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專業的科學精神的培養,淺析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對策途徑

摘 要:計算機學科有着獨特的理論體系,本文面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面向應用,面向工程技術,論述了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途徑。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對策途徑

計算機科學技術是研究計算機的設計與制造和利用計算機進行資訊擷取、表示、儲存、處理、控制等的理論、原則、方法和技術的學科。計算機應用的迅速普及對計算機專業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即如何保持專業教育的特點和優勢,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

一、明确專業人才培養目标

計算機科學技術是一門科學性與工程性并重的學科。目前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标是,培養适應性強、專業基礎寬、綜合能力強、整體素質高的人才。

(1)适應性強。對于計算機專業的高品質人才培養,筆者認為應對準“資訊技術”的發展目标,因為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技術展現了下一世紀科技發展的趨勢。計算機教育要努力适應資訊技術的發展,為我國建設培養計算機科學和工程技術的骨幹人才。

(2)專業基礎寬。資訊技術是當代高技術的前導領域和新技術革命的核心。資訊技術滲透到高技術的各個方面,是高技術的主要支撐與主導性技術。顯然,專業目标若不突破原有的專業界定,學生掌握的知識面過窄,就不利于他們知識的遷移和擴充,也就不能滿足社會對資訊化資訊人才的需求。

(3)綜合能力強。學員不但應有紮實的基礎、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素質,還應有良好的能力結構。他們應對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和适應性,對學習的知識具有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獨立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動開拓擷取新知識的能力,與别人合作共事的協同工作能力群組織能力,面向挑戰參與競争的能力。

(4)整體素質高。行業觀念逐漸取代職業觀念,計劃配置設定制度正在改變。這就要求我們在課程體系結構和教學内容上突出基礎性、綜合性以及科學與人文并重的思想就非常重要。加強人文和道德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他們能否為社會建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關鍵。

二、建立面向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模式

知識、能力和素質是辯證統一的,健全的教育應将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三者融合于一體,使受教育者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地發展,完善人格,發揮特長,在推動社會持續發展的同時,也推動個人的持續發展。

1.基礎學習階段。基礎階段的培養方案要以“拓寬基礎教育,改善知識結構,重視綜合素質”為原則,加強教學計劃的通用性,保證自然科學基礎、軍事理論、人文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等學科教學;加強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重視軍體、藝術類教育的合理規劃。這一階段課程以全校公共基礎課和技術基礎課為主,計算機專業在一年級拟安排綜合性強、品質高的“資訊科學技術概論”課,由研究所學生導師聯合開設。

2.提高學習階段。在提高學習階段要進一步拓寬專業基礎,加強對課程結構、實踐環節、論文訓練等方面統籌規劃。在這一階段計算機專業按照“資訊”類初步設定了五個系列的具有較寬覆寫面的專業基礎“平台課程”:電工與電子,計算機,通信,控制,信号與系統。其中,計算機系列課包含了進階語言與程式設計、資料結構、微機原理、計算機網絡原理和軟體工程。

3.畢業實習和論文工作階段。通過實習,了解計算機應用現狀和系統各部件功能,通過到科研院所的參觀學習了解各種軟體的性能、開發水準和開發途徑。論文工作(畢業設計)是訓練學員工程基本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極為重要的環節。這一階段實行培養計劃和教研室課題相結合的原則,鼓勵學員以“團隊”方式進行。

三、建構新型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改革本着“厚、寬、交”的原則設計課程體系,從專業的形成、技術發展的高度建設精幹的核心課程。要規劃新的專業課程體系,必須把計算機學科發展和21世紀對計算機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作為有機的整體來統籌考慮,确定課程體系的四個子產品:

第一子產品是公共基礎和人文社科課(數學、實體、政治、軍事、經濟、法律、人文社科、體育)。這是要充分保證和加強的一個基本子產品,對加強學員的文化素質教育,培養學員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個子產品是工程技術基礎課(文獻、電工電子、計算機數學、硬體系列、信号與系統)。這個子產品的課程要注重交叉學科的綜合基礎,統籌規劃具有較寬覆寫面的資訊類“平台課”,強化通識教育。對計算機硬、軟體基礎課程,耍根據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更新課程内容,突出基礎性。

第三個子產品是專業課。這部分課程對應二級學科(計算機應用)專業方向,應突出前沿性,但知識面不能過窄,要提煉出基礎性和原理性的内容重組課程,歸并精簡課程門類。

第四個子產品是實習與研究。安排計算機硬體、計算機軟體和計算機應用三個課程設計,安排4周部隊實習,10周畢業設計。對所有的課程都強調“精講多練”,減少課内學時,增加實驗和設計環節。同時鼓勵教員結合科研課題,提取适合大學生的訓練題目,為學員提供一個發揮學習潛力,培養創新能力的學術環境。

四、改革專業教學内容

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應從整體優化的角度進行課程體系教學内容及方法改革,方向是“加強基礎,注重素質,突出能力”。

1.加強基礎。保證公共基礎課學時占四年總學時的50%以上,并優化課程設定。基礎需要一定的廣度,需要相鄰相關學科的知識;也要一定的深度,以便了解學科的思想脈絡和治學方法精髓。

2.注重素質。一個高層次人才,需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精神,實事求是、刻苦的工作作風,團結精神和協同工作能力,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為此,應着力提高學員全面素質,包括:語言文學修養、文學藝術、倫理道德修養、文明禮儀修養、曆史哲學修養;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道德、責任、風險、專利等傳統學科以外的内容。

3.突出能力。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計算機專業學員的以下幾種能力: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系統性的思維能力;錯誤診斷能力;資訊檢索能力;自學能力;良好的外語閱讀能力;創新能力。

五、改革教學方法模式模式

在教學方法上,應突出學員是學習的主體,培養學員的自主性;突出教員的指導性;通過減少課内學時,增加實踐時間,給學員較充分的發揮和創造的自由度,給學員進行系統設計、分析、協作的機會。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首先要改變教員對課堂教學的功能及方式的認識,很多教員隻重視教而忽視學,隻重視向學員灌輸知識而忽視學員的主動參與;隻重視重制型、驗證型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創造性能力的培養;隻重視書面考試的成績而忽視對學員的綜合能力評價,要改變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一要強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員是學習的主體,二要重視教員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對教員來說,課程是傳道授業、塑造人才的載體,教什麼,怎麼教,每位任課教員都可各顯神通。“啟發式”教學,重在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參與式”教學,重在發揮學員的主動精神;“讨論式”教學,重在培養學員敢想敢說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