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轟動世界的“吉普風波”驚動中央高層,胡耀邦親自下訓示處理

作者:文彙網
轟動世界的“吉普風波”驚動中央高層,胡耀邦親自下訓示處理

震撼世界的"吉普車浪潮"爆發

1984年7月,中國土地上剛剛開始改革開放,時任國務委員兼經濟貿易部長陳牧華通路了美國著名吉普車制造商——美國汽車公司(AMC)。車主邀請陳牧華參觀他們新推出的XJ車型和衍生的YJ系列,切諾基吉普車,後來在中國誕生。2.5升四缸切諾基吉普車在當時的設計和技術上是世界一流的。陳牧華看了看大的贊賞,回國後派外董事到國内第一家汽車合資企業——北京吉普公司了解情況,希望北京吉普公司引進美國剛剛投産的1983年底XJ系列吉普車。陳還送給她一輛來自美國汽車公司的寶石藍色切諾基,并把它轉移到北京吉普車上做原型車。北京吉普公司對生産這款2.5升排量、四缸發動機吉普車非常感興趣,為了開拓市場也派人征求了包括軍方在内的國家機關的意見,大家一緻希望引進美國車企最先進的XJ系統車型,作為一款高檔公務車, 然後經過國産化,從事第二代軍用車輛,提高軍用吉普車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1984年10月,北京吉普公司特别董事會在美國底特律召開。特委會在戰略發展中提出取消合資公司原有的聯合設計協定,未來産品方向為引進美國切諾基XJ技術,型号BJ-X213。由于新車型對生産技術和配套廠商的要求非常高,國内短期内達不到技術标準,是以董事會決定采用CKD的形式(即汽車分裝到中國再全部組裝),在熟悉了掌握了新技術的美國汽車公司之後, 逐漸實作國産化。

1985年9月26日,第一輛以CKD形式組裝的切諾基提前五天被切割,為切諾基在美國以外的生産開辟了道路。陳牧華、段俊義、饒斌、卓如福、張鵬、張建民等上司參加了剪彩儀式。第一輛切諾基被命名為"北京吉普",美國汽車公司購買了第一輛汽車,并将其交給了北京市人民政府。

此事被國内外媒體廣泛報道,當晚底特律電視台黃金時段節目播出。這一事件還導緻一位美國重量級政治家通路中國,并于1985年10月15日通路了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總統候選人喬治·W·布什。這一天,布什在外交部和北京上司的陪同下,來到中美合資企業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參觀生産線,與員工合影留念。作為他們真誠合作的标志,北京市政府将曆史悠久的切諾基人送給陪同布什訪華的華盛頓市長馬裡恩·巴裡(Marion Barry),後來又參加了建美200周年閱兵式,後來在華盛頓博物館收藏。

一個良好的開端讓美國方面興奮不已,他們提出了在1986年組裝4,000輛切諾基汽車的計劃,1987年組裝7,000輛,1988年組裝10,000輛。當然,這是一件好事,但美國不明白,中國的計劃經濟在當時占主導地位,而更高的産量涉及外彙配額和進口許可證,這需要中國政府的準許。在此期間,由于國家外匯存底緊張,國務院多次要求嚴格控制汽車進口,包括CKD(進口散裝)形式的組裝車。震撼世界的"吉普車浪潮"爆發了。

美國總經理的來信驚動了中央高層,胡耀邦在訓示下

在切諾基的第一批720件切諾基作品到達三個多月後,它完成了。第二批1008個散裝單元配置在集裝箱中,并立即從美國運往中國。然而,我國國内進口許可證、信用證、外彙、關稅等與合資企業不比對,導緻1008輛切諾基吉普車散裝樁在港口無法清關。這不僅給美方在倉儲、裝卸、利息等方面造成了嚴重損失,也使得初創合資企業——中美兩國。合資北京吉普公司"不再等待期待"。

1985年11月,美國汽車公司遠東的經理Qumo緊急來到中國,試圖解決許可問題,但未能成功。回國後,美方人員立即召開新聞釋出會,宣布美國汽車企業準備"停止資本投資,停止技術轉讓,停止技術教育訓練"),"一撤回"(美國專家退出)。這把一家公司的生産經營問題引向了一場充滿政治色彩的外交争端,世界各大媒體報道稱,一些西方政客甚至懷疑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停滞不前。

1986年2月初,美國汽車公司副總裁、北京吉普有限公司副主席克萊爾來到北京,中國董事表示他們無權就許可問題做出決定,是以雙方圍繞本地化、技術改造、技術教育訓練等問題讨論了6天, 但許可問題尚未解決。2月19日,一家美國汽車公司的第三副總裁弗利來到北京,表達了對與中國合作未來的擔憂,并送出了一份備忘錄,暫停了經理部門的各種投資預算。

