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穿越通脹與通縮?從奧派了解經濟周期

作者:辛莊課堂
如何穿越通脹與通縮?從奧派了解經濟周期

黃土地上望星空

窯洞文化撞擊企業家精神

如何穿越通脹與通縮?從奧派了解經濟周期

作 者:朱海就(浙江工商大學教授)

來 源:本文是《奧派投資》一書的譯者序,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近期出版

投資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普通人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因為每個人都面臨着如何保護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财富的問題。在通貨膨脹時代,面臨通脹的侵蝕,儲蓄已經無法保護财富,如果能夠避免财富受通貨膨脹的“掠奪”,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在之前信用急劇擴張的時代,很多人會選擇買房來保值,基本上随便買套房财富就會增值,但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财富的保值與增值已經變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普通人要保護自己的财富,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專業知識。本書提供的正是這種專業知識,包括經濟理論與投資實踐。

1.

在經濟周期問題上,

奧地利學派有非常大的理論優勢

市場上有關投資的書很多。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把投資和經濟周期聯系起來,這正是本書的副标題所強調的。正如很多從事投資的朋友所認識到的,投資的關鍵是抓住經濟周期的變化,大錢是通過抓住周期賺來的,靠勞動隻能賺小錢。是以,能否把握周期成為決定投資成敗的關鍵。掌握有關經濟周期的知識,了解經濟的周期變化,是做出“正确”投資的前提。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了解經濟現象,特别是了解經濟周期,進而更好地做出投資決策。經濟周期是一個經濟現象或金融現象,也是重要的經濟學理論問題。在經濟周期問題上,奧地利學派有非常大的理論優勢。如經濟學家黃春興教授所指出的那樣,奧地利學派是從金融起家的,米塞斯最早的作品是《貨币與信用理論》。奧地利學派把經濟周期問題追溯到貨币,又把貨币追溯到邊際效用理論,這樣就把經濟周期與最基本的經濟學理論聯系了起來,使得對這個問題的考察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這與其他經濟學派,如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或貨币學派主要是在經驗層面考察這一問題是不一樣的。理論知識與經驗知識的不同在于,理論提供的是确切性的或一般性的知識,是原理性的,而經驗知識則不具有一般性,這也是奧地利學派的周期理論相對來說更為重要的原因。

奧地利學派強調“因果-現實”主義方法。這一方法論意味着它追求的是确切性的知識,而非不現實的或虛幻的知識,這種确切性的知識也正是投資者所需要的。“投資”是人的行動,人的行動需要利用有關因果關系的知識,因為這樣的知識決定了人對世界的認知與了解。有正确的了解,才能有成功的投資,而實作正确的了解需要運用正确的知識。如果缺乏這樣的知識,投資就變成盲目的行為,就變成碰運氣,或像有的人一樣,試圖把投資行為建立在揣摩政府(也包括美聯儲等央行)的政策意圖上,這樣做會給投資帶來極大的風險。确切的經濟學理論所提供的确切知識,讓行動更加可靠,進而增加成功投資的機會。由此可以看到,作者把“投資”放到一個重要的知識傳統,即奧地利學派經濟學這樣一個更為堅實的知識背景下來考察,這将使投資具有科學性,使投資變成一門真正的學問。

在本書中,這樣的知識包括順次相關的三個方面,即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理論、投資理念和投資實踐。作者給出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以及基于這些原理的投資原則。這樣就把投資上升到更高的思想與理念層面,而不隻是把投資視為一個純技巧性問題。

從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理論開始論述投資,這是比較“迂回”的闡述方法。類似于生産過程,迂回能夠提高生産效率,對論述一個主題來說,也是這樣。在本書中,有關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理論的内容,強調了經濟周期,同時又論述了和貨币相關的内容。作者在書中闡述了“貨币革命”,簡單地說,就是通貨取代真正的貨币的“革命”,構成了資本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負面意義上的),這場“貨币革命”産生的影響可以和工業革命相比。它扭曲了生産結構,制造了經濟周期,導緻通貨膨脹,使得滞脹與衰退等交替出現。現代宏觀經濟主要就是繁榮、滞脹和衰退這三種模式的更新疊代。

2.

從貨币與生産結構解釋經濟周期,

揭示背後邏輯

投資要與貨币打交道,可以說,了解貨币是投資的起點,也是認識當今社會的前提,因為重要的經濟與政治問題都可以追溯到貨币。今天,人們使用的貨币是由不兌現的紙币構成的,它也被稱為法币,屬于“貨币”(可兌現)的替代品,而不是真正的“貨币”。投資是在普遍使用這種貨币的背景下進行的。這種貨币以強制的方式注入經濟,對經濟造成很大的擾動,也給投資帶來機會和風險,經濟周期波動的源頭就是在法币這裡。作者在書中對貨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即使是不打算投資的讀者,也是有必要了解的。有關貨币問題,書中的一個獨特的知識點被傳統貨币理論所忽視,但對投資來說很重要,那就是貨币的累積效應。它指的是當貨币的累積達到某個門檻值,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趨勢就會加速,累積的能量将以類似火山爆發或地震的形式釋放出來,就像“地殼運動”一樣。當然,投資者無法預測累積效應什麼時候會爆發,但要為這種爆發做好準備。

不兌現的紙币導緻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又扭曲了生産結構,扭曲的生産結構則導緻經濟周期,這是奧地利學派周期理論的基本邏輯。強調生産結構,用生産結構來解釋經濟周期,是奧地利學派周期理論不同于其他周期理論的獨特之處。奧地利學派的生産結構思想,展現在門格爾的進階财貨與低級财貨理論中,也展現在龐巴維克的迂回生産概念中,更展現在“哈耶克三角”中。本書就是運用哈耶克三角來說明通貨膨脹如何影響生産結構的。生産結構思想不僅有力地解釋了經濟周期,對投資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投資的一個關鍵是把握周期中不同商品價格變化的結構,根據這種變化做出調整。

