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若不是溥儀親口所說,紫禁城裡的這些黑幕,你壓根想象不到

作者:癡迷不公

引言:

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樂皇帝時期,他的父親朱元璋在生前就打算把首都遷至北京,為了實作父親的遺言,永樂帝便命人在北京修建皇宮,曆時14年終于完工。從明永樂帝開始皇宮搬到北京的紫禁城,一直延續到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紫禁城500多年間住過24位皇帝。

在所有的皇帝中,溥儀是唯一留下真實相貌的,因為那時的照相技術已經開始在中國普及。在外界看來皇帝生活在富麗堂皇的宮殿中,衣食住行都有人伺候,有着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實事卻并非如此,溥儀生前寫了一本自傳,揭露了紫禁城内的各種黑幕,常人很難想象。

若不是溥儀親口所說,紫禁城裡的這些黑幕,你壓根想象不到

一生沒有子嗣的光緒帝

光緒帝在4歲時就登基了,因為年幼無法獨立處理政務,就由慈禧太後錘煉聽政。随着光緒逐漸長大,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慈禧太後還是把政權握在自己手上,光緒帝在位時一直個傀儡皇帝。

若不是溥儀親口所說,紫禁城裡的這些黑幕,你壓根想象不到

光緒帝在位38年,一共有就3位嫔妃,一生沒有子嗣。身為皇帝嫔妃少且沒有子嗣,這在曆史上十分少見,關于光緒帝沒有子嗣的原因,外界有這麼三種猜測:

第一種說法是個人身體原因。在光緒帝幼年時期,其母親認為吃太多飯對孩子的身體不好,就經常讓他餓着肚子,甚至連一隻小小的蝦都要分成三份來吃。因為母親封建迷信的做法,導緻她的幾個孩子因為營養跟不上而夭折了。

若不是溥儀親口所說,紫禁城裡的這些黑幕,你壓根想象不到

而光緒4歲就被抱進皇宮撫養,得以存活下來,但也受到早期營養不良的影響,身體素質很差,動不動就生病,導緻無法繁衍後代。

第二種說法是光緒長期被慈禧太後所控制,産生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光緒從4歲登基開始,一直被慈禧所控制,成人後的他想要在朝政上有所作為,奈何自己隻是個空殼皇帝,在慈禧太後面前根本沒有話語權,長期的壓抑使得光緒的身心都出現問題,無力繁衍子嗣。

若不是溥儀親口所說,紫禁城裡的這些黑幕,你壓根想象不到

第三種說法是光緒受了很大的情傷。作為一國之帝,光緒一輩子就娶了3個女人,其中一個是慈禧的親侄女隆裕,另外兩個是一對姐妹瑾妃、珍妃。據說隆裕長得并不好看,甚至可以用醜陋來形容,迫于慈禧的壓力光緒不得不封她為皇後。

瑾妃長得也一般,且性格柔弱,也不是光緒喜歡的類型。而珍妃不僅容貌姣好,且性格活潑想法前衛,很是吸引光緒,漸漸地珍妃就成了光緒的專寵。慈禧看不慣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後被冷落,便處處針對珍妃,在八國聯軍侵城時,慈禧在出逃前讓人把珍妃推入井中,從此光緒唯一鐘愛的女子也沒了,剩下兩個妃子他根本不喜歡,就沒有留下子嗣。

若不是溥儀親口所說,紫禁城裡的這些黑幕,你壓根想象不到

溥儀三歲登基在儀式上大哭

光緒帝病重時膝下無子,慈禧便下令将溥儀接到宮中撫養,他的家人害怕溥儀日後淪落成光緒這種傀儡皇帝,對于他被接進宮中十分不情願,他的祖母劉佳式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更是傷心的當場昏厥,但是聖旨不可違。

溥儀進宮後不久,光緒帝就去世了,第二天慈禧也跟着離世。遵循慈禧太後的意願,年僅3歲的溥儀被推上了皇位,很快新皇的登基大典于十二月初九開始舉行。溥儀繼位後年号改為宣統,光緒帝的隆裕皇後被尊為皇太後。

若不是溥儀親口所說,紫禁城裡的這些黑幕,你壓根想象不到

隆重的登基大典在太和殿舉行,幼小的孩童哪見過這麼大的陣仗,加上儀式繁瑣又嚴肅沉悶,3歲的溥儀開始大聲哭鬧起來。但登基儀式還是要按照規矩一步一步進行,在滿朝文武依次跪拜時,溥儀已經哭的快要喘不上氣了,監國隻能命一旁的太監先把他背下去。

太監為了不讓溥儀繼續哭鬧,邊背着他便安慰道:“馬上就要完了,完了我們立馬回家!”而“馬上完了”這句話讓在座的官員臉色大變,這也暗示了清朝即将滅亡的命運。

若不是溥儀親口所說,紫禁城裡的這些黑幕,你壓根想象不到

被迫退位仍住在紫禁城

溥儀繼位三年後,武昌起義爆發,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被推翻,民國成立後溥儀被迫退位。但袁世凱允許溥儀繼續住在紫禁城内,依舊沿用皇帝的尊号,每年還會給其400萬兩的費用供皇室支出。

在封閉的紫禁城中,溥儀接觸最多的就是伺候他的太監宮女,在他的自傳中揭露了這些下人的内幕。

若不是溥儀親口所說,紫禁城裡的這些黑幕,你壓根想象不到

利用職權受賄偷盜的太監

溥儀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太監伺候,上學堂學習也是由太監随從侍奉,平常娛樂玩耍也都是同太監們一起。對于皇帝來說,那些貼身伺候的太監已經不僅僅是下人了,更是皇帝信任的親信,他們的職權也是很大的。

太監也有高低貴賤之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伺候是禦前太監,禦前太監又有大總管進行統一管教。這些太監中有臉面的衣食無憂,但更多的是拿着很低的俸祿,甚至食不果腹的小太監。為了得到額外的銀子,他們會利用職權之便向大臣們索要。

若不是溥儀親口所說,紫禁城裡的這些黑幕,你壓根想象不到

宮中的大小事宜都由太監操辦,如果打點不到位,太監就會專門找事。據說有一次大臣崇倫因為沒有打點好辦事的太監,在去面見太後的路上被故意澆了一身水,渾身濕透的崇倫又生氣又着急,澆水的太監假裝賠罪,還拿出一件提前備好的衣服給他。

但衣服可不是白給的,崇倫花錢租賃下這身衣服,換下來趕去見太後。這是之前崇倫辦事沒有打點好太監,是以太監故意找他麻煩,還趁機敲詐他一筆。

若不是溥儀親口所說,紫禁城裡的這些黑幕,你壓根想象不到

到了溥儀時期,太監的行為越發地肆無忌憚,甚至大膽到偷竊、放火。據溥儀回憶,在他十幾歲那年,無意間進入了一間上了封條的庫房,裡面弄堆滿了金銀珠寶,于是溥儀決定清點所有的庫房。誰知道在清點前庫房就遭偷盜,為了掩飾罪行盜賊放火燒了庫房。

庫房周圍常年無人居住,隻有幾個太監在看守,幾乎不存在自然着火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推測是太監監守自盜。敢在皇帝眼皮子底偷盜縱火,這幫太監簡直是無法無天了。

結語:

清朝末期因為朝廷的不作為,導緻各地的官員腐敗,欺壓百姓、強取豪奪是常有的事。通過溥儀的自傳我們了解到紫禁城内的腐敗之風竟然也如此猖獗,由此看來大清滅亡是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