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降準降息要來了

​降準降息要來了

​降準降息要來了

按現在的情況看,降準降息就要來了。

降準降息要來,但沒法說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就像一個人生病了,要去醫院看病,生病不是好事,但去醫院看病是。

1

七月份的社融資料公布了:

7月份新增社融為5282億元,低于市場一緻預期的1.1萬億元,也低于去年同期的7785億元。

7月新增人民币貸款3459億元,同比少增3498億元;

M2餘額285.4萬億元,同比+10.7%,增速也回落了,比6月的11.3%低了不少;

M1餘額67.72萬億元,同比+2.3%,增速從6月的3.1%回落到2.3%,低于市場一緻預期的3%;

新增人民币貸款3459億元,同比少增3498億元,明顯不及預期值8480億元,相比6月的30500億元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并創下了自從2009年11月以來的單月新低。

另外,存款也變少了:

人民币存款減少了1.12萬億,同比多減了1.17萬億,其中住戶存款減少8093億。

這份資料透露出來的幾個要點是:

1、不管居民還是企業,負債意願仍然非常疲弱,這一點被表露的淋漓盡緻。

為什麼不願意負債呢?根本原因當然是居民對自己的未來收入缺乏信心,同時企業也對自己的盈利預期有所保留。說到底,“我不認為現在借錢會有什麼好的投資機會”,由此當然不願負債。

大家都不負債,整個社會就難以信用擴張。

2、存款和貸款,雙雙減少,這和幾個月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去年以來一直有一個現象:存款在高速增加,而貸款增速在下降,這反映出負債意願下降而危機意識增強。

但現在存款竟然減少了1萬多億,在曆史上還是比較罕見的。存款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家自發在收縮自己的資産負債表,用存款還掉貸款,是以我們看到存款和貸款雙雙不振。而貸款的減少,根據貸款派生存款的原理,又會導緻收入的減少,是以如果接下來這個螺旋不能打斷的話,就會出現愈演愈烈的情形。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一部分存款被吸收到了政府存款項目下,通過各種間接的方式流了過去。财政性存款增加9078億,同比多增4215億,同比增速從6月的-10.4%回升到-2.6%。

3、M2增速在下滑了,而M1下滑得更厲害,這直接導緻M2-M1剪刀差明顯擴大。

​降準降息要來了

M2和M1的差別是啥?

簡單了解,M2是包含紙鈔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貨币,而M1就是把定期存款去掉之後的M2。兩者的差别主要就在于是否包含定期存款。

是以這兩者都剪刀差走擴往往表明定期存款增加比較多,活期存款比較少,這通常意味着企業和居民傾向于保守的投資決策,也就是很多錢暫時用不到,不會去投資、擴張産能,那就去存個定期吃利息吧。

也就是常說的資金活化程度不足,投資意願較低,市場活力較差。

2

這裡簡單科普一下社融和M2的關系。

社會融資總量是全國整個實體經濟(包括企業和居民,但不包括金融機構和政府)獲得的融資總量。

它和M2有關聯,但又有不同。

本來,銀行的每一次放貸就會派生M2,而銀行的一次放貸又對應着企業的一次融資,是以它會同時形成M2和社融。

這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這兩個名額也基本上也相當于銀行資産負債表的兩邊:

社融,是企業和個人的借款,記為銀行的資産;

M2是企業和個人的存款,記為銀行的負債。

是以在這種比較理想的狀況下,社融、信貸和M2必然完全相等。

但在現實中,它們是有很大差異的。差異來源于:

銀行貸款并不是企業融資的唯一管道。

比如,某企業獲得信托貸款1000萬元(非銀金融機構向實體企業投放),這1000萬會被統計進社融裡,但這個統計并不管這些信托資金的最初來源是什麼,是銀行表内資金購買的信托,還是銀行表外資金購買的信托,還是居民直接購買的信托,它不管。

這樣,直接融資增加了,社融就增加了,但它卻完全不影響信貸和M2,因為直接融資不會派生M2——它隻是存量M2的轉移,一個人的錢轉給另一個人。

另一方面,有些貨币計入M2卻不會計入社融。比如外彙占款,會直接形成M2卻不會被統計進社融,因為它不是企業獲得的融資。

這就是社融資料和M2資料并不完全一緻的原因。

3

“我不認為現在借錢會有什麼好的投資機會”,那是因為借錢的成本高于預期的投資收益率。

因為在現在的經濟狀态下,大家對未來的預期收益率降低了。

盡管預期收益率變低了,但隻要借錢成本(利率)更低,那還是會刺激出來負債需求的。

是以接下來,降準降息将是擺上台面的一個選項。

社融資料釋出之後,國債利率全線走低,即是對這種降息預期的展現。

這種降息既是市場本身的要求,也是政策面大機率的選項——當實體企業的盈利普遍下降,貨币的利率也必須同步下降才是符合市場規律的調節動作。否則會有意想不到的後果。

現在社會各方面都要求降息、降低融資成本:

地方債,需要低息置換,以降低還款壓力。

民營經濟貸款明顯減少,是因為貸款的成本利率高于預期的投資收益率。

還有訓示要降低存量房貸的利率,那就會直接壓縮商業銀行的淨息差,那這種損失由誰來彌補,商業銀行自身能否承擔或是否有意願承擔,其實背後都需要更高的層面給予利率上的補貼。

七月CPI如預期降到了負值,這就擡升了實際利率。實際利率等于名義利率減通脹,平時我們看到的LPR和你的房貸利率都是名義利率,如果物價指數進入負值區間的話,你的實際利率立馬要上一個台階。

實際利率才是民營經濟部門考慮資金成本和投資收益的真正因素。

是以,在現有條件下,降準降息已經接近于成為一個必選項。

4

更何況,未來一段時間金融系統會面臨着流動性壓力:

一方面是8月MLF到期量跳升至4000億元,而且下半年到期量持續增加。

MLF可以了解成銀行向央行借的錢,這筆錢到期該還的時候,銀行的現金流就會變得緊張;

另一方面,會上提出要加快地方專項債發行和使用,下半年專項債可能會在8月到9月期間集中發行,這會直接形成抽水機效應,把市場上的流動性抽幹。

這可能會對傳言已久的民間理财問題,形成緻命一擊。

最後給大家送上一份我自己整理的央行管理外彙的工具箱,并專門介紹那神秘的逆周期調節因子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另外,金融風險來到了一個拐點,更詳細的講解,我們在周一安排一場直播,告訴大家目前的形勢和真正的大趨勢,主要内容如下:

1、金融風險到了拐點時刻

2、社融底被擊穿,降準降息要來了

3、拆解謎案:消失的外彙

4、拆解中等收入陷阱的深層規律

5、脫鈎沒有回頭箭,影響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