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出伏了!這些養生禁忌一定要提前知曉

作者:上觀新聞

“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轉眼已是末伏,距離8月20日出伏也僅有5天的“餘額”,那麼,在這個季節和氣候轉換的關鍵時期,我們在養生方面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

快出伏了!這些養生禁忌一定要提前知曉

這些養生禁忌提前看!

01不要太早去晨練

出伏後的初秋時節,溫差逐漸加大。

有些人夏天習慣四五點鐘就外出晨練,此時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讓早晨本已較高的血壓上升更快,進而增加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02不要穿短褲背心

出伏後,早晚比較涼快。不要穿短褲背心之類太清涼的衣服,最好随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防止受風。

一定護好脖子、後背、腳部,這些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

03不要整夜開空調

出伏後使用空調要十分注意,盡量不要在夜晚睡覺時開空調,即使要開最好定時,以免半夜時空調的陰氣與外界的寒氣入侵人體内髒、經絡和骨關節,引起感冒、腹瀉、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04不要熬夜睡得晚

出伏之後是天氣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漸弱,人體内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随之轉換,經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

要減緩“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時多增加1小時睡眠。

另外,還要加強鍛煉,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05不要不渴不喝水

出伏後,出現高溫天氣的次數依舊不少,身體水分大量蒸發,不及時補充水分會導緻血液濃度增加。

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應喝一杯水,半夜醒來也可适量補點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

06通風也要勤一點

出伏以後,氣溫逐漸降下來,而且出伏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空氣中的黴菌遇到适宜條件,便會在媒介物上生菌。

黴菌生活力很強,一般溫度在25℃~30℃、濕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氣,便會生長繁殖。

三伏天的時候空調大開,通風次數少,病菌容易聚集室内。

出伏以後選個晴朗的日子,開窗通風,并把衣物從箱中取出,挂在通風幹燥的地方,有助于防黴除菌。

快出伏了!這些養生禁忌一定要提前知曉

防病防燥按穴位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内踝間和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溪為腎經原穴,屬水,可治療咽中幹、口中熱、唾如膠等秋燥的臨床症狀。

快出伏了!這些養生禁忌一定要提前知曉

按揉方法:拇指屈曲放于穴位,按揉2分鐘~3分鐘,間隔5分鐘再行按揉,一共按揉5分鐘~10分鐘,感覺發酸、發脹、發熱為标準,一般每天可以按揉2次,以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較好。

風池穴

風池穴位于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于耳垂平齊。該穴主治大風、中風等疾病,為祛風要穴。

秋天早晚溫差大,容易造成血壓差不穩,按揉頭頸部,可以減緩血壓突增。

快出伏了!這些養生禁忌一定要提前知曉

當血壓升高頭暈時,除服藥物外,還可以點揉或者按壓風池穴大概5分鐘~15分鐘,可以增加藥物的降壓效果,緩解症狀。

關鍵時期養生牢記這三點

“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進入末伏,立秋後天氣逐漸轉涼,雖然早晚較涼,但中午仍然暑氣逼人,這就是“秋老虎”在肆虐。與頭伏和中伏不同,末伏這10天,可是由夏入秋,由熱漸冷,陰陽變化交替的關鍵時期,養生牢記這三點!

快出伏了!這些養生禁忌一定要提前知曉
快出伏了!這些養生禁忌一定要提前知曉
快出伏了!這些養生禁忌一定要提前知曉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綜合自養生中國、中國中醫、健康時報、中國中醫藥報等

整理:高 琴

編輯:竺嘉茹

責編: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