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強大的真正原因

作者:靜水M流深
美國強大的真正原因

是什麼奠定了美國社會和美國精神的基調?北美大陸早期以清教徒為主體的移民是如何影響和主導美國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的?

▌追求自由的流浪者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并稱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所謂的新教也就是主張改革的一支教派,而清教徒的改革呼聲更為強烈,他們要求清除英國國教教會内的舊制和煩瑣儀式,提倡“勤儉清潔”的生活,要求建立“純潔”教會,故得名。

美國強大的真正原因

大約在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信奉新教的英國清教徒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宗教改革運動,宣布脫離國教,另立教會。但清教徒在國内遭到政府的嚴厲鎮壓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虔誠的清教徒們沒有屈服于英國的封建王權,被逼無奈,他們隻得遷往荷蘭避難。

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并不好過。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擺脫宗教迫害,而且飽受戰争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遠在異國他鄉,孩子們受不到“英國式”的教育,是以對故土的感情一天天地淡化。為了徹底擺脫宗教迫害,為下一代保留祖國的語言和傳統,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徙。

美國強大的真正原因

恰在此時,北美大陸向清教徒發出了“召喚”。衆所周知,哥倫布偶然間發現的這塊新大陸地域遼闊、物産豐饒,最重要的是這塊大陸上沒有國王、議會和劊子手,完全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隻有在這樣的地方,清教徒們才能輕松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并傳播自己所信仰的宗教,開拓出一塊真正屬于他們的人間樂園。

帶着堅定的信念,清教徒們相繼踏上了移民北美的漫長旅途。他們希冀在這塊新大陸上按照自己的意願信仰上帝,把基督教的真正精神貫徹實施,建造一個“山巅之城,為萬衆瞻仰”。一批批清教徒紛至沓來,也正是他們開創了“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文化”,他們的精神成為一個國家精神的基石,而這個國家後來在世界上獨領風騷。

美國強大的真正原因

· 何為清教徒

起始于十六世紀中葉,英國的加爾文教信徒,屬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派别。清教徒不僅僅是一種派别,更加是一種态度、傾向和價值觀。清教徒是最為虔敬、生活最為聖潔的新教徒,他們認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喚”。認為每個個體可以直接與上帝交流,反對專橫、腐敗和繁文缛節、形式主義。他們主張簡單、實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山巅之城”的建立者

“碧海萬裡移民謀求生路,白紙一張教徒繪創世圖。”應着上帝的“召喚”,帶着美好的希望,懷着對“淨土”的向往,清教徒們跨越浩渺大洋來到遠離故鄉的土地。他們最初的理想是建立一個純粹的基督教社會。

時至今日,美國雖然沒有國教,但美國的确是以信仰基督教新教為主的國家。移民始祖在向北美大陸移民過程中,在英國新教基礎上逐漸形成了美國本土特色。

在這些清教徒眼中,他們肩負着“拯救世界、舍我其誰”的使命和責任,正是這種精神動力,使他們在荒野中紮根下來,用他們的創造力改變了北美大陸的面貌。

他們來到荒野建立屬于自己的自由家園,他們崇尚自由、勤勞務實、開拓進取,并把這種優良精神代代相傳,使後輩能夠打破一切壓迫的枷鎖,推動着美國人民建立起令世界矚目的“山巅之城”。

随着美利堅合衆國的建立,美國人始終堅信,他們的使命是以身作則地向全世界傳播自由和社會正義。這種把世界從苦海中拯救出來的使命感和價值觀根深蒂固于美國精神之中,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對外部世界的看法與态度,美國人這種“救贖世界”的使命感正是源于古老的清教主義。

▌重教思想的開拓者

早期移民到馬薩諸塞州的清教徒中有很多來自牛津、劍橋的畢業生,他們到達新大陸後,雖然還在為基本的生存披荊斬棘,卻依然建立起了哈佛神學院。當時教育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信仰,清教徒期望教會的傳道人有高等的學曆。

清教徒極其重視教育,他們建立的哈佛神學院後來發展為哈佛大學,是美國第一所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如今成為全球矚目的一流學府,作為美國精神核心的清教思想是功不可沒的。

哈佛建校時稱:“為社會造就适合的人力,主要是培養教會人士。”哈佛大學校徽上用拉丁文寫着“真理”一詞,最初指的是上帝的旨意。清教徒勇于革新、勤奮創業、獨立自主、求真務實等精神融入了哈佛大學的靈魂中,并為它始終位于世界著名大學之林立下汗馬功勞。

美國強大的真正原因

▌創業精神的代言人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職業”一詞也源于清教徒,最初含有信仰成分。“職業”的原文是“vocation”,包含有“呼喚、呼召”的意思,意思是“上帝呼召他的選民去從事某個活動或職業”。在清教徒心中,“職業”就是一件被神所“召喚”和指令的任務,完成這個任務,既是每個個體的職責和義務,也是感恩神的舉動。

