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作者:紅黑亂侃

有句話叫做:比皇宮更危險的是東宮,比皇帝更難當的是太子。

曆代太子,都是高危職業。表現太好,皇帝覺得是威脅,不滿意;表現不好,皇帝覺得擔不起江山,不滿意;啥都沒做,皇帝有了其他寵愛的皇子,還是想要廢太子。

有人統計過,曆朝曆代的太子,能順利登基的,差不多也就一半左右。

不過,太子這項高危職業,到了明朝,就變了。

明朝276年間,有過6個太子,未能順利登基。但是他們都不是因為被廢而無緣皇位,而是沒有活過父親,或者是父親丢了皇位。

其餘的太子,不管皇帝對他們多麼地不滿意,地位多麼地不穩,最終還是能當上皇帝。

明朝曾經被廢過的太子,也隻有一個朱見深。他還不是被父親廢的,而是被叔叔廢的。後來他的父親登基,他也就恢複了太子的地位。

為什麼明朝太子的地位如此穩固呢?

想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看看,明朝有哪些太子曾遊走在被廢的邊緣,他們又是怎麼保住太子之位的。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01、明仁宗朱高熾

一開始,朱棣就不想立朱高熾為太子。

朱棣更喜歡的,是像自己一樣英武、跟随自己馳騁沙場的二兒子朱高煦,而不是這個胖得連馬都騎不上的朱高熾。

朝中的大臣,也分成兩派,文官支援嫡長子朱高熾,武将支援和他們一起出生入死的朱高煦。

朱棣猶豫了整整2年,才把朱高熾立為太子。

可是朱高熾和朱高煦之争,并未就此結束。

朱高煦依然留在京城,不斷地在朱棣面前陷害朱高熾。

而作為儲君的朱高熾,手裡也沒有前代太子朱标的權力,一開始,隻能做一些簡單的接待工作。

直到朱棣開始禦駕親征,長年不在南京,朱高熾才接過監國重任。

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也逐漸長大。朱棣向來寵愛朱瞻基,在朱瞻基12歲那年,立他為皇太孫。

朱高熾的太子之位,這才算是穩固下來。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我們可以看到,朱棣標明朱高熾為繼承人,主要是出于3個原因。

  • 其一,朱棣要撥亂反正。

朱棣并不是以太子身份繼位的。他是在打敗了朱元璋指定的繼承人朱允炆之後,自行登基。古代管這叫做“得位不正”。

為了證明自己有資格繼位,朱棣可謂是絞盡腦汁,一方面,編寫史書,說朱元璋原本就想傳位給自己,迫于無奈,才選了朱允炆。

另一方面,就是堅決維護朱元璋的各項政策,證明自己才是朱元璋的繼承人。

而“嫡長子繼承制”,就是朱元璋寫進皇明祖訓的金科玉律。

是以,朱棣不會公然違反朱元璋指定的繼承法,以落人口實。

  • 其二,文官支援朱高熾。

明朝的文官,都是讀聖賢書長大的,堅決維護嫡長子繼承制。

而朱高熾,仁厚,愛民,也符合文官心目中的理想繼承人形象。

是以,文官是堅決地站在朱高熾這一邊的。而支援朱高煦的,大多是武将。

打天下,靠的是武将。治理天下,則要靠文官。對于登基後的朱棣而言,文官的意見,顯然比武将的意見重要。

  • 其三,好聖孫朱瞻基。

朱棣雖然不喜歡朱高熾,卻極度喜歡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他對朱瞻基的喜愛,遠勝于次子朱高煦。

倘若傳位給朱高煦,那麼朱瞻基再也沒有上位的機會了。

是以,為了大孫子,他選擇了大兒子當太子。

而後來,朱瞻基被立為皇太孫,也意味着,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再也不可動搖,并最終成功登基。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02、明憲宗朱見深

朱見深是在非常特殊的背景當上太子的。

正統十四年,發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瓦剌的大軍,俘虜了禦駕親征的明英宗,而後,兵鋒直指北京城。

消息傳到北京,太後孫氏和大臣們亂了套。

慌不擇路的孫太後,趕緊把年僅2歲的朱見深立為太子,以求穩定人心。

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們商議過後,決定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钰為新任皇帝。朱祁钰已經成年,比2歲的朱見深更能安定人心。

由于這不是正常的皇位傳承,朱祁钰登基的條件之一,就是要維持朱見深的太子地位,并在百年之後傳位給朱見深。

朱祁钰在于謙的幫助下,率領衆臣打敗瓦剌、保住大明之後,權力的欲望,越來越強。

他不惜賄賂大臣,也要廢了朱見深,立自己的親生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于是,朱見深成為了明朝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被廢的太子。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然而,朱見深被廢後5年,他的父親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奪回了皇位。

