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體測試與治學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測試和人是分離的      
測試比較被動,剛接觸測試的新手,對測試學習和了解都不是很深入,為了工作而測試,測試即工作。測試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上,不夠深入,屬于初級測試工程師階段。      
第二境界:測試和人靠得比較近      
喜歡測試或者說對測試産生了興趣,測試工作有很強的主動性,開始鑽研測試方法。測試過程中,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從使用者需求出發來指導自己的測試,對實作的功能有自己的了解,不再被開發工程師左右。測試過程中,針對性更強,善于思考,能靠采用不同的測試手段來完成測試任務,包括使用測試工具、開發測試腳本來執行測試,提高測試效率。測試開始深入了解和總結,屬于進階測試工程師階段。      
第三境界:測試和人融合在一起      
把測試視為自己的終生事業,全身心緻力于測試,真正了解了測試真谛。測試不再隻是發現缺陷,而是對産品品質的評估,發現産品産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幫助整個開發團隊預防缺陷。努力促進管理上的自動化,和測試技術上的自動化。利用業餘時間鑽研測試,重新思考現有的軟體測試思想,樹立一套自己認可的思想體系,努力在測試上有所創新。能夠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夠舉一反三,并在某一測試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屬于資深的進階軟體測試工程師和軟體測試專家。      
以上選自朱少民的部落格,其中也加入了自己的了解,做學問都是融會貫通的,讓我想再次學習治學的三重境界。      

治學三重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談到了治學經驗,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第一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詞句出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飒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着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确目标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種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鳳栖梧》(《蝶戀花》别稱)最後兩句詞,原詞是表現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若把“伊”字了解為詞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畢生從事的事業,亦無不可。王國維則别有用心,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随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後悔。

第三種境界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引用南宋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最後四句。梁啟超稱此詞“自憐幽獨,傷心人别有懷抱”。這是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已無交涉。王國維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他以此詞最後的四句為“境界”之第三,即最終最高境界。這雖不是辛棄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遠意,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達到第三境界,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複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就能夠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第一境界: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谙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鳳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籠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二境界:柳永《蝶戀花》       
伫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拟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峨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一個人生觀的問題,其實是宋代一位詞人将三首詞的名句和在一起,這裡隻有兩句,      
其實字面意思很容易懂,而其深刻的含義則表示:人在一生中對自己所經曆的坎坷的重新認識:當你功成名就時,再回過頭看你走過的路程,你會發現一路的辛酸,都隻為你堅定的目标!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lele/articles/208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