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76号魔窟的女主人——他真的蟾宮折桂

作者:讀書行萬裡
一.76号魔窟的女主人——他真的蟾宮折桂
一.76号魔窟的女主人——他真的蟾宮折桂
一.76号魔窟的女主人——他真的蟾宮折桂

引 子

1937年, 11月,上海淪陷。

花花世界、十裡洋場的租界,成為孤島。

滬西極司非而路(今萬航渡路),當年英、美殖民者越界築路地段。這條路的中段有一座花園洋房,幾乎占了整條路的一半。

大門上釘着一塊藍底白字牌: 76号。

人們路過這裡都小心翼翼,不敢仰視。就是提到它也無不膽戰心驚、談虎色變。

它是大漢奸汪精衛與日寇合流的特務機構;

它是殘害進步人士與善良人民的殺人魔窟。

魔窟的主人,誰都知道是大漢奸李士群(丁默村是陪襯)。

其實不然。

魔窟裡還盤踞着一條美女蛇。她操縱着李士群。李士群的一舉一動都得聽命于她。

她使李士群從餓殍成為大學生;

她使李士群背叛革命成為中統特務;

她嗾使李士群改換門庭成為日寇豢養的走狗;

她和李士群一起建立76号,但并不擔任職務。

…...

她長袖善舞、善于交際;

她工于心計、心狠手辣。

“狡兔死, 走狗烹”, 李士群最後被日本主子暗害,她卻得以保全性命。

解放後,她悄然逃往香港。

她是誰?

一 他真的蟾宮折桂

1900年(清光緒26年),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楓葉如丹,黃花鋪地,一派蕭瑟的暮秋景象。

在河北滄州去北京的驿道上,一騎羸馬載着一位年方弱冠的書生,後面跟着一個身背包裹的侍仆。那書生貪戀秋色,策馬緩緩而行。

這時,遠樹疏林外,一輪夕陽 即将西墜,四下暮色漸濃。書生即景生情口吟道:“夕陽小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聲寂寂。”

“少爺,天色已經不早,象這樣走法,趕不上宿店怎麼辦?”這侍仆叫李三,一口浙江話。

“知道了。不過, 這匹馬也跑不快,怎樣鞭打它,就是跑不快。”說話的少爺叫葉 夢澤。

葉夢澤是浙江遂昌縣人,襟紳後裔、書香子弟。唯門衰祚薄,五歲父親就棄世,母子二人相依為命。遵從母命,葉夢澤自幼刻苦攻讀,加上天資聰慧, 十六歲就中了秀才。當地知縣深為器重,時有金錢資助。他益發勤勉讀書,三年後去杭州鄉試,又高中舉人。這一下轟動遂昌全縣, 原來冷落的門庭一下熱鬧起來, 前來認親的、作媒的、送田畝房舍的、送銀兩的……都來結交這新科舉人。

然而,這位舉人懶于應酬,婉言謝絕, 仍然埋頭讀書。他對人說:“明年是京城大比之年,我還要蟾宮折桂,當個天子門生呢。”

時光匆匆,考期臨近,他選擇吉日, 即将啟程。但因川資不豐,又乏人作伴,感到為難。遂昌縣知縣李之江——他的恩師似乎知道門生的苦處,送來了頗為豐裕的盤纏,又派他的家僮李三作陪伴,這更使葉夢澤感激涕零。

各事辦妥後,他辭謝恩師,告别母親,與仆人李三匆匆上道。水陸舟車,晝夜兼程。不覺月餘,已到河北滄州地界。

李三原是養馬人家出身,路上他覓得一匹廉價的馬,建議葉公子買了當作坐騎。從未騎過馬的葉夢澤頗有興趣,也就買下,好在這馬很馴,任何人都騎得。是以葉夢澤一路觀景,緩緩向北京而去, 倒也自得。

這天天黑時,他們終于趕到了一個鄉村小鎮,尋了一家客店打尖歇宿。

同在客店裡歇宿的有一幫商人。

一位年邁的商人很恭敬地問葉夢澤:“您這位公子要去哪裡?”

