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作者:星星飛翔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曾經爆火的髒髒包已經“涼”了?8月9日,話題#髒髒包為什麼現在沒人吃了#沖上微網誌熱搜第一位,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髒髒包,原名巧克力牛角包,是一款南韓面包咖啡廳OUR BAKERY的創新産品,名字來源于吃後會被巧克力和可可粉弄得滿臉都是的樣子,曾經最高炒到120元1個,為什麼現在沒人吃髒髒包了?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圖/微網誌

有網友表示,自己不喜歡吃髒髒包,完全是因為每次吃都會弄得手上、身上、臉上很髒,被别人看到很尴尬。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圖/微網誌

也有愛好者站出來說,自己很喜歡吃,現在還在買着吃,購買頻率降低隻是因為怕胖。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圖/微網誌

還有人說,自己放棄髒髒包是出于價格、外觀等原因考慮。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圖/微網誌

除了髒髒包,2023上半年還有更多“短命網紅餐飲”沒了聲量,比如北京地區今年2月份引發無數人打卡的地鐵站機器人煎餅,因為經營不合規,剛火就倒了;抖音上刷屏的爆炒鵝卵石“嗦丢”、上海大排長隊的天價吐司、天價貝果等等,如今都已失去“聲量”。他們如同一陣風般,匆匆火起來又迅速被澆滅。

剛“出道”就紅極一時的它們,現在為何銷聲匿迹?

髒髒包:比起口味,更重營銷

髒髒包的出圈,可謂是“教科書級”的網紅路線。

據了解,這款面包在南韓剛推出的時候銷量并不亮眼,是經過裴勇俊、少女時代等多位明星藝人的品嘗和宣傳後,才逐漸出圈,開始在社交網絡廣泛傳播。

髒髒包在中國經曆了同樣的故事線。先是各路明星打卡拍照并發朋友圈,然後引發大量網友争相購買。緊接着采用限量銷售的政策,成功地引發了一輪購買熱潮。

而它熱度驟減的原因也很簡單——首先,髒髒包在成本效益上的弊端非常明顯,盡管它曾經非常受歡迎,但高價和普通的口感使得消費者不願意再次購買;其次,髒髒包說白了就是一款普通的起酥面包,由于制作簡單,許多面點師傅都可以複制,導緻市場上的競争非常激烈,而複制出來的成品口感味道參差不齊,再一次打壓了人們的購買欲望。種種因素作用下,紅極一時的髒髒包最終也隻是昙花一現。

竹筒奶茶:外表光鮮,難掩品質問題

8月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釋出《2023年上半年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網紅竹筒奶茶被曝食品安全問題”赫然在列。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中消協《2023年上半年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部分節選。圖/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

竹筒奶茶最早源于蘇州,今年年初甫一問世,就靠着吸睛的外形拿下了大批遊客。原本平平無奇的奶茶,因為有了地名杯套的加持,立刻變成人手一杯的拍照神器。奶茶誘惑+城市元素,這兩個“BUFF”疊在一起,簡直拳拳直擊遊客内心——拍張照片發朋友圈,比幹巴巴的定位資訊可好使多了。

但很快就有人發現了不對勁——沈陽人跑蘇州玩一趟,剛喝完竹筒奶茶,轉頭回到老家,發現同款奶茶直接在沈陽中街等你;本身和竹子八竿子打不着的潮州,也可以直接把竹筒搬過來,換掉地名标簽即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種奶茶雖然用着地域限定貼紙,但并不是地域限定美食,而且除了杯套上的名字不一樣,這些茶飲味道本身都是大同小異。

抛開平平無奇的口味,随之而來還有更廣泛的争議:一方面,竹筒粗細不一樣,怎樣保證每杯的出品量差不多?另一方面,更讓人心存疑慮的是,對竹筒回收二次利用是否會引發食品衛生問題?在網友多次質疑竹筒是否衛生、媒體線下暗訪發現竹筒清潔情況堪憂直至中消協曝光之後,竹筒奶茶算是徹底傷了元氣,雖然沒有就此消失,但想來也難以重回當初的紅火。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竹筒奶茶。圖/微網誌@西安大唐不夜城

圍爐煮茶:從“有情調”變成了“有情況”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圍爐煮茶一度成為全網年輕人閑适過冬、抱團取暖的新風尚。

截至今年1月,圍爐煮茶在抖音平台上的相關話題播放量高達30億次,在小紅書平台上也有超過1000萬篇種草貼。一個小火爐,烤着熱騰騰的棉花糖、年糕、水果,再配上詩意的文字及各類茶品,這種打卡景象瞬間風靡全網。

而且,不僅是煮茶,在後續熱度的高漲中,“圍爐”在整個餐飲圈蔓延開來,從圍爐麻辣燙、圍爐小火鍋,到夏日創新版圍爐冰茶、圍爐小酒館...某種層面上,圍爐煮茶更算是開辟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根據微信指數小程式顯示,圍爐煮茶的熱度在今年4月底達到頂峰,單日搜尋量接近4500萬次。相較于昙花一現的竹筒奶茶,更疊出多個“子品類”的圍爐煮茶,熱度維持的更久些。

“出道”紅極一時如今銷聲匿迹,“髒髒包”為什麼沒人買單了?

△圖/微信指數

不過,由于産生明火、持續高溫、烤爐品質參差以及操作不熟練等問題,在竹筒奶茶因為食品安全翻車的那個5月,緻使多地消費者頻繁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的圍爐煮茶,也沒能幸免,“失聲”了。

“一年紅火兩年降,三年就要換行當”,這是餐飲界盛傳的“倒閉魔咒”。網紅餐飲的生命周期,肉眼可見地越來越短,如果店鋪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品質不能與營銷聲量相比對,不管再高的熱度照樣會很快消退。做餐飲講究的是高頻剛需,不能當成一次性的生意、賺完快錢就撤,隻有融入人們的生活,這門生意才能持久。

潇湘晨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