經過幾次徒勞的讨論,2月21日,美國汽車公司董事長Dedewa在《美國汽車工業雜志》上發表了"中國的切諾基會停産嗎?"。文章對中國的态度表示不滿,稱中國違反協定給美方造成了損害。該公司的項目經理BruceSes随後向中方發來消息稱,中國教練機從北京吉普車到美國的旅行延遲,直到問題得到解決。美國甚至告訴中國導演,它将停止生産六個月,并将所有美國專家帶回來。美國主流媒體,如《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都報道了這場争端。有一段時間,北京吉普的CKD危機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國際事件。但在中國,媒體報道仍然很小,事件仍然停留在企業和經濟層面。美國汽車公司不想失去遭受重創的中國市場,盡管他們遭受了家庭暴力和一系列強硬措施。特别是當時擔任北京吉普車總經理的聖皮埃爾先生,他熱衷于保留來之不易的合資企業北京吉普。這是他的職業生涯,也是他的工作。

至關重要的是,聖皮埃爾比美國同行更了解中國的國情,1986年3月14日,他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寫了一封信,希望中國最高層能引起注意。"合資企業在中國是一個新概念,在早期階段将面臨巨大的挑戰,"他寫道。我們是合資企業的先驅之一,是以我們首先遇到了與合資企業有關的困難。我們失敗的結果将對中國現有和未來的合資企業産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北京也将難以承受合資企業失敗對中國正在進行的開放式和合資企業政策的影響。"

聖皮埃爾先生的信引起了中國最高層、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注意,他在閱讀了聖皮埃爾先生寫給他的信後,在一份說明中說:"這件事應該從維護中國對外關系的決策和公信力的高度來對待, 請幫忙解決問題,合資企業不應該輕易讓它失敗。

國務院上司也就此釋出訓示,要求有關部門貫徹落實胡耀邦總書記的訓示精神,認真處理北京吉普車的問題。國務院還責成時任國家經社委副主任的朱(金字旁容)基親自負責處理此事。朱(金字旁容)基受命對此事進行認真調查,1986年5月8日,他親自采訪了美國汽車公司副總裁、北京吉普汽車公司副董事長克萊爾。

朱(金字旁容)基親自監督,北京吉普風雨終于塵埃落定

"中國政府一直支援北京吉普車,這曾經是,現在仍然是,"朱告訴克萊爾。中國政府一直注重信譽和合同的遵守,北京吉普目前的困難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其客觀原因是,過去一年多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步履蹒跚,因缺乏經驗而動搖。至于主觀原因,是你的經營政策沒有适應這種變化,你應該和你的中國同僚一起研究調整政策。"

朱還對美國汽車公司單方面對美國媒體報道表示不滿:"我認為,為了營造良好的氛圍,我們最好在談判中對媒體保持沉默,等到我們達成協定後再一起釋出。

克萊爾感謝朱的任命,承諾美方将不再單獨與媒體交談,并表示對最終解決方案充滿信心。

在朱(金字旁容)基的個人安排下,克萊爾率團開始與中國有關部門進行談判。在談判中,美國辯稱,北京吉普将在五年内以CKD切諾基的形式組裝4萬輛汽車。中國表示,由于國家的宏觀調控,BJC本身無法按時達到外彙餘額,無法支付5.2億美元的CKD付款。美國代表團随後降低了切羅基人集會的數量,但中國人仍然無法接受,雙方繼續談判。

朱(金字旁容)基從頭到尾跟蹤談判過程,多次聽取報告和訓示,要求耐心等待,確定達成雙方都滿意的結果。在朱(金字旁容)基的直接指導下,經過五天五夜的艱苦談判,中美終于達成協定,到1990年5月13日以3.m的價格生産12,500輛CKD切諾基機組。

至此,北京吉普風暴終于塵埃落定。同日,事件的最終結果被全世界媒體報道。胡耀邦、朱(金字旁容)基的名字在很多報道中也多次提及,尤其是朱(金字旁容)基在處理危機方面的勇氣、能力和效率,得到了外媒的高度贊賞。

雖然"吉普風暴"在中國高層的幹預下得到了妥善解決,但"吉普風暴"暴露了中國各級政府在外商投資管理方面的諸多問題,特别是缺乏法規和規章制度,當遇到特殊問題時,各級主管部門無法有效處理。朱(金字旁容)基提出,要盡快修改出台适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外商投資管理措施,因為上層不可能統籌協調。

胡耀邦總書記在聽取有關部門關于吉普車風暴處理情況的報告的同時,除了對朱(金字旁容)基應對危機的能力表示贊賞外,還反思了"吉普風暴"本身。他說,如果中央政府沒有收到吉普車總經理的來信并及時采取措施,"吉普風暴"可能仍在蔓延。胡錦濤呼籲當局吸取教訓,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在胡耀邦的建議下,國務院經過調查,迅速出台并修訂了20多項促進合資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以适應我國合資企業發展的新形勢。從這個意義上說,"吉普車浪潮"最終從消極變為積極。

——摘自《2016年第一期黨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