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來的做事方式失效了,新的方式還未發明出來 | 一周新書推薦

作者:酒死了

界面新聞記者 | 尹清露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像這樣的小事》

原來的做事方式失效了,新的方式還未發明出來 | 一周新書推薦

從1922年到1996年,成千上萬愛爾蘭女性被囚禁于“抹大拉洗衣店”,它們由天主教會和國家共同管理。洗衣店表面上看是為改造“堕落的女性”而設,實際上,這些女性無法得到食物和教育,與社會隔絕,甚至連同自己的嬰孩一起失去生命。90年代初,人們在都柏林一家修道院旁邊發現155座無名墳墓,引發醜聞,讓更多人知道了“抹大拉洗衣店”的存在。民謠歌手瓊妮·米切爾(Joni Mitchell)寫過一首名為《抹大拉洗衣店》的歌曲;2002年,電影《抹大拉姐妹》上映,講述了四名被關押的婦女的故事。

入圍2022年布克獎短名單的小說《像這樣的小事》同樣獻給這些受盡苦難的婦女兒童們。在小說中,愛爾蘭小說家克萊爾·吉根将鏡頭對準了煤炭木材商人比爾·弗隆。他如同狄更斯筆下的英雄——擁有苦難的過去,通過努力過上了優渥幸福的生活,育有五個女兒,他在聖誕節前夕發現了教會與洗衣店的共謀,由此引出一個關于選擇與勇氣的故事:是冒着失去現有生活的風險揭發教會,還是無視這一切?就如《時代周刊》的評價那樣,這部小說“探讨了當我們過着優越的生活時,苦難是如何在家門口發生的,也促使我們思考對鄰居應負的責任”。

根據《像這樣的小事》改編的電影正在拍攝中,由《奧本海默》《風吹麥浪》主演希裡安·墨菲參與制作并主演。

《小雷因寺》

原來的做事方式失效了,新的方式還未發明出來 | 一周新書推薦

小說如同造夢,張亦霆的《小雷因寺》也是如此。小說在所謂的小雷因寺、大相國寺、小鎮之間閃轉騰挪,表面上看是個參禅故事,行文過半,讀者才明白這是一個獄中人寫出的小說,其中充滿了作者的獄中回憶和夢境,幾相穿插,虛實對峙。

“小雷因寺”這個筆誤一般的名字也像是從夢中來。張亦霆在後記中寫道,本來寫作“小雷音寺”(《西遊記》中唐僧師徒遇難的地點之一)已經是個假相梗,結果寫着寫着變成了“因”,成了另一個假相,“又似翻牆而過,一枝紅杏去開别樣的花。”小說注重中文的音樂性和節奏感,喜感和悲傷兼具,句子相連像不斷生成的樹,也像無邊無垠的夢本身。

張亦霆是山西人,70後,由記者轉行,現居北京。

《超越身體邊界》

原來的做事方式失效了,新的方式還未發明出來 | 一周新書推薦

在開創性著作《凱列班與女巫》中,西爾維娅·費代裡奇闡述了一個長久以來備受忽視的事實:在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過程中,對婦女的剝削發揮着核心作用。當男性身體淪為工作的機械,女性的身體還遭遇着另一重暴力,也就是在生殖功能的管制之下淪為國家再生産的子宮。這從歐洲的大獵巫曆史中可見一斑:非生殖性的女性性行為被視為反社會,不合規矩的女性在獵巫行動中被殺害。

《超越身體邊界》是對《凱列班與女巫》的增補。在上述架構的基礎之上,費代裡奇首先批判了通俗版本的“性别表演”理論,認為将女性身份視為“表演”忽視了曆史性的、集體決定的身體觀念;她也加入了對于代孕技術、身體改造等社會熱點的讨論,具有相當程度的當下性。最後,費代裡奇贊美了資本主義之外舞動着的身體,希望恢複那個不再與土地分離的自然身體,再次“讀懂風和雲,讀懂河流和洋流的變化”。

與本書同時出版的還有費代裡奇的《對女性的恐懼 : 女巫、獵巫和婦女》,同屬于“差異與共生”系列。本系列邀請複旦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張寅撰寫長文導讀,呈現費代裡奇的思想與實踐道路。

《将熟悉變為陌生:與齊格蒙特·鮑曼對談》

原來的做事方式失效了,新的方式還未發明出來 | 一周新書推薦

在《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中,思想家、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有力地指出,當代的窮人不再隻是失業者,而是“有缺陷的消費者”。他還創造了“流動的現代性”這個引人共鳴的詞語,用來描述當代資本的跨境流動、勞動力外包到遙遠之地,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斷變化的現象。

2017年逝世的鮑曼見證了這個世界許許多多的動蕩和不穩定。去世之前,鮑曼在他位于英國利茲的家中,與瑞士記者彼得·哈夫納就畢生工作進行了四次長談。在這些談話中,他繼續描述着我們這個時代的愛與親密關系、身份、工作與休閑、家庭、猶太性、道德、幸福與社會。他哀歎于人們現在擁有的愛是“轉瞬即逝的”,“人既想要安全的港灣,又想保持自由。”鮑曼說:“原來的做事方式全部失效,新的方式卻沒有被發明出來。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處境。”如何尋找新的生活與生産方式,将是留給我們這一代人的最大難題。

