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震應該怎麼辦?首先不要恐慌,了解地震知識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作者:魯源寫作讀書會

繼8月6日淩晨山東德州市平原縣發生5.5級地震的三天後,8月9日3時28分山東菏澤是牡丹區又發生2.6級地震。一時,網上出現了近期山東要有大地震的說法。為此,人們有些害怕和恐慌,之是以會出現這樣的錯覺,主要還是人們對地震知識缺乏了解造成的,也是人們對不可預測的地殼變化規律認識不清導緻的。

地震應該怎麼辦?首先不要恐慌,了解地震知識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當地震來臨時應該怎麼辦?面對地震你應該怎麼辦?小編需要告訴大家的是:要了解地震知識,預防地震發生,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我們有必要普及一下地震的相關知識。

首先要了解地震的等級。人類居住的地球上每年大約會發生400萬次地震,地震是分震級的,也就是地震等級。所謂的地震震級是通過儀器給出地震大小的一種量度,考慮到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的衰減,震級的測定需要考慮地震深度和震中距離。地震按震級、地震的等級,可分為“1—9級”,其中小于2.5級的地震,是沒有震感的;大于7級,小于9級的地震,會有強烈的震感,且地面是搖晃的,部分路面,會發生劇烈變化,破壞力也是很大的。

同時,我們要對地震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厘清微地震、弱地震、中地震、強地震、大地震的界限:震級小于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地震,發生頻率極高,但人們普遍感受不到;震級小于3級的地震稱為弱地震,2級的地震每年要發生幾百萬次,但普通人感受不到,幾乎沒有破壞力;震級大于3級小于4.5級的地震是有感地震,3級地震每年要發生十萬次左右,地面會有晃動;中強地震的震級大于4.5級但小于6級,一般5級地震每年發生1000次左右,對低強度的建築物有破壞力。

地震應該怎麼辦?首先不要恐慌,了解地震知識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強地震是大于6級小于7級的地震,6級地震每年要發生100次左右,能夠破壞多種建築物,室内家具會被震翻的;大地震的震級是大于或等于7級的地震,7級地震每年要發生10次左右,可以破壞大部分建築物,也能毀壞電力管道系統;震級大于或等于8級的地震稱為大地震,8級地震的發生頻率每年隻有1次左右,地面上的建築物大都會被摧毀,也會造成嚴重的地面物體毀壞。

一般情況下,6級以下的地震破壞力較小一些,而6級以上特别是7級以上的地震都是有很大破壞力的,比如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專區隆堯縣發生震級為6.8級的地震,震中烈度9度;1966年3月22日,河北省邢台專區甯晉縣發生震級為7.2級的地震,震中烈度10度。1976年7月28日淩晨3點42分,河北唐山發生的裡氏7.8級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都造成了很多的人員傷亡和建築物的破壞!

其次,要把握地震的規律。地震是一種很常見的自然現象,這是由地殼劇烈運動時所釋放的能量造成。地球上每年大約會發生400萬次地震,大陸的主要地震帶有:台灣地帶、閩粵沿海帶、東北深震帶、渭河平原帶、西藏西部帶、河北平原帶等。當年地質專家李四光預測的地震帶,目前已經有台灣、四川、河北等地發生了7級以上的地震,而被李四光斷言的山東臨沂一帶的地震還沒有爆發,目前隻是在山東的德州、菏澤等地發生了6級以下的地震。是以,要把握這個地震規律,提前做好預防和預警。

地震應該怎麼辦?首先不要恐慌,了解地震知識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再就是,當地震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發生地震時,我們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保持鎮靜,不要過度恐慌,安全疏散,就近避震,然後用手或身邊可利用的東西,保護好自己身體的重要部位,進而給自己增加生存的機率。比如說,地震發生時,如果來不及逃離時,可以用被子遮擋住自己的頭部和胸部,盡快躲避到如衛生間等空間較小的地方,别忘了帶上手機和礦泉水,保護生命,等待救援。

總之,地震等自然災害是可以預防的,最重要的是要提高預防和預警的自覺性和底線思維意識,有效預防大地震的發生,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隻有警鐘長鳴,才能科學有效的防範地震,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頭條創作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