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厲害,296年來僅有8人擁有,和珅都沒混上

作者:史為今用

前言

自古以來,榮譽與地位是人之常情。而在清朝這296年的統治期間裡,冠絕一時的榮譽,非“三眼花翎”莫屬。它象征着皇帝對官員的至高褒獎,卻也因獲得條件苛刻,300餘年僅8人被賜予此殊榮。這八人各有傳奇,他們是怎樣的人?又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才換來這朝中至高無上的榮耀?

早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之初,滿族便有賜予花翎作為榮譽的傳統。到了清朝,花翎制度更是發展成熟,按羽毛上的花紋眼數被劃分為一至三眼花翎,其中三眼花翎最為難得,是君主給予官員的最高榮譽。但想要獲得三眼花翎,僅皇帝寵信還遠遠不夠。正如權傾朝野的豪門大臣和珅,他深得乾隆信任,卻終老未得此殊榮。

那麼,究竟需要怎樣的條件,才能獲得這個僅有8人被賜予的三眼花翎呢?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厲害,296年來僅有8人擁有,和珅都沒混上

一、嚴苛的門檻:要品級夠高,血統夠純正

在清朝,想要獲得三眼花翎,第一道門檻就是品級和血統。六品以下的官員,無論政績如何優異都無法獲得皇帝賞識;即便四五品的大員外郎,也難有機會接近這一榮譽。實力再強,門第不夠,也隻能止步于此。

因為三眼花翎代表的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是君主對臣子的褒獎。佩戴三眼花翎的官員,必定要有足夠的品級資格,才配得上皇帝的賞識。是以,大部分獲得三眼花翎的官員都至少是正二品或從一品。這類官員多半已經步入朝中核心圈層,擔任九卿大臣甚至軍機大臣之職,參與朝政核心決策。他們深受皇帝信任,有資格也有實力開疆拓土,征戰沙場。獲得三眼花翎,不過是作為皇帝對他們卓越政績和戰功的肯定。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厲害,296年來僅有8人擁有,和珅都沒混上

相對而言,哪怕品格端正、深得民心的知縣也難以觸及三眼花翎的榮光。因為地方官的政績再優異,也限于一方,不足以構成國家層面的巨大貢獻。正如晚清重臣李鴻章所言:“做官三品已是人傑,做到一品乃入聖賢。”一二品官員才是真正可能觸及三眼花翎殊榮的人選。

此外,血統純正的滿洲權貴也更受君主優待。早期獲得三眼花翎的高官,100%都是滿洲貴族或旗人。這從根本上反映了清朝少數民族統治集團的利益傾向。尤其是康熙早期,漢族官員進入核心決策圈層的機會非常稀少。哪怕有人陰差陽錯獲得三眼花翎,也會遭到滿族官員的強烈質疑和反對。比如施琅平台有功後,就有滿族大臣向康熙進谏:漢人獲此殊榮,恐怕會“損大陸體”。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厲害,296年來僅有8人擁有,和珅都沒混上

直到乾隆時期,情況才有所放寬,少數優秀漢族官員也有微弱的機會被賜予三眼花翎。但即便到了清末,擁有三眼花翎的滿漢比例依然嚴重失衡——8位獲得者中隻有2位是漢人。其中第二位漢人獲得三眼花翎要等到150年後,由李鴻章得此殊榮,可見其間的隔閡之深。

可見,高門正派的世族血統,在獲得三眼花翎的路上也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滿族的種種優待,使漢族官員即使政績卓著,也常被血統攔在殊榮之門之外。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厲害,296年來僅有8人擁有,和珅都沒混上

二、卓越的軍功、政績:要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

然而,要獲得三眼花翎,光有高門正派的血統和品級還不夠,最根本的還是要有卓越的軍功或者政績,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

康熙年間,平定台灣有功的施琅,便以漢人的身份獲得了三眼花翎。這主要是看中了他以一省之力,殲滅台灣鄭氏政權,讓台灣重歸大清統治的卓著軍功。施琅出生寒門,原本隻是個擔任田間警衛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官。但他機智勇猛,很快以才晉升為将軍,奉旨率領兵馬進軍台灣。

兩年後,台灣鄭氏已土崩瓦解,施琅的大軍凱旋歸來。患有頑疾的施琅本想退隐田園,請求皇帝賜他一塊肥沃的農田。可皇帝聽聞施琅大敗鄭軍的戰報後,震驚于他的出色指揮才能。于是不但拒絕了施琅的請求,反而親自召他入京受封。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厲害,296年來僅有8人擁有,和珅都沒混上

一連數日,康熙與施琅變裝遊街,欣賞這位謙遜樸實的漢将。朝議之日,康熙提出要重賞施琅,問他有何要求。施琅推辭再三,最終隻請求一個三眼花翎作為榮譽。于是康熙親手取下自己的花翎賜予施琅,以示褒揚。這也開啟了漢人獲得三眼花翎的先河。

