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絕對經典的十個故事

絕對經典的十個故事

一: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裡,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是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是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将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裡,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 锱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财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裡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二:一個人去買鹦鹉,看到一隻鹦鹉前标:此鹦鹉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一隻鹦鹉前則标道:此鹦鹉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 

    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 

    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亂,标價八百元。 

    這人趕緊将老闆叫來:這隻鹦鹉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 

    店主說:不。 

    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 

    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隻鹦鹉叫這隻鹦鹉老闆。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上司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隻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進而提升自己的身價。 

    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于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隻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上司人。

三:A,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滿腔抱負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經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就好了!! 

    A的同僚B,也有同樣的想法,他更進一步,去打聽老總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他大概會在何時進電梯,他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總,有機會可以打個招呼。 

    他們的同僚C更進一步。他詳細了解老總的奮鬥曆程,弄清老總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份量的開場 白,在算好的時間去乘坐電梯,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後,終于有一天跟老總長談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職位。 

    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隻給準備好的人,這準備二字,并非說說而已。

四: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了解瘋子的生活狀态。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 

    想不到準備傳回時,發現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幹的!”教授這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 

    事情嚴重了。下車胎的人居然将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籌莫展。在他着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裡唱着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麼事。 

    教授懶得理他,但出于禮貌還是告訴了他。 

    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螺絲将備胎裝了上去。 

    教授驚奇感激之餘,大為好奇:“請問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 

    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實,世上有許多的人,由于他們發現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狂熱,讓人難以了解。許多人在笑話他們是瘋子的時候,别人說不定還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處事聰明,在中國尤其不失為一種上佳做人姿态。 

五: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曆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機關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隻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大學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機關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裡跨:我就不信大學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隻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裡。 

    兩位所長将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裡有兩排木樁子,由于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是以可以踩着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學曆代表過去,隻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将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六: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 

    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複!!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顔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A問:??? 

    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并不大。你應該趁着在公司的機會,拼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後帶着這 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 

    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 

    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 

    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B的初衷。一個人的工作,永遠隻是為自己的履歷。隻有付出大于得到,讓老闆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七: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壁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着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将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裡,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裡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确。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八: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松了。大師點頭緻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後,又蹲下來将鞋帶解松。 

    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将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 

    “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松了,并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于為什麼要将鞋帶解開,将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人一個時間隻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九:陳阿土是台灣的農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于參加一個旅遊團出了國。 

    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陳阿土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标準間。這讓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務生來敲門送早餐時大聲說道:“GOODMORNING SIR!” 

    陳阿土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的人見面都會問:“您貴姓?” 

    于是陳阿土大聲叫道:“我叫陳阿土!” 

    如是這般,連着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MORNING SIR!”而陳阿土亦大聲回道:“我叫陳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氣。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麼,告訴他又記不住,很煩的。終于他忍不住去問導遊,“GOODMORNING SIR!”是什麼意思,導遊告訴了他,天啊!!真是丢臉死了。 

    陳阿土反複練習“GOODMORNING SIR!”這個詞,以便能體面地應對服務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陳阿土就大聲叫道:“GOODMORNING SIR!” 

    與此同時,服務生叫的是:“我是陳阿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響你,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隻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為最強者。 

十:有個富家子弟特别愛吃餃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别刁,隻吃餡,兩頭的皮尖尖就丢到後面的小河裡去。 

    好景不長,在他十六歲那年,一把大火燒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繼病逝。這下他身無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飯。鄰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給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則發奮讀書,三年後考取官位回來,一定要感謝鄰居大嫂。 

    大嫂對他講:不要感謝我。我沒有給你什麼,都是我收集的當年你丢的餃子皮尖,曬幹後裝了好凡麻袋,本來是想備不時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還給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有一個有名的三八理論: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是在于業餘時間怎麼渡過。時間是最有情,也最無情的東西,每人擁有的都一樣,非常公平。但擁有資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資源的人才會成功。白天圖生存,晚上求發展,這是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要求。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zhougb/archive/2009/03/30/1425343.html