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濮存昕出書談表演生涯:做演員是熱愛是天命

在《英雄無悔》《來來往往》《推拿》《魯迅》《一輪明月》等影視作品中火遍大江南北,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在舞台上塑造的李白、哈姆雷特、白嘉軒等經典人物深入人心……

曾經在熒屏上留下或帥氣英俊或溫婉如玉形象的著名演員濮存昕,今年也已70歲。他說,人生70歲,寫書做一次“總結發言”。

在剛剛結束的第31屆書博會上,濮存昕帶着他的新書《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亮相濟南,兩場讀書分享會,讓讀者看到了他的魅力。

濮存昕出書談表演生涯:做演員是熱愛是天命

《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中,濮存昕以自己曾經飾演過的各類電影、電視劇、舞台劇角色為主線,分享了多年來在演藝道路上的曆練、探索、創新和思考。

濮存昕稱,他認為文學藝術最重要的就是“有趣”,70歲這年創作這本自傳,就像跟自己說話,跟觀衆交心。

《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這本書還原了濮存昕的藝術生涯曆程,像是他的一座藝術大觀園,也跟觀衆聊了很多想說的話,讓觀衆了解他的角色、人生和内心世界,尤其是對舞台藝術的敬畏和熱愛。

這裡面也不隻有濮存昕的經曆,更有國産影視劇、舞台戲劇發展曆程的個人視角故事,很容易引發幾代人的共鳴。

濮存昕出書談表演生涯:做演員是熱愛是天命

書中,濮存昕從自己的爺爺寫起,寫自己小時候受腿病的折磨,寫到北大荒當知青的7年歲月,再寫回到北京的劇團正式開啟演員生涯。

濮存昕說他的人生峰回路轉,值得品味的有三大關口,第一是從北大荒回京,第二是當兵,第三是進入北京人藝,每一次過關口,都是突破,意味着人生的追求、渴望又往前躍進一大步,不再猶豫,路好像可以一直走下去,而這種人生的大歡喜讓自己懷疑,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濮存昕出書談表演生涯:做演員是熱愛是天命

濮存昕說,他很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演《蹉跎歲月》《今夜有暴風雪》這樣的熱門劇,心裡很羨慕,演員的“名利心”也慢慢地萌生。

後來濮存昕等來了《紅葉,在山那邊》《山重水複》等影視劇開始“觸電”,又演了一些沒火的劇和爛片後,終于等到其領路人謝晉導演的《最後的貴族》,錯過了林青霞,搭檔潘虹、肖雄等明星,演一個哈佛大學的高材生。謝晉稱濮存昕是“又出了一個演員”。

此後濮存昕又演了《清涼寺鐘聲》《與往事幹杯》《一輪明月》《魯迅》《愛情麻辣燙》《洗澡》等電影。演員趙丹、濮存昕的父親蘇民一輩子都渴望演但沒演成的魯迅,濮存昕演了,他研究透了魯迅的人生,演魯迅“讓生命充滿價值”。

《一輪明月》《魯迅》之後,濮存昕就不怎麼拍電影了,因為這些題材的電影沒有票房,而有票房的他又不喜歡那些題材。

濮存昕出書談表演生涯:做演員是熱愛是天命

讓他火遍大江南北的還是他演的電視劇,收視率非常高的《英雄無悔》讓濮存昕名利雙收,迎來電視劇爆發期,一連拍了《來來往往》《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曹操與蔡文姬》等,他風度翩翩、氣質出衆的形象,給觀衆留下很深的印象。2000年以後,濮存昕拍攝影視劇作品的頻率明顯緩慢起來,他的另一方舞台是話劇。

濮存昕出書談表演生涯:做演員是熱愛是天命

在話劇舞台上,濮存昕演了太多的大戲,比如《蔡文姬》《阮玲玉》《甲子園》《窩頭會館》《海鷗》《貴婦還鄉》《哈姆雷特》《雷雨》《洋麻将》《李白》《白鹿原》等。

他表演的《哈姆雷特》中的經典選段“生存還是毀滅”,情緒的自由奔放、飽滿濃郁,讓觀衆看到戲劇演員的爆發力和超強感染力。《雷雨》中,濮存昕則從周萍演到周樸園,《白鹿原》中飾演的白嘉軒、《茶館》中飾演的常四爺,都是觀衆印象深刻的角色。

在藝術家雲集的北京人藝,濮存昕也通過幾十年的戲劇表演,曆練成為觀衆喜歡的藝術家。北京人藝素有“戲比天大”的精神,濮存昕也經常談及演藝生涯中如何做人、學藝、立德。他說,自己從小看着人藝的戲長大,在經曆了人生迷茫歲月之後,是人藝給了自己一個安身之所,而做演員是他的熱愛與天命。

他稱,“戲比天大”的人藝精神是“走出劇院,演戲是閑情之事;但是走入人藝劇院,任何演員都要堅持演出,不能辜負觀衆”。濮存昕身上,處處顯示出這種對藝術極緻的追求。在書中,濮存昕自稱是“觀衆的考生”,“考”得怎麼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品質在這一刻是否飽滿。

濮存昕出書談表演生涯:做演員是熱愛是天命

在濟南讀者分享會上,濮存昕談了他對當下年輕演員的一些建議,也再次提到自己對表演的認識和了解。談及演員如何讀書學習提高自身能力,他透露,演員應在實踐中讀書,讀得越多越好,還要多讀跟自己“沒關系”的書。

正如他所說,表演一定是要有很“真實”的東西,最真實的東西才是藝術的核心。“我們本人的品質和我們藝術的品質是一樣的,有文化的人才能去演‘沒文化’的角色,沒文化的人演不好‘沒文化’的角色,他連自己都演不好。”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