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作者:賓考斯基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為讀者提供鑽石仿制品的基本鑒别方法,不代表任何商業宣傳。購買鑽石應當依托專業機構的檢測和鑒定,以確定所購商品的真實性和品質。如有疑問,請咨詢專業人士。)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市場出售的合成碳矽石

作為寶石界的王者,鑽石引領着人們的追求與夢想。然而,鑽石仿制品的種類繁多,讓我們在選擇時倍感困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逐一揭開這些仿冒者的面紗,讓我們都能夠變得“火眼金睛”,不再為仿鑽所蒙蔽!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莫桑石亞六邊形蝕坑與表面蝕刻管(圖源:Gems & Gemology, 2017年12月第53卷第4期)

市場上最常見的鑽石仿制品主要有合成立方氧化锆(CZ)和莫桑石(合成碳矽石),而早期的仿鑽品種還包括人造钆镓榴石(GGG)、人造钇鋁榴石(YAG)、人造钛酸锶、合成金紅石和玻璃。然而,合成金紅石和玻璃已經不再作為鑽石仿制品在市場上出現。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莫桑石亞六邊形蝕坑與表面蝕刻管(圖源:Gems & Gemology, 2017年12月第53卷第4期)

為了辨識鑽石仿制品,我們主要依靠折射率、硬度、色散率(即火彩強度)等特征進行判斷。鑽石的折射率為2.417,硬度為10,在光的折射和散射上也表現出與衆不同的特性。這些特點使得鑽石在鑒别中獨樹一幟。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合成立方氧化锆(圖源:Gems & Gemology, 2012年4月第48,卷第1期)

合成立方氧化锆是最常見的仿鑽材料之一,其折射率為2.15,硬度為8.5。然而,合成立方氧化锆的密度為6.0,明顯高于鑽石。此外,其在亭部刻面上有橙色閃光,而鑽石卻很少出現。這些特點成為辨識的關鍵。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合成立方氧化锆(圖源:Gems & Gemology)

莫桑石,又稱合成碳矽石,實體性質更接近鑽石。然而,莫桑石的顔色常常帶有黃、綠、灰綠等色調,差別于鑽石的光彩。此外,合成碳矽石的硬度、顔色和熒光特性也有所不同。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鑽石與合成立方氧化锆對比圖(圖源:DIAMOND BUZZ)

除了合成立方氧化锆和莫桑石,合成無色藍寶石、合成無色尖晶石、人造钇鋁榴石和人造钆镓榴石等也曾是仿鑽的代表。然而,它們的折射率、硬度、密度等性質與鑽石存在明顯差異,通過這些特點,我們能夠将它們從鑽石中區分出來。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不同稀土元素緻色會呈現不同顔色的人造钇鋁榴石(圖源:Gems & Gemology, 2023年4月第59,卷第1期)

水鑽,即合成高鉛玻璃,曾是仿鑽的主要品種之一。然而,随着鑒别手段的提升,玻璃的折射率和硬度差異明顯,使得玻璃不再作為仿鑽材料存在。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市場在售的高鉛玻璃(圖源:品牌swarovski)

随着技術的發展,合成金紅石和人造钛酸锶等新型仿鑽材料出現,它們的實體性質更接近鑽石,但仍然存在着硬度、密度等方面的差別。鑽石的獨特特性使得它在鑒别中始終保持着獨一無二的地位。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天然鑽石 (圖源:Gems & Gemology, Gilbertson和Green拍攝)

在購買鑽石時,了解這些仿制品的特點和鑒别方法至關重要。尤其随着合成鑽石的市場占有率逐漸上升,我們需要依靠專業的技術和儀器來進行準确鑒定。是以,選擇信譽良好的專業機構進行檢測和鑒定,保障購買的是真正的鑽石,成為每位消費者的迫切需求。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圖左側為合成無色藍寶石,右側為天然無色藍寶石(圖源:Gems & Gemology, 1999年4月第35卷第1期)

在這個鑽石的世界裡,唯有真正的光芒才能夠閃耀永恒。無論如何,鑽石仿制品也難以掩蓋真正鑽石的璀璨光彩。對于消費者而言,了解鑒别方法,保護自身權益,才能在選購鑽石時做出明智的決策。

鑽石仿制品揭秘:識破冒充者的“光芒”

從左到右分别為11.13克拉、110.18克拉和11.91克拉的合成金紅石圖源:Gems & Gemology, 2023年4月第59,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