比如,有關如何根據經濟周期來選擇股票就是一個“生産結構”問題,作者對此甚至給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如作者建議投資者在股市繁榮結束時,将自己的資金重新配置設定到消費品行業内的公司,因為這些公司受到資本市場調整的影響往往比較小。此外,通常而言,在低迷的市場結束之前,盡量減少股票投資方面的資金配置,而将資金轉變為現金或者債券投資。還比如,根據奧地利學派的周期理論,在通貨膨脹過程中,資本品價格上漲往往先于消費品價格上漲。類似這樣的觀點對投資者來說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從貨币與生産結構等角度來解釋經濟周期,這樣就把經濟周期背後的邏輯揭示了出來。相比之下,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或貨币學派,則更多地把經濟周期視為一個經驗問題,如美聯儲貨币政策的結果。這兩種不同的認識,對投資來說也有着不同的意義。根據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或貨币學派,投資主要是盯着政策,特别是美聯儲的決定,然後做出經驗判斷。而奧地利學派的周期理論,由于不停留在經驗層面,而是揭示了現象背後的本質或原理,是以可以幫助投資者提前判斷經濟的周期變化,甚至可以判斷政府将會采取的應對措施,這樣就可以使投資者先人一步。當然,這不意味着不需要關注政策,而是說,這樣的理論可以使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擺脫對政策信号的依賴。

3.

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典範

本書不僅給出了投資所需的經濟學理論,還給出了投資的理念與實踐,堪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典範之作。介紹投資理念與實踐的内容雖然隻有第八和第九兩章,但卻占據了全書近一半的篇幅。作者對囤積、投資、消費、捐贈基金以及投機等五種資産用途進行了區分和審視,給出了他們所認為的合适的投資組合。30%的資金用于囤積流動性;30%的資金用于資本投資(機器、工具、企業股份、房地産出租等);30%的資金用于購買耐用消費品(自有房産、藝術品、價值高的家庭用品等);最後10%用于捐贈基金(購買涉及慈善、科學、和平促進、文化和環境項目的企業的股份)。這個組合對投資者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作者還給出如何配置設定資金的建議:把投資資金分為三份,當周圍的一切都平和穩定時,使用第一份資金;第二份資金的使用必須足夠謹慎和保守;第三份資金隻能在拉響“紅色警報”的時候使用。

作者還給出了投資的一般性的,也就是普遍适用的建議。作者認為,任何背負債務的人都不應該采取進一步的投資活動,對這類人的行動建議隻有一個:盡快償還債務!作者認為,使投資盡可能地獨立于某個具體事件,才能分散風險、獲得穩定收益。在這方面,作者給了投資者一個非常有參考價值的“永久投資組合”:由黃金、現金、股票和債券組成,每個部分的比重均為25%。這些建議幾乎是投資者可以直接拿來用的。

在投資實踐方面,作者非常詳細地告訴投資者在不同的外部環境下如何選擇資産及不同資産的特征等。在本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每一種投資工具的特征、投資原則與适用的場合。這些投資工具包括投資組合、股票、債券、貴金屬、共同基金、期權、對沖基金、數字貨币、區域性投資和小額信貸等。

目前,“價值投資”是一個流行概念。作者也給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認為價值投資的範式與奧地利學派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緻的。價值投資的核心是确定公司基本的或“内在的”價值,發現公司内在價值與市場價格的差異。價值投資很重要的方面是系統性地投資被低估的資産。那怎麼才能找到被低估的資産呢?作者給出了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的10個選擇标準。作者還認為價值投資需要時刻關注兩個特征,即:穩健的債務名額和強大的價值導向性。本書給出的類似投資建議可謂不勝枚舉,對投資者來說,這些建議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本書無論是對愛好經濟思想的讀者,還是對從事投資的專業人士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作品。正如作者在導言中所說的:“本書是迄今為止在這方面所做的最全面的嘗試。為此,我們經常在理論和目前實踐之間來回穿梭。”本書也有力地說明了,要想有成功的實踐——無論是個人投資還是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都需要有強大的理論來支援。投資抑或經濟發展,作為一種行動,首先是“理論”的,因為行動受理論的指導,而奧地利學派的理論正是恰當選擇,如列支敦士登菲利普親王所言,它幫助我們看到一種“長遠模式”。這種“長遠模式”可以視為一種“基準”,進而構成一種糾偏的方法。無論是個體還是社會,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偏離,是以具備糾偏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了解“長遠模式”。奧地利學派的這一巨大價值,也批駁了這樣一種觀念,即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人認為奧地利學派隻是“觀念的”,對指導實踐沒什麼用處。

但要說明的是,投資沒有“寶典”,本書也不是這樣的“寶典”。作者提醒讀者,要時刻保持謙卑的态度。如作者所言,學習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并不能保證你必然成為一名出色的企業家或投資者,也不能讓你必然具備投資的敏銳性。因為企業家精神或投資敏銳性是一種天賦和直覺,理論是第三位的。作者承認,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對增進人們對目前經濟事件的了解、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隻能有“比較少”的貢獻。作者這種承認無知、保持謙卑的态度是值得每一個讀者學習的。

本書由一位理論家與三位投資者合作完成,是跨學科、多專業(經濟學、金融學、心理學與曆史學等)相結合的典範,它會極大地增進我們對真實世界的了解,并且給我們現實可行的幫助。這種幫助的具體方面,用作者的話說,就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做好,積累、保護自己的财富,成為一名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的行動者、一個有遠見的企業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