《士人走向民間:宋元變革與社會轉型》

原來的做事方式失效了,新的方式還未發明出來 | 一周新書推薦

對宋元時期的讀書人而言,宇宙的盡頭還是“編制”嗎?中國曆史是如何從古代走向近代的?史學博士、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王瑞來認為,宋元變革論将會給出答案。

說起中國曆史的演進,最有名的理論之一是日本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變革論,而在王瑞來看來,這是“向前看”得出的認識。與之不同,宋元變革論是“向後看”——在研究士大夫政治的基礎上,《士人走向民間》從科舉登第後士人們的命運切入,指出制度和實施上的弊端、嚴酷的仕途現實讓士人失望,逐漸與主流政治産生疏離,參與到地方社會中去,在經商、教書、經營田産等多元選擇中引領了社會轉型。而明清以來的文化下移與教化普及,其來源正是南宋與元朝的積澱。作者将宏觀史料與個案相結合,以江南為基本場景,寫出了這部宋元史研究領域的創新之作,也揭示出二百年間士人的觀念變化、儒學的發展等面相。

《鞋的故事:它如何塑造了我們》

原來的做事方式失效了,新的方式還未發明出來 | 一周新書推薦

選高跟鞋還是選勃肯鞋?這是即将走入真實社會的芭比面臨的選擇。你可能聽過“識人先看TA的鞋”的說法,但一雙鞋子真的包含如此豐富的資訊嗎?以女鞋為例,一雙鞋可能揭示一位女士的諸多秘密:氣質、生活狀況,甚至是對未來生活的抉擇。這并非誇張說法。《鞋的故事》一書通過呈現電影經典角色對鞋的選擇、知名人士對某款鞋的偏愛,以及爆紅鞋款的社會背景和商業邏輯,為這一觀點提供了佐證。

本書是一部鞋子的八卦史,也是好萊塢經典電影觀影指南,《綠野仙蹤》《雙重賠償》《郵差隻按兩次鈴》等電影中的鞋子悉數登場。它也是一本20世紀流行文化簡史——戰争時期人們穿坡跟鞋,蛇蠍美人的形象則帶動了最早的淺口高跟鞋的流行,時至今日,酷孩子們喜歡穿Vans和匡威,瑪麗珍鞋則代表着别樣的女孩力量。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本書向讀者揭示了為何我們會對鞋子如此癡迷。

《漫畫我在生理期》

原來的做事方式失效了,新的方式還未發明出來 | 一周新書推薦

初三那年第一次來月經,坐在馬桶上,血不停地往水裡滴,肚子痛到後背直冒冷汗,腰直不起來也彎不下去;本來是打算洗澡的,放好了熱水的衛生間籠罩在水霧裡,很快令我的視線變得模糊,精神開始恍惚……這是南韓科普漫畫《我在生理期》的作者的親身經曆。

在嘗過地獄般的滋味過後,她很想找個人訴苦,卻發現大家對生理期三緘其口。在來月經十餘年後,她開始在Instagram賬号上更新自己關于生理期的漫畫,分享生理期知識與應對不适的辦法,這本書就記錄了她的分享和記錄。《我在生理期》解釋了月經的原理、經前期綜合征等知識,也畫下了作者本人在生理期做過的種種“蠢事”,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也梳理了男性對月經的常見誤解,以及南韓衛生巾援助事業的發展。正如科普大V六層樓所言,“拒絕月經羞恥的最好辦法就是正确認識它,”這不僅是女性自己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

《意識的河流》

原來的做事方式失效了,新的方式還未發明出來 | 一周新書推薦

奧利弗·薩克斯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神經醫學專家,收集過多種神經系統異常案例。他也是具有哲學與文學氣質的科學家,《紐約時報》稱他為“醫學界的桂冠詩人”。他既關心物質也關心心靈,從不将二者區分開來,而是向學科的邊界敞開思維,在科學、文學和藝術等範疇之間遊刃有餘。

《意識的河流》是薩克斯臨終前的随筆集,共收錄10篇文章,書名受到博爾赫斯的啟發:“時間是構成我的實體。時間是帶我湧湧向前的河流,但我就是河流。”在書中,薩克斯召喚出對他啟發至深的三位人物:達爾文、威廉・詹姆斯與弗洛伊德。從植物和無脊椎動物的精神生活,到我們對速度感覺的可塑性,這些文章反映出了薩克斯敏銳的洞察力、深切的同情心和優美文筆。他曾寫道,20世紀以來美國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使臨床語言變得貧乏,完全無法實作神經科學與精神科知識的結合。通過這本薄薄的《意識的河流》,讀者可以開啟另一種看待神經系統的視角,體會更為人性化的醫學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