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9元一鍵生成AI寫真 安全嗎?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9.9元一鍵生成AI寫真 安全嗎?

律師建議:如發現平台一攬子強制收集資訊,要堅決拒絕

此前,一款名為“妙鴨相機”的AI相機小程式在朋友圈走紅,使用者隻需上傳21張照片,并支付9.9元,就可以得到寫真大片。不過,随着這款AI相機小程式的火爆,質疑也随之而來,最核心的是因使用者隐私和資料安全問題。

律師建議,如發現平台一攬子強制收集資訊的,要堅決拒絕,否則容易産生資訊洩露風險。記者注意到,《人臉識别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亦規定使用人臉識别技術處理人臉資訊,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或者依法取得書面同意。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露

體驗

支付9.9元 收獲AI“寫真大片”

此前,一款名為“妙鴨相機”的AI相機小程式在朋友圈走紅。記者實測發現,在“妙鴨相機”小程式上制作AI寫真需3步:第一步,先上傳一張正臉照,再上傳20張以上不同表情、不同角度的照片,用以制作“數字分身”;第二步,選擇模闆生成寫真;第三步,精修寫真或直接下載下傳。

記者支付9.9元後,便進入制作數字分身流程,系統提示前方排隊人數超4000人,預計制作分身需要等待6小時。制作完成後,該程式生成了自己的“AI數字分身”模闆,同時生成3組“寫真”。據悉,小程式共提供30多種模闆,包括古風、都市、證件照、休閑等多種風格。如果覺得照片不像本人,還可以點選“更像我”按鈕進行精修。記者拿着生成的照片跟朋友分享。“有些照片像你,有些卻不像,但都是美化的效果。”朋友評論道。

“不太像本人,”有體驗者說,“但照片都是美美的,很養眼。”也有不少網友抱着好玩的心态體驗一番:“9.9元體驗一把AI寫真,也是劃算的,可以發個朋友圈娛樂一下。”另外,也有體驗者表示,這些照片模闆少,尤其對于男性而言,建議增加多一些男生模闆。

其實,AI寫真或者AI相機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今年5月底,美顔相機AI寫真上線,可基于使用者模型快速生成進階寫真,AI上妝,AI生成場景氛圍,即使在普通場景或髒亂差的環境下也能拍攝。

記者還嘗試使用了美圖秀秀的“百變AI頭像”小程式,發現僅需上傳3張以上照片(包括3張),就可以根據性别生成專屬AI頭像,100張專屬AI頭像優惠後僅需9.9元。

疑問

個人照片真的隻用于AI圖像生成嗎?

不過,使用者一次性将自己如此多的照片上傳到網絡,并且允許小程式進行AI聯網處理,難免也會有些擔心。“我的照片真的隻是用于AI圖像生成碼?”有人提出疑問。

細心的網友發現,“妙鴨相機”一開始在使用者服務協定中寫道:“您特此授權我方在全世界(包括元宇宙等虛拟空間)範圍内享有永久的、不可撤銷的、可轉讓的、可轉授權的、免費的和非獨家的許可,使得我方可以任何形式、任何媒體或技術(無論現在已知或以後開發)使用您的内容”。

不少網友表示,該使用者服務協定中授權許可的表述過于霸道,質疑其有沒有保障使用者隐私和資料安全。上述協定引發質疑後,“妙鴨相機”在其公衆微網誌平台釋出協定修改公告稱:“您所上傳的照片隻會用于數字分身制作,不會提取也不會用于識别和其他用途,且分身制作完成後自動删除。”

此外,眼尖的消費者注意到,“妙鴨相機”在付款的界面寫道:“本服務購買後即刻生效,一旦購買成功,不支援退款。”對此,上海市消保委認為,“妙鴨相機”在付款頁面以灰色小字标注的“一旦購買成功,不支援退款”涉嫌侵害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随後,“妙鴨相機”在官方微網誌回應稱,“妙鴨相機”提供的是基于算力的服務,是以照片生成後即視為服務完成。不過如果因為技術問題,造成數字分身生成失敗,可以退款,而且免費再次生成。

記者注意到,《人臉識别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規定,個人自願選擇使用人臉識别技術驗證個人身份的,應當確定個人充分知情并在個人主動參與的情況下進行,驗證過程中應當以清晰易懂的語音或者文字等方式即時明确提示身份驗證的目的。

建議

一定要認真閱讀使用者協定及隐私政策

“AI生成海報小程式收集的使用者照片,屬于個人敏感資訊。”廣東南方福瑞德律師事務所律師梁宇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妙鴨相機”更新後的人臉資訊使用條款基本遵循了“明确告知”原則,同時協定也告知了使用者相關權利,基本符合法律對資訊收集的要求。但從保護個人資訊的角度看,更重要的是落地執行,要建立完善的保護制度并付諸實踐。

梁宇麒還表示,使用者對自身的個人資訊尤其是個人敏感資訊(包括姓名、位址、身份證号碼、人臉、指紋等)要加強保護意識,如遇到網絡平台收集個人資訊時,要認真閱讀其使用者協定及隐私政策等,弄清平台收集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是否超出自己使用的功能所需要的資訊範圍。如發現平台一攬子強制收集資訊的,要堅決拒絕,否則容易産生資訊洩露的風險。

事實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已引起監管機構的關注。7月中旬,國家網信辦聯合7部門釋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其中規定,服務提供者對使用者的輸入資訊和使用記錄應當依法履行保護義務,不得收集非必要個人資訊,不得非法留存能夠識别使用者身份的輸入資訊和使用記錄,不得非法向他人提供使用者的輸入資訊和使用記錄。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法及時受理和處理個人關于查閱、複制、更正、補充、删除其個人資訊等的請求。該辦法将于8月15日起施行。(廣州日報)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