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末伏:忌三事,宜三事,收三心

作者:破局者Breaker

#頭條創作挑戰賽#

“下伏秋期近,還知扇漸疏。驚飙墜鄰果,暴雨落江魚。”

狂風吹落果,暴雨漂浮魚,擡眼驚覺,末伏已到。

末伏,是秋和夏的楚河漢界。

在初秋裡感受陽光熱烈,也在夏末中玩味人生起落。

四時變,不僅是日月輪轉,更是“得人身,聞真法,生中土”的千載之機。

知止,知行,知心,于末伏中,養好此生。

末伏:忌三事,宜三事,收三心
末伏:忌三事,宜三事,收三心

“夏日暑氣熏人面,飲食無味懶下筷。”

盛夏的悶熱感讓人無心吃飯,而末伏至,身漸爽,也是“貼秋膘”的時候。

此時節,酸甜苦辣盡皆嘗,粗茶淡飯亦覺香。

然季節更替,代謝混沌,飲食更應有所節。

所謂病從口入,末伏天想要身體安康,别在這3件事上“犯了忌”!

①忌生冷

《黃帝内經》中說:“生冷寒涼,傷陽耗陰。”

雖至末伏,但更有“秋老虎”,早晚的涼意總是不及午後的熱浪有力。

值此冷熱不均,人體一半暑濕困體,一半虛弱乏力,正是邪氣入身的空檔期。

為了減少燥熱,而食過冷的食物,或整日吹着冷氣,濕邪無法外散,居于體内,久傷成疾。

生冷之物到達腸胃,一冷一熱,痙攣四起,疼得人死去活來。

陽損則舊病發,陰耗則肝精竭,陰陽失調進而出現失眠健忘、視力下降等症。

②忌重辣

辛辣,在中醫看來,具有行氣活血,散淤散寒之功效。

但“五味入口,不宜偏嗜”,辛辣過度反而對人體無裨益。

如《難經》所言:

“辛走氣,多食則氣逆,故辛之所勝者五走陽而急,辛之所不勝者走陰而緩。”

辛辣過食易耗散人體之氣,尤其在初秋氣溫尚居高,津液被旺火阻隔,緻使口舌生瘡,氣血兩虧。

末伏:忌三事,宜三事,收三心

③忌油膩

喜肉糜,是人之常情,不分冷熱,不論春夏。

适當的補充肉質蛋白能使我們營養均衡,但油膩之物,養生當棄之。

《内經知要》有言:

“肥甘辛辣,油膩之品,最能助濕生痰,滑腸滞氣,若過儉形瘦而嗜辛腒者,多生膈證。”

入口的多餘油膩停滞不消,則濕邪橫生,痰濕和氣滞不請自來。

末伏時節,天氣炎熱,濕冷交替,油膩食物加重人體負擔,更容易引起腸胃不适。

從這天開始,不妨清淡飲食,促消化,重獲滿身輕盈。

末伏:忌三事,宜三事,收三心

《黃帝内經素問》中說:

“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生活習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健康水準。

喜歡早睡早起的人,勢必不易伐累瞌睡,做事神采奕奕;

喜歡飲食清淡的人,一定不受腸胃隐疾折磨,身輕如飛燕。

從古至今,養生者無不循天時,遵節氣,與天道同軌迹。

末伏頤養好身體,要從這3件事做起!

①宜補脾養胃

末伏天氣尚未完全變涼,吹着空調吃西瓜的做法,依舊在多數人中流行。

但這做法會刺激腸胃,使其運化失去節奏。

當下即便感覺不出身體的狀态,但一到冬天冷氣刺激,每說一句話都倍感體寒。

是以,末伏要注意補脾養胃。

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如山藥、茯苓、薏米、紅棗、扁豆等。

②宜早睡早起

最能讓人感受到末伏已至的,便是氣溫。

夏末初秋,太陽之氣日漸收斂,晨起空氣中透露着絲絲涼意。

所謂春困秋乏,秋天開始,人就容易出現疲憊之感。

此時,想要精神飽滿,就要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

早睡,可順應陽氣的收斂,有助我們适應天氣變化;

早起,可以使肺氣得到舒展,防止肺氣過度收斂導緻的身體不适。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讓自己容光煥發。

③宜強身健體

人的身體循環,猶如自然的四季交替,無形中根據時間有所調節。

從盛夏到初秋,草木的生機逐漸減退,而人的新陳代謝,也會不自覺地變慢。

提高代謝最好的辦法,便是運動。

末伏時節,可以适當進行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體育鍛煉,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排濕祛熱。

同時需要注意,運動不可過于劇烈,微微出汗既達到目的又不至于讓身體更加虛弱。

末伏:忌三事,宜三事,收三心

宋人言:“雨後風涼暑氣收,庭梧葉葉報初秋。”

如草木風雨因四時而變,人的生老病死,也遵循着春夏秋冬的前行軌迹。

站在夏秋的分界點,人生已行路過半。

褪去年少時春夏般的紮根與熱烈,隻留如秋般雲淡風輕的從容,和平靜如水的心境。

風火年華一去不返,在這個适合内觀的時節,修境界,達大觀,一起把心“收斂”。

末伏:忌三事,宜三事,收三心

①收浮躁之心

《左傳》雲:“末伏而暑氣尚盛,五谷豐登,家無儲糧,或有浮躁之舉。”

氣溫還居高不下,田野裡的收成很好,但倉禀空蕩。

想要名利錢财,把自己置于不喜歡的生活,承受炙烤;

想要高調炫耀,費勁心機和不同頻的人相交,放棄情操。

人越是想要得到,就越焦慮越浮躁。

物候有四時,人生有早晚,都要耐心等待。

人到中年,學會看透規律和演變,收起自己的焦慮和浮躁。

不慌慌張張,不追求快速成長,慢一點,堅定而有力,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如此,我們才能自然擁抱生命的轉折,迎來心靈的進化和升華。

②收虛榮之心

農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末伏時,瓜果已并蒂,隻等秋風一陣,相繼掉落。

春天種的,秋天收獲,瓜有瓜的香甜,豆有豆的濃郁。

看着别人的瓜田碩大滿地,觀者自己的豆子弱到塵埃裡。

我們如同耕耘的農人,總是陷入“你家土地好”的虛榮裡,越是攀比,内心越不清甯。

反之,如果不聽不看不問,守着自己的收成,我們就會在滿眼的金黃中,找到生活的意義。

以“老天賞飯”的心态去對待每一場收獲,人生自然離苦得樂。

③收貪婪之心

挽起褲腳走在溫熱的沙灘上,湛藍的海水被陽光映照出粼粼波光。

孩童吵鬧,海鷗翺翔,蘭草散發獨特的幽香。

美好的夏季,總是短暫,以至于讓人變得無比貪婪。

正如蘇轼有詩曰:“時光匆匆如流水,夏日繁華轉瞬逝。”

走過時間的人,總是想要時間慢一點,再慢一點。

我們貪戀着蟬鳴、懷念着蛙聲,明知不可追還要拼命伸手。

越是成熟的人,越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貪,就不念,心也就淡淡然。

放時間以生路,還自己的心,一份自由。

末伏:忌三事,宜三事,收三心

《黃帝内經》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末伏時節,陰陽過渡平穩,人無内疾叢生,是此季養生之根本。

末伏的生機,在于一種收斂上的持重。

是以,忌三事飲食有節制,宜三事養身體表裡,收三心内觀養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