,在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受到别人的青睐。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我們都知道鍛煉很重要,健康的心靈在于健康的身體。

但現在大部分孩子受環境和父母的影響,忙于學習而忽視了運動。

去年,有一個相關的研究資料:

大陸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主要名額連續20餘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的小眼鏡、小胖水坑、小糖人等健康危害。

試想,一個本應朝氣蓬勃、朝氣蓬勃的孩子,年紀輕輕卻身體虛弱,容易生病。

他們的肩膀如何經得起未來風雨的考驗?

青年強則國家強。孩子不僅需要精神上的滋養,更需要身體上的滋養。

運動的意義不僅在于給孩子帶來健康的身體,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團結、自信和毅力。

而且,心理學研究還發現,所有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心理發展其實都是建立在身體發展的基礎上的。

隻有健康的身體,才有能力經受風雨,才能從容地過這一生。

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孩子必有出息

有人說,孩子的教育其實取決于父母的水準、眼界、人生态度。

不同的父母養育出截然不同的孩子。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一個管理良好的家庭裡,養育出來的孩子不會太差。

正如《規矩和愛》中所說:

在沒有規則的愛中成長,孩子就失去了感恩之心;

在沒有愛的規則的情況下長大,孩子會學會自卑;

在沒有規則和愛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會失去敬畏;

在規則和愛的陪伴下成長,孩子們學會了謙卑和自信。一個有規矩、有愛的家庭,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家長請為孩子收集這7條《家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