11歲的朱見深,再一次被立為太子。

可是,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依然不穩固。沒過多久,朱祁鎮又計劃着,要廢了朱見深。

這和朱祁鎮時期的後宮之争有關。

朱祁鎮的皇後,是原配錢氏。錢皇後在朱祁鎮被俘虜的時候,哭得瞎了一隻眼,瘸了一條腿,又和朱祁鎮在南宮共患難7年。

朱祁鎮非常敬愛這位發妻。

而太子朱見深的生母,則是周貴妃。她不願意屈居于錢皇後之下,早在朱祁鎮複位的時候,就曾讓太監禀告太後:錢氏無子,不該繼續做皇後。

朱祁鎮後期,纏綿病榻。他擔心,自己去世之後,周貴妃會仗着皇帝生母的機會,欺辱錢皇後。

于是,朱見深讓錢皇後認次子朱見潾為養子,并計劃着要廢了朱見深,立朱見潾為新太子。

朱祁鎮在病重之際,召來大學士李賢,試探他關于廢太子之事。

然而,李賢作為一個文官,自然是要堅決維護嫡長子繼承制。他義正辭嚴地告訴朱祁鎮,不要被奸人離間于太子的感情。

朱祁鎮已經時日無多,無法和大臣硬剛,隻能無奈放棄了廢太子的打算。

不久之後,朱祁鎮去世。18歲的朱見深,終于順利登上了皇位。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03、明孝宗朱祐樘

關于朱祐樘的童年,有一段著名的故事:

明憲宗的萬貴妃殘害皇子,以至于朱祐樘的母親朱祐樘的母親懷孕之後,不敢告訴皇帝,而是偷偷地生下了孩子。

直到朱祐樘6歲那年,一天,明憲宗對着鏡子歎息:我老了,卻還沒有兒子。

一旁的太監張敏,噗通一下跪下來,說:陛下已經有兒子了,秘密養在西内。

朱祐樘這才得以和明憲宗父子相認,并當上太子。

不過根據史書記載,早在朱祐樘當太子之前,明憲宗就已經立次子朱祐極為太子,隻是朱祐極随即夭折。

而明憲宗,一共有14個兒子,大多數長大成人。

是以,萬貴妃殘害皇子之說,恐怕不怎麼站得住腳。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而明憲宗有這麼多兒子,對朱祐樘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他面臨着很大的競争壓力。

随着他年紀漸長,明憲宗越來越不喜歡他,而喜歡四子興王朱祐杬。

與此同時,有人開始慫恿無子的萬貴妃,收朱祐杬為養子,并讓明憲宗改立朱祐杬為太子。

明憲宗動搖了。

他先召來司禮監掌印太監懷恩,稍微透露了一下想廢太子的口風。

不料,懷恩一下子就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說:陛下若要廢太子,我絕不敢從命。

接下來沒多久,泰山又發生了地震。

擁護嫡長子繼承制的文官們,趁機告訴明憲宗:這是上天在示警,不讓陛下廢太子。

無論是在太監裡,還是在文官裡,都得不到支援的明憲宗,隻好認命作罷,不再提廢太子之事。

朱祐樘得以順利登上皇位。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04、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就是萬曆年間著名的“國本之争”裡的男主角。

他的母親,是李太後身邊的宮女王氏。一次,18歲的萬曆皇帝朝見李太後,見這個宮女貌美,便偷偷臨幸了她。

不料,就這麼一次,王氏就懷孕了。

李太後知道之後,非但沒有生氣,還為自己将能抱上孫子開心,召萬曆來商量此事。

萬曆卻不想承認,想把這件事糊弄過去。還是李太後讓人拿來起居注,找到上面的記載,萬曆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把王氏封為了“恭妃”。

2個月後,王恭妃順利生下一個兒子,便是萬曆的長子朱常洛。

可是,萬曆自始至終都覺得,王恭妃身份低微,不配做皇子的生母,也連帶着看不上朱常洛。

而且,萬曆很快就有了自己寵愛的妃子,那就是鄭貴妃。

鄭貴妃也為萬曆生下了一個兒子,那就是皇三子朱常洵。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出于愛屋及烏的心态,萬曆格外寵愛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并想立他為太子。

然而,由于萬曆的王皇後無子,而朱常洛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制”,萬曆應該立王恭妃的兒子朱常洛為太子。

萬曆本就瞧不上這對母子,怎麼會甘心朱常洛登上太子之位呢?

