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惠東高潭: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紅色小鎮”

作者:惠州農業農村
惠東高潭: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紅色小鎮”

甘溪“五人支部”廣場。

惠東高潭: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紅色小鎮”

建設中的高潭鎮農業休閑公園。

今年是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的開局之年,定目标、起好步至關重要。

  “經過前期調研,對表上級部署、結合高潭實際,我們定下總體目标:将高潭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宜居宜業宜遊的‘紅色小鎮’,打造成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樣闆,建設成為廣東省紅色旅遊、紅色教育訓練、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首選地。同時,依托高潭綠色禀賦資源、惠州中洞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溫泉資源等,深入探索‘紅色+’旅遊新業态。”高潭鎮黨委書記劉文區說。

  高潭鎮堅持将黨的全面上司貫穿“百千萬工程”實施全過程,圍繞總體目标和核心目标建構高效運作“百千萬工程”指揮體系、推行“必議專題”制度和重點項目(工作)排程會議制度等3項保障機制,緊扣聚焦黨建引領、産業強鎮、聯城帶村、興村富民等4項重點任務,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挖掘“紅軍路”“紅軍飯”“紅軍茶”等資源,豐富黨性教育形式

  明姜、蜂蜜、茶葉、紙牌糕等高潭特色農産品以及惠東各地産品、黔西南州農産品包裝精美、琳琅滿目。這裡是市、縣、鎮、企等多方合力籌措,由高潭鎮主建完成的高潭鎮鄉村振興驿站(廣東東江幹部學院店),于7月底正式揭牌營運。“驿站建成後為學員提供較好的休閑體驗平台。借助學員的宣傳推廣,将驿站辦成鄉村對外聯絡視窗、幫助特色農産品銷售傳播,實作鎮村集體收入和群衆收入增加,讓聯農帶農産生實效。”駐高潭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袁永青說。

  高潭鎮積極加強與學院融合發展,該鎮充分挖掘“紅軍路”“紅軍飯”“紅軍茶”等資源,豐富黨性教育形式。

  “中洞村大力發展紅色特色産業教育訓練,通過村集體與廣東東江幹部學院等強強聯合,興辦短期教育訓練班、打造青少年研學基地,多管道、多方式帶動村集體收入增加。”高潭鎮中洞村黨總支書記蕭愛娣說。

  “随着鷹光公路建設完成,‘五人支部’雕像廣場更新改造、‘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完工、紅軍路修複……越來越多人走進甘溪村瞻仰先烈,村裡發展迎來新機遇。”市水利局駐甘溪村“第一書記”楊福德說。

  高潭鎮積極促進廣東東江幹部學院帶動當地就業,全力協調學院後勤服務公司優先聘請高潭本地人,截至目前,在學院内就業的高潭本地人已達64人。同時,學院積極投入到打造老區振興樣闆的實踐中,發動學院講師、教授資源等為高潭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政策、制度與機制、模式等方面研究,探索鄉村振興方式創新與發展路徑。

  建構富有特色的鄉村經濟中心

  高潭鎮着力于建構富有特色的鄉村經濟中心。今年3月,高潭鎮成立了鎮屬國有企業高潭五指嶂實業有限公司,并依托國有公司盤活中洞閑置辦公樓房、建設了鄉村振興驿站,下步計劃繼續盤活鎮村閑置資源,在國有資産管理、壯大村集體經濟、發揮國企平台作用上做好文章。

  高潭鎮正通過鎮屬國企積極盤活高潭釀酒廠資源,目前已經更新完善了釀酒廠相關設施裝置,并于7月取得酒廠生産經營許可證,現正進行資産評估,評估後将采取股份制招商、各村入股分紅、每年固定分紅模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此外,在圩鎮周邊規劃地塊建設農産品集散中心,助力高潭特色産品和文旅發展,進一步提高高潭特色産品附加值,同時,積極引導餐飲經營機關建立老字号。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宜居宜業的環境支撐。高潭鎮将辦好民生“微實事”融入全鎮各項工作中,組織開展義診義剪、關懷慰問、電工義務更換等黨群活動,推動黨群活動與紅色文化資源有效契合,圍繞創新“紅色服務”、開展“紅色活動”,持續推進“本地人講解本地革命曆史”工程。

  “高潭這幾年變化很大,道路平整,民房也被改造得很有特色。”在高潭工作生活了14年的朱大叔連連稱贊。高潭鎮常态化開展圩鎮秩序管理、市容市貌整治等工作,集中力量打造“最美圩鎮”。據介紹,今年内實施高潭鎮陳列館至派出所建築農房微改造、S242沿線農房微改造、高潭農業休閑公園建設、陳列館外拱橋建設等多項工程,逐漸提升圩鎮品質。

  在教學條件方面,今年内實施高潭中學師生宿舍改造工程、完成高潭幼稚園擴建工程,持續提升義務教育水準。醫療方面,啟動高潭衛生院及派出所遷建工程,目前已完成初步設計,正推進征地前期工作。

  成立2家村集體企業助銷農副産品

  ““要怎樣才能在收坑螺時減少對其生長環境的破壞?”走進高潭鎮大星村,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駐大星村“第一書記”田少華和村幹部,動員村民開展大規模養殖山坑螺,努力拓寬村集體和農戶增收管道。

  建構新型幫扶協作機制,凝聚各方工作合力。駐高潭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在市委組織部牽頭各成員機關的有力上司和市縣部門、高潭鎮的大力支援下,立足高潭資源禀賦,團結協作,形成幫扶合力,紮實推進高潭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各項工作。

  “普聯村集體經營的農特産品店是高潭鎮第一家村集體企業,也成為宣傳推廣高潭的平台之一。”袁永青說。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推動下,高潭鎮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以普聯村、大星村為試點,成立村組、企業、村民等“聯建”的2家村集體企業助銷農副産品。惠州農商行上半年助銷普聯村農家大米、菜幹、花生油等農副産品約62萬元,助推普聯村集體企業累計銷售額突破120萬元。

  工作隊與當地鎮、村緊密聯系,激活農村集體的資金、資産、資源。籌措資金在甘溪村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目前已并網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6.3萬元。推動整村光伏建設,采取村委統籌協調利用村民屋頂,引進光伏企業統一投資建設,以捐建村委大樓屋頂、村民收取租金形式,增加村集體收入和群衆收入。

  接下來,高潭鎮将堅持黨建引領,全速推進惠州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加強“紅色+”産業打造,加快與廣東東江幹部學院融合發展,做好溫泉産業謀劃,加快推動鄉村振興25公裡示範帶建設,抓好中洞、甘溪、黃沙、大星等節點打造。因地制宜用好資源争取政策支援,争取引進産業鍊條較長、三産融合帶動強的項目,為惠東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惠州日報

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