李三搶着回答:“我們是上京去趕考的。”

“喔!兩位還不知道,京城出事了, 去不得啦!”

“什麼事?請您快說。”葉夢澤急不可耐。

 原來北方地界義和團盛行,他們喊出“扶清滅洋”的口号, 攻擊洋人。那英、美、德、法、俄、日、意、奧這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組成八國聯軍,借口鎮壓義和團,于這年七月攻陷了天津城。八月,兩萬餘侵略軍又從天津出發,進犯北京。清軍一觸即潰,十天後京城陷落,慈禧太後帶着光緒皇帝與王公大臣逃到西安,京城一片混亂。

“公子,您看, 這北京還去得嗎?”

 這無異是個晴天霹靂!葉夢澤目驚口呆,喃喃自語:“這怎麼辦?這怎麼辦?”

李三還有點主意,他把葉夢澤拉進房裡。

“公子,不必急。我們從長計議。”

“怎麼不急?我們千裡迢迢,來到這裡。要是就此回去,萬一事平後又開考了,豈不錯過這機會?不回去吧,京城又去不得,我們在哪裡等待?”

“以小人之見,我們不妨慢慢地向京城去, 邊走邊探情況。如果京城可以去了,我們就在北京等着。”

“這,這……”

“公子,您忘了, 臨走時,我家老爺不是說到京城後,如有困難可去找王翰林嗎?他是老爺的知交。”

兩人商議已定,就慢慢向北京而去。

幸好這時侵略軍已停止燒殺,京師已逐漸安定。一路上平安無事,到了北京,就在浙江會館裡住下。

葉夢澤拿着恩師的信,去找過王翰林。這時王翰林舉家逃難未歸,他不免有些失望。

真是吉人天相。葉夢澤主仆到京後一月有餘,清政府的議和大臣奕助、李鴻章兩人就和外國人談好了議和條件。北京更安定了,市面慢慢恢複。那王翰林全家也回到京城,聽到年兄的得意門生已經來京,立刻派人來請葉夢澤。

王翰林見到葉夢澤非常高興,看他 相貌堂堂,應對談吐,出言不俗,加上年兄的信上倍贊他的才能,一十九歲就中舉,确是人才。自此,王翰林對葉夢澤多方照顧,叫他用功讀書,安心等待。

第二年(1901年),清政府與侵略者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那慈禧太後與光緒帝回到京城。大局定後,有人向慈禧建議: 去年停了秋闱(考試), 許多應試舉子都在京城等待,何不開一次額外的春闱,也是作育天下英才的意思。慈禧點了頭,光緒帝自然照辦。

 王翰林一得消息就通知了葉夢澤,又把殿試應注意的事項,全都告訴了他,叫他好生準備着。葉夢澤喜出望外,時刻盼着考期的到來。

 有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葉夢澤進了考場,非常順利,寫的文章得心應手,幾乎是一氣呵成。三場考罷,喜氣洋洋出了闱。

接着就是等待發榜,是金榜題名呢?還是名落孫山?

這天葉夢澤主仆兩人正在會館閑話,忽聽門外一陣陣鑼聲自遠而近。接着有人在門前大聲喊道:“捷報,貴府老爺葉諱夢澤,高中殿試一甲三十五名進士。”

這是喜報!葉夢澤真的蟾宮折桂了。

全會館的人都被驚動,前來慶賀,辦了三天筵席。葉夢澤又是拜宗師,謝王翰林,又是會同考,着實忙了一陣。

進士雖然中了,但要實授官職,還須等待吏部的铨叙。葉夢澤心想, 做京官或者外放,都無不可, 就怕在京師等得遙遙無期。

“這就要看我的造化了。”葉夢澤自言自語。

摘自《76号魔窟的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