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束縛日本經濟複蘇的三大詛咒這幾天,我在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日本經濟學家、千葉商工大學名譽教授齋藤誠一郎先生于2001年撰寫

束縛日本經濟複蘇的三大詛咒

這幾天,我在讀一本書。

這本書是日本經濟學家、千葉商工大學名譽教授齋藤誠一郎先生于2001年撰寫的《日本經濟非常事态宣言》,它從“三大詛咒”的角度,解讀了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被迫陷入停滞的根本原因。

日本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經濟的高速發展期,有長達20餘年,GDP的增長率每年超過10%。但是,從1990年開始,日本政府人為地刺破了過于瘋狂的經濟泡沫。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随之出現了公共債務過高、生産率低下和通貨膨脹率長期低迷等問題,出現了“失去30年”之說。

經濟高速發展的結果,為何會出現泡沫經濟崩潰?齋藤教授認為,有三個“詛咒”一直束縛着日本。

第一個是“穩步上升的詛咒”。

戰後的日本經濟一直以“右肩朝上”的結構為基礎。所謂“右肩朝上”,用于描述圖表或圖形的狀态,即數字向右移動時數值增加,表示商業環境或經營業績比去年好,錢比去年賺得更多。一個最典型的社會認知,就是“明天一定會比今天好”,“土地和房地産是永恒的升值”。

長期的“右肩朝上”的結構,讓人們相信偶爾的經濟衰退隻是經濟的暫時調整,股市神話和土地神話已成為絕對的經濟規律,并為日本經濟提供了巨大的,但尚未實作利潤的想象空間。

泡沫經濟崩潰時,許多日本人認為經濟會像以往的衰退一樣,在兩三年内會出現回升,是以也敢于刺破泡沫。

但實際上,泡沫經濟崩潰後,經濟穩步上升的“右肩朝上”經濟結構已經分崩離析。是以,在假定經濟穩步複蘇的基礎上推出的經濟刺激措施(減免所得稅、大型刺激計劃、零利率政策等)都未能達到經濟上升的預期。

第二個詛咒是“霞關詛咒”。

日本的中央機關都集中在東京都的霞關地區,是以,“霞關”也成為“官僚機構”的代名詞。

冷戰期間,當西方國家将大部分資源用于軍費開支時,日本卻将資源集中用于經濟增長。官僚們以西方先進經濟體為榜樣,制定了追趕和超越它們的戰略。

大藏省(現在的“财務省”)建立了護送船隊制度,為日本的超越計劃提供資金的優化配置設定。通商産業省(現在的“經濟産業省”)負責培育和強化成長型産業。其他中央部委關注成果的平等再配置設定,形成了所謂的“日本社會主義制度”。

1985 年,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供應國,而美國則淪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日本幾乎實作了對西方的趕超,在紐約買下了帝國大廈。但與此同時,日本也失去了自己的目标。

此外,随着1989年的“柏林牆”的倒塌,世界進入了全球化帶來的巨大經濟競争時代。日本失去了冷戰時期的特權地位,日本官僚機構的“護送船隊”制度失去了效力,官僚主導經濟的架構也是以瓦解,日本經濟開始陷入混亂境地。

第三個詛咒是“凱恩斯主義詛咒”。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認為:絕對相信經濟失衡(如低增長、失業、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失衡)可以通過凱恩斯主義宏觀政策的運作實作有效的解決。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已證明其在經濟穩步上升的周期性衰退中存在着有效性。但是,正因為這一種短暫的有效性,使得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被神話化,無法擺脫其魔咒。是以,在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許多人堅信經濟的衰退可以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來解決。沒有認識到經濟衰退是由結構性問題造成的,是以提出了一系列拯救經濟的措施,并反複實施,其中包括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強行拉動内需、動用公共資金拯救不盈利企業等,但是這些措施每每失敗,不僅未能阻止經濟低迷下滑,反而使得日本國家債務滾雪球般地增加,最終使得日本經濟停滞了30年。

直到2001年,小泉純一郎内閣提出了“沒有結構改革,就沒有經濟複蘇”的口号,以最後一家大型國企——日本郵政的民營化為突破口,實施“野火燒山”的極端手段,以“擠膿血”的方式進行經濟結構的大改革,讓經濟回歸完全的市場化狀态。

随後接棒的安倍晉三在經過幾次折騰後,從2012年第二次執政開始,颠覆性地實施了貨币寬量等三大經濟政策,使得日本經濟終于走出困境,東京股市平均股價從8000日元攀升至現在的3萬2000日元,國家财政收入從45萬億日元增加到72萬億日元(2022年),使得日本看到了走出泡沫經濟陰影,開啟新一輪發展的曙光。

這前後,日本折騰了30餘年。

靜說日本

束縛日本經濟複蘇的三大詛咒這幾天,我在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日本經濟學家、千葉商工大學名譽教授齋藤誠一郎先生于2001年撰寫
束縛日本經濟複蘇的三大詛咒這幾天,我在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日本經濟學家、千葉商工大學名譽教授齋藤誠一郎先生于2001年撰寫
束縛日本經濟複蘇的三大詛咒這幾天,我在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日本經濟學家、千葉商工大學名譽教授齋藤誠一郎先生于2001年撰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