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8月6日電 通訊: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哥斯達黎加雲霧森林
新華社記者範小林
這是7月23日在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雲霧森林保護區拍攝的一隻鳥。新華社記者 範小林 攝
“15年前在這條小徑上可以很容易聽到青蛙的叫聲,現在你們聽得到嗎?”在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内,年輕的女導遊布蘭達向幾名遊客發問。“這就是氣候變化給雲霧森林生态系統造成的影響。”
蒙特韋德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位于哥斯達黎加蒂拉蘭山脈,是美洲大陸分水嶺的一部分。大約1500米的海拔高度,獨特的氣候條件,造就了這裡潮濕多霧的生态環境。占地1萬多公頃的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尤其是雲霧森林裡特有的附生植物、珍稀鳥類和兩栖動物等,每年吸引數萬名遊客和自然愛好者前來。
7月23日,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的一名導遊展示他身穿的印有金蟾蜍紀念圖案的T恤衫。新華社記者 範小林 攝
然而,哥斯達黎加大學設在蒙特韋德的氣象站一份近期報告顯示,受全球變暖影響,蒙特韋德雲霧森林内的濕度在不斷降低,當地标志性的雲霧經常性消散。
在蒙特韋德經營巧克力店的薩拉斯30年前搬來這裡。她回憶說,蒙特韋德20年前總是下雨,到處霧蒙蒙的,“我們以前天天穿着雨靴,現在很少需要穿了”。她指着天空說,晴天越來越多,“對這兒的居民來說生活是友善了,但對雲霧林裡的動植物可不好”。
7月24日,一隻綠頂輝蜂鳥停在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的樹枝上。新華社記者 範小林 攝
金蟾蜍就是曾存在于雲霧森林的一種兩栖動物,對氣候變化極度敏感。據布蘭達介紹,在1987年,在蒙特韋德雲霧森林地區觀察到了超過1000隻金蟾蜍,但到了1989年,金蟾蜍聚集的水池幹涸,隻觀察到一隻雄性蟾蜍。此後,金蟾蜍再沒有被發現,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将其列為滅絕物種。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官網介紹,由于關聯氣候變化的壺菌感染,金蟾蜍在很短的時間内滅絕。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提到,氣候變化是金蟾蜍滅絕的“關鍵因素”。
蒙特韋德過去很難見到大太陽,每年的晴天不到30天,如今則增加到了130多天,今年這一現象更加明顯。“森林裡原本濕潤涼爽,到處都能聽到水滴的聲音,但現在隻有在雨季降雨最集中的兩個月,蒙特韋德才會恢複它往日雲霧缭繞的景色。”布蘭達說。
7月24日,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的一棵樹上生長着菱孔菌。新華社記者 範小林 攝
哥斯達黎加生态學家馬德裡加爾對新華社記者說,在剛剛過去的7月,許多國家經曆了創紀錄的高溫,哥斯達黎加的氣溫變化雖沒那麼明顯,但厄爾尼諾和氣候變化對哥斯達黎加雲霧森林的影響是深遠的,這種影響不是今年才有,而是持續了至少十幾年。“金蟾蜍提醒我們,兩栖動物因氣候變暖而滅絕的速度有多快。”
馬德裡加爾說,蒂拉蘭山脈兩側的信風攜帶溫暖潮濕的水汽,與山裡的冷空氣交彙凝結形成了雲霧。由于全球變暖,蒙特韋德的氣溫越來越高,雲霧層的高度也随之越來越高,“它們向上移動,或者消散,而動植物種群遷移速度跟不上雲霧上升的速度……或許最終雲霧将離開雲霧森林,這将是全球變暖在這一地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
7月24日,在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内,一條側帶棕榈蝮蛇纏繞在樹枝上。新華社記者 範小林 攝
雲霧森林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生态系統。雲霧森林特有的附生植物對保持環境中的濕度、幫助雲霧凝結和持久至關重要。附生植物從雲霧吸取和儲存水分,它們需要大量降水和足夠高的濕度。“沒有了雲霧,附生植物會消失;沒有了附生植物,雲霧森林的整個生态系統就會崩潰。”馬德裡加爾說。
氣候變化對雲霧森林的保護構成挑戰。正如蒙特韋德雲霧森林裡立的一塊牌子上所寫:“就是在這裡,雲霧森林第一次向人類發出警告:氣候變化對物種的滅絕有着直接影響。”
對于曾在幽暗林中目睹過明亮的金蟾蜍的人來說,那是永生難忘的奇觀。如果氣候變化得不到遏制,更多的奇觀未來或許隻能留在人類的記憶裡。
7月24日,一名導遊帶領遊客在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内遊覽。新華社記者 範小林 攝
這是7月24日在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拍攝的嘴唇花。新華社記者 範小林 攝
7月24日,一名遊客在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内欣賞森林中的植物。新華社記者 範小林 攝
7月24日,一名導遊走在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内。新華社記者 範小林 攝
7月24日,哥斯達黎加蒙特韋德雲霧森林生物保護區的一隻紫刀翅蜂鳥停在林中。新華社記者 範小林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