可是,無論是群臣,還是李太後,都堅決支援嫡長子繼承制,要求萬曆盡早正式立朱常洛為太子。

圍繞這件事,萬曆君臣,展開了激烈的鬥争。

15年間,因為這件事,4個首輔被逼退,100多個進階官員被罷官、解職、發配、梃杖,牽連到的各級官員,有300多人。

最終,萬曆皇帝在太後和群臣的壓力下,于萬曆二十九年,正式冊立朱常洛為太子,并封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福王。

可是,朱常洵并未按照明朝的慣例,外出就藩,而是一直留在京城,威脅着朱常洛的太子之位。

明末三大案中的“妖書案”和“梃擊案”,都是發生在這期間,目标直指朱常洛。

最終,在群臣的維護之下,在夾縫中當了19年太子的朱常洛,終于熬死了萬曆皇帝,順利登基。

結果,他在位僅僅一個月,就突然去世。他的死,則涉及到明末三大案中的“紅丸案”,成為千古之謎。

這便是萬曆年間著名的“國本之争”。

在這場鬥争當中,沒有赢家。明朝已經差不多走到了盡頭。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05、明朝太子的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我們可以看到,明朝共有4個皇子,居然隻有4個太子的地位搖搖欲墜。

而且,這些地位受到威脅、差點被廢的太子,最終也順利登上了皇位。

可以說,在明朝,隻要太子能活得比皇帝長,且皇帝能保住皇位,太子無論面臨多大的困境,最終都可以登基。

除了朱見深被廢之後又複立,算是半個廢太子之外,明朝再也沒有一個太子被廢。

這和其他出現過多個廢太子的朝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明朝太子的地位,為什麼這麼穩固呢?

我想,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 其一,明朝的文官力量強大。

讀聖賢書的文官,是最擁護嫡長子繼承制的,也是最重視太子的廢立問題的。

在他們眼裡,太子隻要不是犯了闆上釘釘造反的大罪,都不能輕易廢黜。

在明朝,随着科舉制度的完善,加上明朝皇帝刻意打壓外戚,導緻文官力量無比強大。皇帝在做很多決策之前,都要問文官的意見。

而廢立太子,就是一件需要獲得大臣支援的事情。

哪怕是李世民,在廢了嫡長子李承乾之後,想不遵守嫡長子繼承制,越過嫡次子李泰,立嫡三子李治為太子,都要先問長孫無忌的意見。

長孫無忌保證說,大臣們都不會有意見的,李世民才放心下來,并對李治說:你的皇位是你弟弟給你的。

而明朝的皇帝,沒有像長孫無忌這樣的外戚支援,他們隻能親身和文官對抗。

我們可以看到,朱祁鎮想廢朱見深,朱見深想廢朱祐樘,都是在文官的反對下作罷。

皇帝當然可以任性一把,不顧任何人的意見,強行廢太子。

但是接下來要面對的反對聲,以及為了和大臣對抗而對朝政帶來的影響,都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這讓廢太子的難度,大大增加。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 其二,明朝的太子大多沒啥權力。

很多太子被廢,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讓皇帝覺得受到了威脅。

而明朝的太子,除了朱标和朱高熾之外,基本上沒啥權力。

即便是朱标,朱元璋讓他“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可是他連斷案和朱元璋不一緻,朱元璋都能逼瘋大臣。

朱高熾縱使監國多年,軍國大事,也都是由朱棣本人決斷的。而且朱棣一回朝,就會想辦法打壓朱高熾。

而從朱高熾的太子朱瞻基開始,我們就幾乎看不到明朝的太子參與朝政了。

他們基本上隻能安安穩穩地在東宮讀書,唯皇帝之命是從。

沒有權力,也就不會讓皇帝感受到威脅,被廢的風險,自然就小。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
  • 其三,明朝的皇帝平均壽命較短。

明朝16個皇帝,壽命超過50歲的,隻有4個。

其中,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深得朱元璋寵信,地位穩如泰山。

而嘉靖皇帝,在第一個太子13歲病逝之後,就再也沒立過太子,最後是由他唯一活着的兒子裕王繼位。

還有兩個,是朱棣和萬曆。他們的太子,地位都風雨飄搖,在文官的保駕護航之下,才驚險登基。

其餘的皇帝,壽命都不長。

這也就意味着,他們的太子直到繼位的時候,年紀都不大。很多太子,登基的時候,都還不到20歲。

年紀不大,也就意味着還沒有時間來挑戰皇帝的底線,讓皇帝不顧一切也要把太子廢了。

同時也意味着,皇帝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廢太子。

我們可以預見,如果明英宗和明憲宗長壽,他們的太子,或許會有被廢的風險。

但是他們都是在太子尚年少、才萌生廢太子念頭不久,就早早去世,來不及推進這件事。

是以,明朝的皇帝平均壽命短,也是明朝太子難以被廢的重要原因。

你覺得是不是呢?

明朝276年,隻有半個廢太子。明朝太子地位為何如此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