清教徒們相信是上帝“召喚”他們開拓北美的疆土。他們正是懷着這樣一種使命感和神聖感在創業,将在美國開拓疆土、擴大産業、增加财富視為天職,視工作為快樂。這種觀念促使他們不斷開拓邊疆、征服自然,形成了開拓進取的精神。

這種精神使美國人獲得了物質上的成功,短時間内把荒野的不毛之地發展成為強大的工業國家。

美國強大的真正原因

· 何為清教徒精神清教徒是創業精神的代言人,他們認為人開創産業必須要禁欲和儉省節約。他們限制一切縱欲、享樂,将消費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産性投資和擴大再生産上,如此必然導緻資本的積累和産業的發展。清教徒崇尚商業和工業活動,在商業中誠實守信、珍視信譽,清教徒企業家不僅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且具有對社會的回饋意識,擔當社會責任、扶持社會公正,為社會公益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承擔了巨大的公共事業義務。

▌政治傳統的創造者

宗教是維系美國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在殖民地時代,清教徒是移民主體,他們的思想和所信仰的教義被稱為清教主義。作為一種宗教理念,清教主義扮演了殖民地時代政治理論的重要角色,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對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産生了深遠影響,并為美國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

契約精神、權力制衡是當今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特征,對維持美國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1620年,清教徒曆經千辛萬苦到達美國現在的馬薩諸塞州,簽署了《五月花号公約》,主要内容為:組織公民團體;拟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規章和條例。此公約所展現的宗教契約、遵守法律、自治互助以及人民主權等觀念和精神,構成了美國早期政治精神和政治傳統的重要核心。

美國強大的真正原因

100多年以後,民主萌芽長成大樹。1787年,美國的開國者在費城起草憲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人民和國家的契約關系。這種契約原則影響了美國人看世界的獨特方式。《五月花号公約》是美國第一部契約式憲章,開創了按照多數人的意志管理國家的先例。

清教徒對美國文化、精神、政治傳統的形成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對美國曆史的發展影響深遠。正如威廉·布雷德福總督所說:“……從一些小小的開端裡産生出了許多偉大的事物;正像一支小蠟燭點燃千支蠟燭一樣,在這裡燃起的光照亮了很多人,的确可以說還以某種方式照亮了我們整個民族。”

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曾說:你們中國人什麼都可以拿走,但是有一招你們沒學會我們就不怕,那就是美國民間的創新能力、創新文化。

模仿美國科技發明成果者有之;複制其“制度優越性”者有之;美國發達的商業文化和管理文化,更是遍及世界。然而,卻很少有人能看清美國奇迹的本質——清教精神。

為此,先知書店特别推薦“讀懂清教徒精神三書”:摩根《逃離英格蘭:約翰·溫思羅普傳》+薩克凡《新英格蘭遺産》+霍博兄弟《清教徒的禮物》,從“被遺忘的美國國父”溫斯羅普,清教神話的精神遺産,清教帶給現代商業文明的禮物三個角度,讀懂清教徒精神對美國文明乃至現代社會的重要影響。

◎三個另類還原“美國奇迹”的本質

為什麼美國這樣一個年輕的國家能夠迅速地發展?為什麼二戰後美國對日本的劇烈文化沖擊帶來了日本的經濟創新與奇迹?美國發展的停滞僅是由管理問題導緻的嗎?中國亟須進行高速的本土創新,但到底中國是否有這樣一個文化能夠去推動大規模的本土創新呢?

讀懂清教精神就會明白,創新無關制度,文化才是創新的根基。這三本書所做的,正是從三個不同次元剝開了“美國奇迹”的表層,直指背後的文化本質和精神本質——如勤儉持家、親力親為、美式集體主義、組織能力、技術革新。美國得之而興,失之而衰,幾百年的興衰榮辱,無不與之密切相關。

◎重新了解個人、企業、國家競争力來源

美國之是以有今天發達的商業文化和科技發明,從福特、洛克菲勒等工業大亨開始,一直到今天的矽谷精英,他們的精神底色正是剔除浮華,親力親為的去創造價值的清教精神。

可以說閱讀這三本書不但能随作者剝繭抽絲地厘清美國夢、美國政治文明、現代美國商業的起源與當下的問題,其實更是在閱讀美國的精神底色——了解美國的過去才能知道它的現在,了解它思想根源的地方,才能了解它為什麼成功。

更何況現代社會的競争力的本質就在于創新與效率,這也是美國能夠上司世界發展到今天的根源。無論是管理自己、管理企業、甚至管理國家,不了解清教精神及其背後的實質,就很難深切地融入現代社會的創新與競争中來。是以,這三本書是每一個關心現實與未來的人都應該閱讀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