此後,多位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的名将也先後獲得三眼花翎,如清軍“八大金剛”之一的傅爾丹、多次碾壓潰敗準噶爾軍的雅爾固慕羅哩等。這些人都是憑借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功勳,獲得皇帝崇高褒獎。

傅爾丹原是滿洲鑲黃旗下之輩,自小便勤學兵法,以骁勇善戰聞名。二十歲時随大軍出征噶爾丹,立下首功。此後他帶兵如入無人之境,所向披靡。尤其是和阿睦爾撒納之戰,傅爾丹以寡敵衆,大敗阿睦爾五萬大軍。此戰一舉擊潰準噶爾王國的野心,為大清奪得西北疆土。乾隆帝聞訊大喜,立即傳旨褒獎,并賜傅爾丹榮耀的三眼花翎。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厲害,296年來僅有8人擁有,和珅都沒混上

當然,不隻有武官才能獲得花翎。以政績著稱的宰輔,如敏銳發現年羹堯密奏權傾朝野、深得乾隆信任的鄂爾泰,也曾被賜予三眼花翎,以彰顯他卓越的政績。

鄂爾泰生于滿洲正紅旗下貴族家庭,自幼善詩書,對國家大事頗有心得。提拔為大學士後,他率先發現年羹堯向乾隆捏造軍情,私自擴軍的陰謀,挽救了朝政。乾隆非常欣賞他的才幹與忠心,于是命繪師為其畫下一幅金色三眼花翎的畫像,代表皇帝對他的褒揚與嘉獎。

可見,要得到三眼花翎,僅憑皇帝寵信是遠遠不夠的。優秀的軍功和政績,才是決定性因素。無論武臣文臣,隻要對國家治世有卓越建樹,就有機會因功績而獲得三眼花翎的殊榮。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榮譽的含金量之高,它隻授予當之無愧的功臣名将。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厲害,296年來僅有8人擁有,和珅都沒混上

三、德才兼備,品行端正:要有高尚品德,無可指責

不過,卓越的功績也不能單純等同于三眼花翎。即使軍政雙全,人品不佳也難以獲得皇帝褒獎。

以李鴻章為例,他在牢牢控制直隸,平定太平天國等事上有卓著貢獻;又因簽訂《馬關條約》被迫與大清割讓台灣,在朝野均頗受非議。這使光宗門不忍再看他佩戴三眼花翎,便收回此前賜予的殊榮。

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當年也是憑借軍政之才獲三眼花翎。他出生書香門第,考中進士後曆任重要省份的巡撫大員。在任期間,李鴻章利用外力平定了太平天國的叛亂,使清廷遠離危亡。另一方面,他在直隸積極學習西方技術,使當地富裕穩定。這些功績使他在朝野聲名狼藉,被視為保國名臣。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厲害,296年來僅有8人擁有,和珅都沒混上

起初,李鴻章對三眼花翎并不在意,隻當它是華而不實的權力象征。直到光緒帝親手賜他三眼花翎,表示對他卓著功績的肯定時,李鴻章才深感榮耀。他将花翎珍藏起來,很少佩戴,隻在盛大儀式時才戴上。因為李鴻章自認為,自己的功勞還遠遠不夠與三眼花翎相配。

然而好景不長,甲午戰争爆發後,李鴻章被迫在《馬關條約》上簽字,割讓台灣。此事使他聲名狼藉,三眼花翎也遭到輿論質疑。在各方壓力下,光緒帝不忍再看他佩戴花翎,遂收回這一榮譽。

由此可見,品行端正、德才兼備也是獲得三眼花翎的必要條件。這一榮譽,必須證明其獲得者當之無愧。否則,哪怕建樹再高,遭輿論非議,也難逃被收回花翎的命運。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厲害,296年來僅有8人擁有,和珅都沒混上

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方能獲得這無上榮耀

綜上所述,想要獲得三眼花翎,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品級夠高,血統夠純正;立下顯赫的軍功和政績;品德端正,德才兼備。

僅憑一兩項還遠遠不夠,必須三者兼具,方能被皇帝青睐。是以300餘年僅8人獲得三眼花翎,可想而知其門檻之高。這八人各都是當之無愧的英明之士,他們的傳奇故事,也成就了三眼花翎的傳奇色彩。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厲害,296年來僅有8人擁有,和珅都沒混上

結語

如今,随着封建王朝的逝去,這一獨特的榮譽也已成為曆史。但它背後代表的精神永存——隻有真正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之人,才配得上至高無上的褒獎;一個人的榮辱成就,全在其态度和作為,而非門第血統。

這也正是我們今人需要學習的曆史啟示。不管出身高低,機會多寡,唯有不懈努力,方能在時代中脫穎而出,獲得屬于自己的榮耀。勤奮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這是曆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