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說過:“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就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隻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都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
行至中年,時間好像開啟了二倍速。
我們就像原地打轉的陀螺,被生活中一地雞毛的瑣碎裹挾着,日複一日。
如果我們選擇停在原地,就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
要想人生容納更豐富的内容,我們就要學會時刻給自己保鮮,不要讓自己過期。
來源:全景視覺
保持體面,别讓形象過期
網上曾有這麼一句話:“形象是一個人的招牌,壞形象會毀了你的一生,而好形象會令你的影響力迅速提升。”
擁有良好的形象,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個人魅力值,還能為我們的事業添磚加瓦。
20世紀60年代,英國著名房地産商柯馬·伊魯斯,曾創下一場宴會簽訂40多單生意的記錄。
在那場宴會上,他衣着得體,與人交談時,舉止優雅。這令現場的所有人都對他印象深刻。
其實,那并非柯馬·伊魯斯第一次來倫敦談生意。
早在12年前,柯馬·伊魯斯經營一家小水泥廠。
為了擴大生意,他來到倫敦,千方百計弄到了一張商行聚會的邀請函。
聚會上,人們都穿着華麗的晚禮服,溫文爾雅。
柯馬·伊魯斯低頭看看自己,一雙沾了污漬的大膠鞋,一身沾滿油污的工作服,頂着一頭蓬松的亂發,活像一個乞丐。
即使他掏出邀請函并對從業人員講明身份,可是人家仍想趕他走。
好不容易看到會場有一個相識的人,柯馬·伊魯斯連忙拉他過來為自己作證。可那位熟人微微蹙眉,竟然說不認識他。
于是,他被從業人員毫不客氣地請了出去。
當時,柯馬·伊魯斯非常生氣。但事後,他冷靜下來反思,知道問題出在自己的形象上。
回到家鄉後,他立刻報名參加禮儀教育訓練班,并且髙薪聘請了一位私人形象顧問,來幫助自己打理形象。
12年後,柯馬·伊魯斯脫胎換骨再次回到倫敦,成為業界奇談。
正如羅素所說:“一個人的外表,藏着他自律的生活,以及正在追求的人生。”
你的形象,其實就是展示自己的名片。
良好的形象,是用一種無聲的方式表達着對他人的尊重。
除此之外,保持體面的形象,也是在給自己做積極的心理暗示。
一個無論何時都能保持得體形象的人,必定是對自己有要求、對生活充滿期待的人。
這樣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關注,也會有更多機會得到貴人相助。
來源:全景視覺
堅持鍛煉,别讓健康過期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堅持每天跑五公裡,兩年後會有什麼變化?”
網友@孤獨又狂野在評論區分享了自己的經曆。
原本他并不胖,十幾歲他開始暴飲暴食,體重一路飙升。二十出頭的時候,他的體重高達206斤。
随之而來的是,他的身體出現了各種問題,過敏性鼻炎、脂肪肝、膽堿能性荨麻疹等一系列慢性病都找上門來。
那兩年是他人生的至暗時刻,不僅體質變弱總是生病,還因肥胖遭到旁人的歧視和嘲笑。
他開始變得越來越敏感、自卑,逐漸把自己封閉起來。
當他得知一位26歲的哥哥,因肥胖患上糖尿病時,他陷入恐懼。再加上因為過于肥胖,他找不到女朋友,于是他下定決心開始跑步減肥。
起初他的身體根本适應不了,基本上每跑幾百米就會體力不支。
他咬牙堅持,一個月後,他成功瘦了38斤。
後來,他還增加了其他訓練,并調整了飲食習慣。
那個曾經跑200米都吃力的男生,如今能輕輕松松跑完8公裡。
經過半年多的訓練,他的體重下降了80多斤。
再次體檢時,他的脂肪肝消失了,連醫生都無法解決的膽堿能性荨麻疹和過敏性鼻炎也都痊愈了。
蘇格拉底曾說:“身體的健康因靜止不動而破壞,因運動練習而長期保持。”
曾經,我們仗着自己年輕就肆意放縱:熬夜趕方案、酗酒應酬、通宵遊戲、暴飲暴食……
等到健康名額告急,我們才悔不當初。
長期不運動的人,不僅容易發胖,思維力、記憶力都會退步。
當你保持運動,你會發現自己的思維逐漸靈活,身體越來越健康,人也變得開朗起來。
當你到了中年,感覺疲倦了,就讓自己動起來吧。
來源:全景視覺
定期更新,别讓本領過期
生活中,不少人在工作中保持着得過且過的狀态。
當他看到身邊的人名利雙收時,隻會一邊羨慕别人運旺時盛,一邊抱怨自己沒有好運氣。
殊不知,這些令人羨慕的“好運氣”不是等來的,而是靠自己創造出來的。
在日本,《生活手帖》可謂是當之無愧的“長壽期刊”。
它的大受歡迎,離不開松浦彌太郎的努力。
可誰能想到,當他受邀出任雜志總編輯時,已是不惑之年。
而在這之前,松浦彌太郎是一名家喻戶曉的作家。
他原本可以安安穩穩地在作家這條道路上收獲名利,但他嘗試跳出自己原來的圈子,開啟新的征程。
那時的《生活手帖》,正面臨停刊危機。
于是,松浦從零開始學起,小到如何排版讓讀者的閱讀體驗更舒适,大到如何制定政策。
除此之外,他還花心思收集實用生活小技巧,比如:教你如何做出美味的荷包蛋,怎樣收納才能節省空間,甚至教你怎樣釘好釘子……
就是這些簡單實用的生活技巧,可愛的手繪封面以及豐富的圖文内容,給人一種溫馨美好的感覺,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經過七八年的努力,《生活手帖》蛻變成了一本發行量破百萬冊的殿堂級生活指南。
而松浦也被大家稱贊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有趣的是,這位“不消停”的大叔,在即将50歲的時候,竟然轉戰網際網路。
他再一次從零開始,将一家以料理為核心的網站打理得有聲有色。
正如宮訊偉在《35歲現象》裡所寫:
“35歲,确實是道坎,随時面臨着失業風險。如果不能主動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沒有人能邁過這道坎。”
在這個競争激烈的時代,優秀的人,都懂得不斷更新自己。
他們持續學習新的技能,讓自己保持思考、充滿活力;
他們勇于挑戰未知的領域,讓自己的人生履曆豐富多彩。
人到中年,唯有保持破圈、不斷重塑自我的人,才能邁過人生的一道道坎,實作涅槃重生。
來源:全景視覺
羅永浩曾在訪談節目《我的青銅時代》中,講述了自己這些年的起起伏伏。
他感慨道:“我看到了太多的人,還沒到值得認真考慮‘放棄’的年齡就放棄了,這個是很悲哀的事兒。”
生活中,很多人都背着年齡的枷鎖度日,當挑戰擺到面前,他們拒絕面對。
但其實,你若一直被年齡所困,最終隻會陷入“溫水煮青蛙”的悲劇中。
從現在起,喚起對生活的熱愛吧。
打理形象,才能增加自信,獲得他人的尊重;
堅持鍛煉,才能增強體魄,擁有健康的身體;
定期更新自己的認知,才能發掘機會,把握主動權。
往後,願你我都能不斷精進自己,讓未來的日子鮮活起來,給生活創造出更多的可能。
作者:珺熹,富書作者,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女子。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 FranklinReading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